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1日,新疆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消息,呼和浩特市赛罕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开工。该储能电站依托2024年度呼和浩特市科技“突围”工程重点示范项目“微电网绿电消纳储能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应用”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绿电就地消纳、电力平衡,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

首页 > 储能 > 储能应用 > 电网侧 > 项目 > 正文

300MW/1200MWh!新疆呼和浩特市独立储能电站开工

2025-07-22 08:43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1日,新疆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消息,呼和浩特市赛罕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开工。该储能电站依托2024年度呼和浩特市科技“突围”工程重点示范项目“微电网绿电消纳储能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应用”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绿电就地消纳、电力平衡,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有效样本。

项目组开展了储能系统高集成度、模块化集成技术,先进、高效的电池热管理技术,电池热失控微粒子极早期探测技术,微电网绿电消纳场景下的多元化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策略,支撑微电网多工况稳定运行的储能系统关键设备配置应用技术等技术研究。截至目前,研发出3种适用于微电网的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效率、高快速响应的储能产品,产品容量功率比≥1, 循环效率≥95%,容量衰减≤3%/年,温度分布均匀度≤3.5℃,安全预警率100%,极早期预警准确率≥98%。

原文如下:

呼和浩特以微电网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科技“突围”项目落地见效

近日,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的“呼和浩特市赛罕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开工建设。该储能电站依托2024年度呼和浩特市科技“突围”工程重点示范项目“微电网绿电消纳储能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应用”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绿电就地消纳、电力平衡,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有效样本。

当前,智能微电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可靠的能源系统,正逐渐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2024年,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聚焦微电网绿电消纳场景下储能系统产品研发制造,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取得了系列进展。

项目组开展了储能系统高集成度、模块化集成技术,先进、高效的电池热管理技术,电池热失控微粒子极早期探测技术,微电网绿电消纳场景下的多元化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策略,支撑微电网多工况稳定运行的储能系统关键设备配置应用技术等技术研究。截至目前,研发出3种适用于微电网的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效率、高快速响应的储能产品,产品容量功率比≥1, 循环效率≥95%,容量衰减≤3%/年,温度分布均匀度≤3.5℃,安全预警率100%,极早期预警准确率≥98%。

项目组搭建了开放型“智能微电网绿电消纳系统实证化平台”,该平台包含光伏发电、储能系统、能量管理一体化系统等核心模块,开展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测试、电能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试验,完成微电网特定条件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适用性验证。同时,开发出适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能量管理一体化系统。系统从电源及负荷层、微电网层、能量层等三个层次建立微电网控制模式,制定控制策略,提高控制效率。

科技突围项目组负责人、中电储能首席技术官董兆一博士介绍,微电网可与现有大电网连接协同运行,又能切换至“孤岛模式”自主供电,形成一套完整“源-网-荷-储”一体化自治系统,在储能系统储存过剩电力、发电不足时及时释放电能,有效消纳新能源,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核心难题,尤其在大电网未覆盖偏远地区,充分弥补大电网服务空白。

未来,中电储能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绿电消纳这个核心问题上,深度分析制约储能设备效率的关键技术,加速产品、设备、系统应用、运行调度等方面研究进展,以应用场景为驱动,构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微电网储能产业化进程,持续提升绿电消纳水平,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