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2025年7月8日,远景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以下简称“远景赤峰项目”)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该项目通过世界上首个2GW级100%新能源、100%电力电子设备的独立新型电力系统,重构了新能源条件下的工业能源逻辑,标志着“新石油革命”从理念走向现实落地。

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投产仪式现场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新电网产品平台总裁黄志勇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远景赤峰项目构建了一个风光主导、完全独立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依赖公共电网的工业模式完全不同。该系统实现了高比例新能源与电力电子设备“双高”架构,打破“源随荷动”的传统逻辑,转向“源荷互动”的全新范式。通过AI驱动,实现风光电动态适配氢氨生产负荷,在无化石能源条件下实现大规模、稳定运行,为绿氢商业化提供了系统突破口。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新电网产品平台总裁黄志勇受访现场
“AI就像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神经。”他指出,远景依托新型电力系统打造了“天枢”智能控制器,自研构建了一系列AI预测模型和源荷协同调度系统。系统可提前感知风光波动,实时匹配电解槽、氨合成等工业负荷状态,在保障系统稳定的同时,提升电化学储能的调控效率。这不仅显著提高了项目运行的经济性,也实现了制氢设备对可再生能源的真正响应和主动适应。
采访中,针对媒体关心的储能配置问题,他表示,远景赤峰项目之所以能实现完全独立运行,关键在于柔性制氢系统具备动态负荷能力。“我们通过‘天枢’智能控制器对储能充放电的精准控制,项目实现了对氢氨生产端的稳定供能。系统运行如‘赛车手’一般精准调控‘油门(储能充放电系统)’,减少对氢氨生产负荷端的频繁干预,实现系统运行的平稳与高效。”远景同时研发了GW级新型电力系统荷随源动调度优化系统,并通过AI算法实现源网荷储的动态配合,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功率的精准动态平衡,大幅度减小了系统的电化学储能配置容量。
“我们不是让工业去适应电,而是让电主动适应工业逻辑。”这一机制提升了系统效率,使绿氢系统在波动性新能源条件下也具备独立运行能力,为零碳工业运行提供了稳定支撑。目前,这一模式已在远景海外项目中启动应用,并很好地满足我国“绿电直供”场景下新能源与负荷的适应性,特别适用于新能源占比高、工业负荷集中的区域。

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赤峰项目正是这一战略的集中实践。黄志勇表示,赤峰不仅是一座氢氨工厂,更是一个AI驱动、绿能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场,为超高比例绿电驱动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实证。“赤峰是第一步,但不会是最后一步。”作为支撑零碳工业的“基础设施”,赤峰项目也为全球高碳行业脱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文丨远景能源
原标题:远景黄志勇:打造系统级协同的新电网,“中国方案”从赤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