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材料“大化工”特点凸显。
近期,钛白粉行业因房地产等终端需求疲软导致开工率持续下滑,其副产品硫酸亚铁供应同步紧缩,推动价格快速上行。
这一看似来自化工领域的边际变化,却正传导至电池材料领域,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带来原料成本结构的冲击。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6月钛白粉行业开工率为65.83%,较4月累计下降超过12个百分点,已处于近年来低位水平。
由于硫酸亚铁主要作为钛白粉硫酸法生产的副产品,其供应量与钛白粉开工情况高度相关。当前国内硫酸亚铁现货库存低企,主流报价已上涨至每吨1800-1900元。
业内判断,当前硫酸亚铁价格的持续上涨,正逼近甚至将超过以铁粉为铁源的工艺路线在原料端的成本水平,从而使得原本成本较低的硫酸亚铁法优势减弱。
作为磷酸铁锂的关键铁源之一,硫酸亚铁主要用于磷酸铁(如氨法或钠法)工艺路线,在目前磷酸铁锂企业的产线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国内磷酸铁锂的铁源约2/3是采用硫酸亚铁。
实际上,磷酸铁锂的成本结构本身就高度依赖原材料市场的稳定性。其生产环节涉及铁源、磷源与锂源三大原材料,分别对应硫酸亚铁或铁粉、磷酸一铵或浓磷酸、以及碳酸锂或氢氧化锂等。这三类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分别受到钛白粉、农业化肥、锂资源端等上游行业联动影响,导致磷酸铁锂整体成本对外部高度敏感。
硫酸亚铁价格攀升只是代表之一。无论磷酸铁锂采用哪一种技术路线,其核心原材料本质上都属于价格波动的大宗品,很难依赖单一工艺长期维持成本优势。
尤其联系磷酸铁锂的行业当前的定价方式,行业中大多采用“锂定价”公式,即以电池级碳酸锂月均价为基准,乘以单耗与折扣系数,再加上固定费用(含磷酸铁及加工费)形成最终定价。
这一公式固然对锂源价格高度敏感,但在磷源与铁源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若企业不能在原材料端有效控本,最终将压缩自身盈利空间。
这也反映出磷酸铁锂行业开始表现出更多“大化工”特性,进一步考验磷酸铁锂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面对原材料市场持续波动,具备原料掌控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或将在下一轮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在此背景下,对上游资源进行一体化布局成为磷酸铁锂企业共识。湖南裕能已在贵州布局黄家坡、打石场等磷矿资源,目标实现磷精矿自供;龙蟠科技则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年产4万吨碳酸锂加工厂,并通过并购山东美多完善电池回收布局,形成锂源补充。
原标题:磷酸铁锂成本临“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