通过效能分析、碳资产管理、辅助电力交易,打造智慧绿色低碳城市。...通过这一系列的协同创新,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弘扬绿色低碳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制度能力体系等六大行动36条措施,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深化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双试点”建设。
”工业活动中的脱碳实践● 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此次高层对话深化了中意两国在低碳城市与工业转型领域的战略协作。...国际对话 “蓉欧产业对话:双碳目标下城市的新工业愿景” 吸引了逾170位来自产、政、学界代表。
由此,我们要象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数字化部那样,持续深化与中规院合作,携手合作,优势互补,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领域持续发力,从宏观城市规划到微观社区建设,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远景和港大将把可再生能源、ai能碳管理系统、产品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评价平台和数据库、碳卫星监测、零碳园区等前沿技术融入到城市规划、更新、运营和管理,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城市样板,推动政策创新和技术应用。
成立以来,公司以绿色发展为主题,践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绿色能源、幸福产业、低碳城市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发展方向,打造绿色低碳为主业的综合型领军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绿色产业投资集团。
华为率先将30多年积累的数字技术与光伏、储能、充电、热管理技术创新融合,联合生态伙伴打造低碳城市“1+4+x”解决方案,赋能城市平台公司向城市综合能源运营商转型,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威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入选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4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市场驱动力显著提升。...碳足迹试点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城市、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数据质量计量支撑等试点工作,为钢铁、轮胎、纺织等重点行业全流程降碳提供支撑。
一是积极推动国家试点,我省4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在国家进展评估全部取得优良成绩;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成功举办2024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4年全区气候投融资贷款83亿元;威海市...20个城市、20个园区、30个社区开展近零碳创建探索,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近零碳园区”、烟台市南长山街道孙家村“近零碳社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获选名单。
持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加快推进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厂等项目建设,为区域能源保供提供支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至4.28%、居全省首位,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专栏1:2024年全市创新能力提升主要成效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成立以来,公司以绿色发展为主题,践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绿色能源、幸福产业、低碳城市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发展方向,打造绿色低碳为主业的综合型领军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绿色产业投资集团。
近日,湘潭市雨湖区楠竹山镇积极响应湘潭市创建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号召,以零碳为方向、数字化为抓手,打造“零碳数字小镇”。
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行业企业基于自身实际开展碳足迹试点。推进不同类型城市、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打造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排放减量化、资源循环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曾先后开展低碳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行动,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示范标杆,以美丽环境激活美丽经济。
一、推进城镇建设模式绿色低碳城市转型(一)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秉承绿色低碳的规划设计理念,严守城镇开发边界,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加强对生态空间的保护与修复。
未来,中能建地热公司将以“亳州模式”为基础,在全国推广“地热+可再生能源建能融合”“生物质+高温蒸汽低碳园区产能融合”等多能互补的低碳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助力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与更新。
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12月26日印发《常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常住建〔2024〕266号),以城乡建设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大力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打造绿色低碳社区
生态条件优越,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吉安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列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67.7%,荣获国家低碳城市等众多“国字号”称号。...有序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加快推进遂川、永新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逐步将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应用优势扩展至内河航运、陆路运输,以及工业、电力、住建等领域,探索全球超大型低碳城市发展新模式。...对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品应用于国内示范城市群车辆的,按照国家综合评定积分奖励资金的30%给予资金支持。
康能新能源“光储充放”智能微网是一个集“光伏、储能、充电、放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项目,该项目以建设“低碳城市”为导向,围绕“绿电进街道 绿电进社区”理念,构建“微电网+”充电生态,可支持56台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预计每年可产绿电35万度,覆盖充电车位54个、v2g双向充放电车位2个,为约2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实现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有效提升辖区充电配套设施能力,达成“以光养桩”目标,实现“城市绿电
除了产品碳足迹管理外,目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要业务还涉及组织温室气体清单核查(iso14064)、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园区)/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方案、碳中和核查、零碳评价、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认证
一是推进城镇建设模式向绿色低碳城市转型。主要提出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等内容。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
逐步将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应用优势扩展至内河航运、陆路运输,以及工业、电力、住建等领域,探索全球超大型低碳城市发展新模式。
华为数字能源低碳城市业务总经理童永智(左二)在圆桌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低碳城市业务总经理童永智表示,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是产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数字能源作为华为重要的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将持续投入产品和技术创新
开展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一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程。指导中部地区落实碳强度控制目标要求,开展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支持湖北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