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之后伊朗反击。6月22日,伊朗福尔多(Fordo)、纳坦兹(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的核设施遭美军空袭,伊朗则还以颜色,使用导弹袭击美军在卡塔尔的军事基地。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以伊两国将停火。24日,战争结束。“12日战争”时间虽短,但意味深长,预示着国际局势将更加动荡。中国能源及相关企业需要小心提防,并采取措施予以有效应对。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作者:王海滨)
一、中东地区动荡依旧
“12日战争”之所以爆发,是由于中东地区旧的力量平衡被打破。而它之所以较快结束,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色列尚未占据绝对优势。战后至今,多种迹象表明以色列、伊朗都在积蓄力量,它们之间的直接冲突只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者迅速报复,并且逐渐扩大打击范围。2024年11月,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签订停火协议。次月,叙利亚发生政权更迭,伊朗的长期盟友、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出逃。自此,以色列打击伊朗的“空中走廊”被打通。此外,2024年4月和10月,以色列两次对伊朗发动空袭,摧毁了伊朗的部分防空能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认为力量对比的天平已向以方倾斜,决定空袭伊朗核设施,彻底消除伊朗对以色列的核威胁,这是以色列于6月13日对伊朗发动“雄狮崛起”军事行动的重要背景。
“12日战争”期间,美、以打击了伊朗核目标。然而,多方信息显示,伊朗的核设施虽遭损坏,但其核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展望未来,第一,美、以的打击可能会刺激伊朗下定多年来一直没有下的决心,加快发展核武器;第二,美国和以色列今后可能会再次打击伊朗的核目标,而这一旦成真,中东将再次被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第三,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追求实现伊朗的政权更迭,但在“12日战争”中以色列没有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为未来两国再战埋下了伏笔。
当然,事情也有另外一面。“12日战争”也展现了制约中东冲突的某些因素。比如,在世界各国中,以色列的导弹防御体系号称最为立体和多元。如今,以色列拥有包括萨德、爱国者、“箭”式、大卫弹弓、铁穹等在内的多重系统。以色列政府自认为凭借先进的反导系统,可以放心攻击敌人,而不用担心遭报复。然而,在“12日战争”中,根据以色列的说法,其导弹防御体系拦截了伊朗约90%的导弹,但仍然有大约10%的导弹突破了层层防御体系。这一结果会让以色列有所忌惮。但是,它不会消除以色列领导人再次攻击伊朗的意图。
二、特朗普让世事更难预测
一方面,特朗普自带制造混乱的因素,这几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自2016年以来,特朗普坚持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然而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点,特朗普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同时,他自己也很想成为伟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只是他的一个小目标),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他自己似乎也没有想明白。这些可能会让特朗普乱冲乱撞,也可能会让他被人蓄意误导,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特朗普关于“伟大”的执念由来已久。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乱冲乱撞的倾向受到副总统彭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等建制派的约束,因此造成的混乱比较有限。在第二次组阁时,特朗普则主要选用了MAGA成员。他们往往不是传统意义的精英,资历较浅,普遍缺乏主政经验,然而对特朗普的个人忠诚成为他们入阁的敲门砖。在特朗普2.0时期,随着一些MAGA成员占据要职,建制派式微,无力约束特朗普的冲动,而这将助长美国国内以及全球乱局。
2002年8月,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宣称,伊朗正在阿拉克(Arak)和纳坦兹秘密建造一座重水生产厂和一座核燃料生产厂,伊朗核问题自此浮出水面。不过,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以及之后的奥巴马、拜登总统均未派出军机轰炸伊朗核设施,特朗普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也没有这么做。6月22日特朗普打破常规,出动空军轰炸了伊朗核设施。他之所以做出这一惊人之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他有打破僵局、成为伟人的强烈冲动;二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利用特朗普的好大喜功,对他进行了诱导;三是美国政府内部制约总统进行军事冒险的力量变弱。
另一方面,特朗普并非一定会引发混乱。他有时候会出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考虑,致力于消弭混乱。
首先,特朗普追求低通胀。民主党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惨败,一个关键原因是拜登时期美国物价飞涨,引发大量选民不满。特朗普不愿意重蹈拜登总统的覆辙,并把维持低物价作为其重要的政策目标。这让他在处理一些世界事务和美国国内事务时,不得不有所顾忌。在涉及汽油等关键商品的价格时,他的忌惮会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是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总是退缩”)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而这种退缩有利于局势的缓和。在轰炸伊朗核设施后,特朗普迅速宣布彻底摧毁(obliterate)了伊朗核设施,这反映了他不愿意纠缠于伊朗问题,其实是TACO的表现。
其次,特朗普偏向于孤立主义,不愿意过多参与国际事务。特朗普是共和党总统。在美国两个主要政党中,传统上共和党更热衷于对外干涉。不过,特朗普之所以能够重返白宫,MAGA成员的支持更加关键,而多数MAGA成员反对对外干涉。这不免掣肘特朗普的海外冒险。
三、特朗普因素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
特朗普善变(有人称“早餐之前,特朗普的主意会变三次”)。他也缺乏原则性、爱出风头、爱抢功劳。这些让特朗普成为国际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在重返白宫后,特朗普的言行受到的制度约束明显减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特朗普2.0时期国际能源等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总体会增加。
特朗普对能源市场的冲击在2025年6月23日表现得比较明显。6月22日,美军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导弹攻击,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6月23日市场一开盘,国际原油价格大涨。布伦特原油价格最高上涨至81.40美元/桶,当日涨幅高达5.7%。然而,特朗普当天傍晚宣布以伊两国将在24小时内停火,油价闻声大跌,当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最低跌至69.54美元/桶,并最终收于71.48美元/桶,跌幅高达7.2%。
未来针对特朗普可能对行业和市场造成的影响,中国能源及相关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并提前防备、有效应对。
首先,中国能源及相关企业需要加强研究,并抓住重点。需密切跟踪中东等重点地区的形势变化,持续加深对特朗普等重点人物个性、行为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其次,国内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企业需要针对能源市场波动更加剧烈和频繁的趋势,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有效增强风险控制,尤其要加强对特朗普“突然转身”的防范。
最后,中国能源及相关企业需要做好应对市场加剧波动的长期准备,包括应该通过业务多元化、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等手段,降低业务对国际乱局的曝险程度,提升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