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国内碳酸锂市场正经历一场剧烈的价格震荡。7月22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9999)早盘价格一度涨至超7.17万元/吨,较5月低点的5.99万元/吨,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猛涨约20%。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波碳酸锂价格快速反弹,本质上是政策持续引导、市场供给调整,以及需求边际改善,共同作用的结

首页 > 储能 > 储能材料 > 正极材料 > 市场 > 正文

猛涨20%!碳酸锂“起势”了?

2025-07-22 15:09 来源:电池中国 

2025年7月,国内碳酸锂市场正经历一场剧烈的价格震荡。

7月22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9999)早盘价格一度涨至超7.17万元/吨,较5月低点的5.99万元/吨,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猛涨约20%。

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波碳酸锂价格快速反弹,本质上是政策持续引导、市场供给调整,以及需求边际改善,共同作用的结果。

反内卷下的价格修复

电池中国观察到,此轮碳酸锂价格上涨的直接触发点,主要是供给端的收缩预期

7月14日,宜春市自然资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当地8家涉锂矿山企业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并在9月30日前完成报告编制,因这些矿权存在“规避审批权限、越权办理手续”等问题。这也表明,监管部门正在加快治理锂资源违规开发现象。

7月17日,因违规开采问题,藏格矿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简称“藏格锂业”)已被责令停产、整改。

资料显示,上述核心问题在于:其依托的察尔汗盐湖钾镁矿采矿权(西藏矿业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持有)仅登记钾盐开采,未包含锂资源开采许可。

7月21日晚,江特电机发布公告披露,其全资子公司宜春银锂拟于7月25日启动停产检修,涉及全部锂盐生产线,预计检修时长约26天。

这一系列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碳酸锂供给收缩的预期。

另外,如果将此次碳酸锂价格反弹,简单归因于减产消息刺激是片面的,实际上,这也与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反内卷”政策引导密切相关。

据市场反馈,价格战导致碳酸锂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近一年来,不少企业陷入“越亏损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不良循环中。

截至2025年5月底,碳酸锂价格一度跌破6万元/吨,已击穿部分锂云母与外购锂辉石企业提锂成本线。

政策方面,“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成为当前“反内卷”主要的政策导向。

今年5月,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就曾牵头,组织召开“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快闲置产能出清”闭门会,动力电池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十余家头部主流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就防治“内卷式”竞争,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达成多项共识。

整体看,政策层面推动的“反内卷”行动,从终端汽车行业向上游传导,旨在终止一味价格战的无序竞争。同时,产业链企业自主减产、控产,共同使碳酸锂“竞争压价”局面初步得到遏制。

此外,下游需求方面,除我国新能源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外,今年以来,新能源新兴市场中,欧洲新能源汽车增速回暖,储能装机持续增长;东南亚市场延续爆发态势……这都对锂电池及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整体看,本轮碳酸锂价格上涨,是市场对前期非理性低价的一种修复,也是行业告别“以价换量”粗放经营模式的结果。

突围:技术跃升与资源掌控双轨并行

目前,头部锂盐企业正从两个维度寻求正向突破:技术跃升与资源自主。

技术层面,部分企业通过研发高效提锂工艺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华友钴业、格林美、邦普循环等企业,积极探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资源掌控方面,产业链企业持续加强与锂矿企业的合作,以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降低对外依赖风险。

此外,湖南省7月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或进一步缓解我国锂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

产业链影响的多维透视

当前,碳酸锂价格波动对锂电产业链企业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

对于正极材料企业而言,成本传导能力成为胜负的关键。头部正极材料企业凭借产品技术溢价,如高镍三元正极、高压密磷酸铁锂等前沿材料技术,预计可以较好地消化碳酸锂涨价的影响;而落后产能的正极厂商,则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电池环节的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正力新能、瑞浦兰钧、欣旺达、远景动力、中创新航等头部电池企业,凭借各自高安全、高比能、超快充等先进电池技术,规模优势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更具抗风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碳酸锂价格上涨,再次“唤醒”业界对钠离子电池的关注,或将给钠离子电池开拓市场延长“时间窗口”。

客观地看,当前碳酸锂价格上涨,并非重新上演飙涨至60万元/吨(2022年高点价格)的开始,而更像是行业深度调整期的脉冲式波动。

长期来看,我国锂电产业正经历从“规模领先”,到“价值领先”的质变过程。一方面,政策引导下,落后技术产能出清,将优化行业生态,结束价格战乱象;另一方面,技术突破与资源自主相结合,有望培育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锂电产业链集群。在此过程中,市场波动或不仅仅是风险考验,而更是机遇挑战,已在先进技术和资源/循环经济提前卡位的企业,或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