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赛道,韩系电池三巨头“攻势渐起”!
起点锂电注意到,继LG新能源、三星SDI后,SK On也公布了其在磷酸铁锂电池端的最新布局,剑指北美储能系统市场。
01、下订磷酸铁锂,是蹭热度还是布局提速?
眼看LG新能源、三星SDI频频发力磷酸铁锂,SK On终于按耐不住,一纸合作下定磷酸铁锂材料。
7月15日消息,SK On近日宣布已与韩国电池材料制造商L&F就北美市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签署谅解备忘录(MoU)。
根据协议,双方将就供应量、供货周期等具体细节展开磋商,以构建中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SK On表示与L&F的合作,有利于公司积极应对美国对LFP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并快速进入相关储能市场。
储能是美国目前高增市场,尤其是大型电池储能甚至超过新能源汽车增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美国大型电池储能累计装机已高达31.88GW/89.31GWh,其中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德克萨斯、新墨西哥等州是主要增长地区。
市场预计,叠加户储、工商业储能需求,美国储能市场将长期保持增长。在三元电池安全隐患持续、其他电池储能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美国储能将进一步为磷酸铁锂电池打开成长空间。
回到L&F公司,资料显示,韩国L&F成立于2000年,开始主要制造LCD用BLU,2005年8月设立子公司L&F材料开始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事业,2010年以后成为全球正极材料供应商龙头企业。
L&F是韩国企业首选的本土正极材料供应商,与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均保持着合作。
在磷酸铁锂材料方面,L&F目前正在从中试生产线出货并交付给客户,同时进行最终产品测试。并决定成立一家新法人公司,正式开展LFP正极材料新业务,计划逐步实现6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此外在技术层面,今年年初,有消息称L&F研发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了2.7g/cm³的压制密度,并将在2026年底投入量产。
至此,随着SK On与L&F合作的落地,韩系电池三巨头在磷酸铁锂电池赛道的布局均进入新阶段。
02、韩国三巨头“围攻”磷酸铁锂
说得夸张些,磷酸铁锂在成本和安全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已然成为韩系电池企业“突围、超车”的救命稻草。
一个很明显的数据是,中国以外的动力电池市场,韩系企业的“话语权”正在加速减弱。今年1-5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69.3GWh,同比增长26.0%,其中比亚迪成功挤掉松下进入前五。
而韩系3家企业的整体市占率从2024年同期的45.2%,下滑为39.2%,彼时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家中国企业的市占率已超过37%,此外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中企的份额也在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韩国电池企业集体转向磷酸铁锂的举动皆在意料之中。虽然在技术层面,韩国磷酸铁锂电池并不具备优势,但其布局策略和部分本土化生产能力确实使其占据先机。
据起点锂电梳理分析,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三大企业的布局思维高度一致。首先在技术方面,三家企业主要先量产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然后再过度到动力领域,其次在产能方面,以北美市场为例,三家企业均计划通过改造现有产线实现生产。
LG新能源方面,在北美部署了8个基地,规划总产能超过350GWh。其中有2个是LG新能源的独立电池厂,分别位于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德市、美国亚利桑那州,有3个是与现代汽车、本田汽车、Stellantis分别合资建设。此外,还与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搁置状态)等地合资投建了3个工厂。
储能端,今年5月,其美国密歇根州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已正式投产。据悉,工厂初期已开通两条LFP电池生产线,第三条将在年内投产。整体设计产能为年产16.5GWh储能电池,后续将配套5GWh电动车电池产能,总计年产量达到21.5GWh。
动力端,与通用合资的田纳西州Spring Hill电池厂,7月14日已确定将转向生产LFP磷酸铁锂电池。据早些时候消息,这些电池未来将主要用于雪佛兰Bolt、Equinox、Blazer和Silverado EV等车型。
此外,LG新能源和通用汽车还在联手开发富锂锰(LMR)电池,预计将于2028年开始在美国生产。
三星SDI方面,在北美至少有2大工厂,其一与Stellantis合资,位于印第安纳州科科莫市,预计将于2025年启动,年产能为23GWh,后续将增加到33GWh;其二位于印第安纳州的新卡莱尔,与通用合资,预计将在2027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年产能为27GWh,后续有望增至36GWh;此外,三星SDI还计划建设自己的独立工厂,但具体选址和计划并未确定。
目前,三星SDI正计划将部分动力电池产线转换为生产储能电池,以改善其产线开工率。其中包括与通用在印第安纳州的合资企业的部分NCM电池产线。据悉三星SDI已开始采购用于转换的原材料和设备。
SK On方面,在北美部署了6个基地,规划总产能超过180GWh。其中与福特合资的三个工厂(2个位于肯塔基州、1个位于田纳西州)规划产能达到129GWh,但部分工厂暂停;与现代的合资工厂位于佐治亚州巴托,规划产能35GWh,计划今年将投产。
此外,SK On位于佐治亚州康姆斯的独立工厂于近日实现首次全面投产,12条电池生产线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目前,SK On正计划通过重新利用现有生产线建立LFP电池生产能力,以符合其正在进行的本地化战略。
综合来看,LG新能源磷酸铁锂生产推进最快,三星SDI、SK On紧跟其后,叠加特斯拉、福特与中企合作的项目,北美地区本土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将大幅提升。
03、中国锂电产业链有望受益
事实上,全球锂电产业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参与,即使是日韩企业依旧需要中国产业链的支持。
LG新能源曾表示,为了实现电池的本土化生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是必然选择。尤其在美国市场磷酸铁锂市场,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产能和技术的领先,目前锂电主要材料的重要份额都集中在中国企业,并且集中度还在提高。另一方面是,中国锂电产业成熟完善,产能加速向全球蔓延,在价格方面具备优势,能降低生产成本。
据了解,在材料端,LG新能源一边与中国的龙蟠科技等合作,确保磷酸铁锂的稳定供应,一边鼓励合作伙伴在美国等地建立本地供应链,比如LG化学、L&F和浦项制铁等。
在制造环节,诸如三星SDI正在扩大中国企业磷酸铁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采购。
不过对于韩系企业而言,产能的构建需要时间,因此短期与中国产业链的合作会进一步加深。
据观察,除了磷酸铁锂外,海外企业在中高镍三元材料、隔膜以及固态电池材料等方面,也在加深与中国企业合作。上半年,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恩捷股份等材料企业均收到了海外电池企业的合作订单。
可以确定,接下来中国企业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订单,有助于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但仍需要提醒的是,出海过程中警惕贸易规则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时注意技术壁垒的构建,以免被弯道超车。
原标题:电池三巨头围攻磷酸铁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