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容百科技接连斩获了头部战略客户的数百吨聚阴离子产品订单,和三千吨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固态电池领域,容百科技已成功开发多款适用于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据悉,当升科技布局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成功突破了该类材料在高容量、长循环、低产气、低阻抗等关键性能上的技术难题,已批量应用于启停电源、工程车辆、两轮车和储能等领域,产品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
在钠电领域,公司的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产品各项性能参数、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综合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的相关研发及推广工作,也处于行业领先位置。...首先,公司立足三元正极,打造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技术组合。
相较于第一代聚阴离子技术,公司新一代聚阴离子体系产品通过开发新型正极材料,提升克容量与电压平台,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21%,在同等尺寸下容量提升20ah。...目前,层状氧化物体系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目前能做到150wh/kg。
据悉,2024年10月,武汉钠新材料全资子公司高能钠新(甘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钠离子电池关键正极材料项目,主要产品为钠电池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过渡金属镍铜锰铁氧化物
层状氧化物类,其结构类似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目前已基本攻克技术难题,比容量相对较高、综合性能好,可兼顾动力、储能等多场景需求,工艺成熟。代表企业有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多氟多等。
创新研发了空气稳定的低成本铜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和无定形碳负极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高首效与优异的比容量特性。通过适配电解液的开发以及极片和电芯设计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电池性能。
全方位创新与优化,逐一破解钠电技术难题在当下钠电主要技术路线里,传统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技术这两条路线很难在循环寿命和高温稳定性上满足储能需求,安全保障的挑战性也很大,这些限制了其在储能中的应用。
此外,在层状氧化物领域,中伟股份产品的成本及性能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而且产品已通过动力、储能、工程机械等领域多家主流材料厂商吨级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此次订单,是中伟股份持续加码钠电材料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早从事钠电材料研发的企业之一,中伟股份已经形成聚阴离子(nfpp)、层状氧化物及普鲁士蓝三大技术路线。
聚阴离子类化合物为最适合储能的路线,未来有望成市场主流技术路线,预计2030年市占率可超45%,主要因为:1)循环寿命高,聚阴离子体系循环寿命基本在4000次以上,理论循环次数可达10000次;2)成本低廉,与层状氧化物钠电池相比
对于钠电材料方面,振华新材的聚阴离子体系产业化进程加速,层状氧化物体系产品性能提升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同时,为满足不同固态电池应用要求,振华新材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发了多晶及不同尺寸的单晶正极材料,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好,首效高,容量高,已实现吨级批量生产。
尤其在固态电池领域,半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保持稳定出货的同时,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也得到多家海内外客户的认证,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与循环性能保持领先,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及空气稳定性表现优异
;重点推动的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凭借差异化技术和优异的产品性能,成功通过国内多家客户测试认证,即将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并同步开发下一代更高比能的钠电正极材料。
重点推动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两大正极材料研发,促进硬碳负极材料中试化生产,加快开发单体高首效、长寿命钠离子电池。...提高正极材料、电解液、补锂剂等产品技术水平,重点支持磷酸锰铁锂、高镍三元锂、富锂锰基等新一代高性能正极材料,宽温域电解液,高性能正极补锂剂等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技术路线本项目聚焦于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储能型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涵盖层状氧化物与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硬炭负极材料及先进电解液等多个方面。
目前,镇江里钠已顺利向包括派能科技在内的数家战略合作电芯企业交付批量正极材料。中科海钠专注于层状氧化物+软碳技术路线。...镇江里钠则拥有全球首个磷酸铁钠正极材料量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2亿元,项目一期拟建设年产1.5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二期拟新增3.5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计划于2027年12月前建成投产。
在层状氧化物正极方面,正力新能则自主研发了高比容量正极材料。同时也在研发硬碳负极材料,实现钠离子电芯产品能量密度突破130wh/kg。
此次研究围绕有序层状氧化物开展,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正极材料之一。在进行深度充电时,该结构框架容易受到晶格应力、结构或机械化学降解的影响,导致电池容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5mw/16.054mwh储能系统,电池选用280ah磷酸铁锂电池和200ah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材料),主要设备包括:储能一体柜75台(其中73台磷酸铁锂电池100kw
,不太适宜大规模储能应用,我国目前正在开发基于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预计年初将开发出百千瓦时级样机,其高低温性能、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均会较层状正极材料钠电更有优势,同时成本也会更低,在未来的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等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储能、新能源汽车、小动力等领域。目前主流应用的正极材料包括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类似物和聚阴离子化合物等。
据介绍,多助科技推进量产的层状氧化物体系正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高效、低成本、易工业化大规模量产、环保,组装工艺流程成熟、低能耗,能广泛应用于现有市场中的储能器件中。
贵州大龙年产10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锰基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一期将建设年产8000吨/年钠锰氧化物(水系)正极材料、10000吨/年锰基层状氧化物(有机
目前钠电池正极三种技术路线: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聚阴离子化合物三种技术路线相对比较成熟,而钠电负极主要采用硬碳和软碳,硬碳是钠电负极材料的主流,但目前大都处于中小试阶段,真正实现商业化的还比较少。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白)类化合物、聚阴离子化合物三种主流技术路线,负极材料则以硬碳和软碳为主,不同技术路线性能和成本差异较大,业内还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