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泉州供电公司联合国网福建电力营销服务中心组建专项团队,将计量箱移动建模相关功能整合至“i国网”app,应用“电网一张图”、北斗定位技术和内外网穿透技术实现计量箱位置精准定位、台账信息实时同步至内网
无人机能够借助高精度定位,快速、准确地对电网设施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减少了卫星时钟误差、多路径效应干扰等问题,提升了电力北斗服务的精度和可靠性,为无人机高精度定位和自主巡检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公司推动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技术深度融合,使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线路走向、自主规划航线,并能精准判断识别14类异常情况及设备缺陷,巡检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45%,缺陷识别速度提升10倍,缺陷发现率提升
同时,中交三航局还针对升降系统和dp动力定位系统这两项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成功攻克动力定位系统等技术难题,不仅使船舶能更好应对深远海恶劣海况的施工要求,还进一步提升了施工定位的效率。
聚焦燃气管道、防汛抗旱、火灾防控等重点区域、部位、类型,加强摄像头、无人机、北斗定位、rfid智能采集终端等感知设备部署。建设全市统一物联感知系统,有效采集和处理设施数据。
导航定位终端接收导航卫星的原始信号和geo卫星播发的增强信号,从而计算出更精准的位置信息。据介绍,北斗综合服务平台星基模块配合星基增强移动站,可实现周边3公里的高精度位置服务覆盖。...1月23日,国网新疆电力首个国产化ku波段(ku波段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领域,频率在12ghz到18ghz之间,具有高速率、高容量、高可靠的传输特点)北斗综合服务平台星基模块部署完成。
此次立项的5项国家标准涉及电力系统专用模组、定位导航终端、短报文编码及杆塔基础滑坡监测等关键技术领域,涵盖了授时定位、短报文、高精度监测等北斗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3项功能,为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动力
针对施工作业现场日益严峻的安全管控形势,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需求为导向,国网冀北北京送变电公司研发全方位起重吊装周界预警系统,融合北斗卫星定位与离线测距定位相结合的安全作业边界检测等多种技术,通过物、网协同实现多重安全防护预警
完成单位: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二、水电站大坝北斗安全监测及应急远程控制系统开发了适合高库大坝的北斗融合静态高精度解算算法,定位精度最优可达1毫米,满足高库大坝变形监测要求,融合了北斗三号短报文
“根据新标准,一些车型原有的设计、产线要调整,增加北斗定位等会增加投入,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也会因此提升。从长远看,有利于优胜劣汰。”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说,新标准还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以及时应对车辆被盗、温度过高或蓄电池电压过高等异常情况。
广州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专责徐敏介绍,底座上的落地抱杆装有毫米级北斗定位,一旦桩基超过极限载荷、发生偏移,桩基底部的液压缸就会自动调节载荷,维持抱杆平衡。
实施5g网络加密行动,实现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和重点场所深度覆盖,推动北斗应用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到2028年累计新建5g基站19万个。...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呼和浩特主动扛起首府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在产业定位上,明确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2022年至2024年,坚持大抓工业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不动摇...,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耦合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北斗导航、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
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技术优势,株洲供电公司探索推进北斗技术与电网业务融合,在配电线路运行监测、输电线路通道隐患排查、机械施工安全管控等工作中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北斗遥感、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手段,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
12月16日获悉,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标准《电力系统专用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第1部分:高精度监测定位设备技术规范》获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立项。...电力系统北斗高精度监测定位设备可大范围、高精度、全天候、全方位自动监测电力设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2月16日获悉,由国网浙江电力牵头研发的国家标准《电力系统专用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第1部分:高精度监测定位设备技术规范》正式获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立项,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第一个由省公司牵头立项的北斗领域国家标准
看似小巧的“信鸽”,实际上集成了5g、北斗、视觉引导、深度学习等诸多技术,并具备三个自主开发的行业创新点:首先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无人机电量,...为了迅速精确定位故障点,我们攻关十年,最终研发出输变电设备健康评估系统。”朱文兵介绍说,这一系统是863专项科技计划的重大成果,可以更好地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他们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斗无人机检测项目组成员,在检测这台搭载北斗定位模块的无人机综合性能,评估无人机的定位精准度、环境适应性、海拔适应性等。
该站由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建管、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施工,在施工时引入并改造使用北斗桩基定位监控系统,应用喷涂机器人等25项智能化装备,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杨培远 王玮琳 庞彦娟)
再配合灵犀ai算法与灵犀天线、北斗高精度定位,即使在复杂环境下也能保障稳定的通信和网络连接,为电力移动作业提供坚实保障。
装备技术革新适用复杂环境7月13日,在德安县聂桥镇10千伏磨溪ⅰ线新建工程10号杆作业现场,德安县供电公司施工人员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操作一辆装有钻头的一体化综合作业机,完成了精准定位、地面钻孔抓取电杆
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5g、视觉ai、北斗、大数据、uwb融合定位技术等智慧电厂项目研究与应用,全面提升该公司的安防管理水平,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的有效监控、监管。
该场景贯通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等系统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可以在配电网故障发生后第一时间定位异常点,进一步提高了故障预警与处置效率。...“‘柔直换流站ai智检管家’解决了阀厅内无北斗/gps信号的情况下,高压直流断路器单间隔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等问题。”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直流检修班班长安海清介绍。
采用船网联的设计,启用北斗高精定位,数据可实时上传;采用标准箱换电模式,共享租赁,实现收益最大化。
通过北斗定位、物联感知、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实现了特高压站的“主辅监控集中化、状态感知集约化、分析研判智能化、运检业务数字化”,有效提升了浙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设备健康可靠性、异常感知灵敏性以及电网运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