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依托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戈壁荒漠源源不断汇聚绿色动能,新能源及储能等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
2024年年底,新疆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在西北地区省份中率先突破1亿千瓦,达到1.003亿千瓦。新能源电源大规模并网给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储能作为电网调峰和保供的重要手段,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截至今年3月,新疆已建成储能电站200余座,总装机规模达到984.7万千瓦/3271.3万千瓦时,为西北地区各省份中最大的。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积极落实党中央相关部署,助推多类储能协同发展,更高效消纳新能源电量,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为绿电消纳拓展更多空间
4月15日,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项目中的大唐石城子100万千瓦配套光热项目完成镜场基础浇筑和支架安装工作,开启镜场安装工作。光热发电系统能在白天将富余热量储存起来,晚间再释放热量进行发电。项目投产后,可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
新疆极热无风、极冷无风、极寒少光、晚峰无光,新能源发电整体出力呈春秋大、冬夏小的特点,与电网夏季、冬季负荷高峰的特性相反,给电力供应保障带来挑战。近年来,新疆大力推动储能多元化发展,为清洁能源大规模转化为持续稳定电能打下坚实基础,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电力可靠供应。
新型储能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多元储能的发展,可以更好应对单一技术路线产生的风险。在新疆自治区政府公布的2024年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清单中,41项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包括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重力储能、铅炭、氢储、热储等多种类型。
“当前,新疆储能发展呈现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的特点。2024年,新疆储能装机新增555.3万千瓦/195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9%。新疆出台了入市交易、分时电价、容量补偿等配套政策,明晰储能投资预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新疆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昌陵介绍。
2024年12月,新疆华电哈密烟墩新型混合储能示范项目并网运行。这是新疆首个并网投运的新型混合储能项目,应用3种储能技术提供电力系统调频服务,不仅填补了相关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还实现与新能源场站共享,助力新能源电量更高效消纳。
毗邻天山天池风景区的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是西北地区首座投产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已实现12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根据《国家中长期抽水蓄能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新疆规划建设30座共39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目前,4座共计68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加快建设,投运后将进一步保障新疆电网以及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储能产业高地加快建设
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与东部负荷中心存在2至3小时的时差。利用这样的地理位置,再结合光伏发电的特性,新型储能通过有序充放电,可以缓解中东部晚高峰的电力供应压力。新疆锚定“双碳”目标,加快新型储能发展,更充分发挥电网“调节器”作用。2024年,新疆新型储能全年充电44.8亿千瓦时,助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支撑电网早晚峰电力供应。
在地处哈密十三间房风区的新疆首座电网侧新型独立储能电站——沃能十三间房储能一电站,27个储能单元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助力新能源电量消纳,也利用峰谷电价差增加收益。该电站每天可“两充两放”,转换效率近90%。
截至4月7日,克州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已并网送电5个月。项目不仅规模大,还采用先进的构网控制技术有效平衡电网功率,通过自主设定电压参数大幅提升电网稳定性和调节能力。项目一次性可充满120万千瓦时电量,能保障约20万户家庭在晚高峰连续6小时的生活用电;每年可调节电量约3.8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1.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
2024年5月30日,新疆哈密华润咸水泉风电储能一电站完成全球首次百兆瓦时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性能测试。该电站解决了大规模构网型储能电站多机并联运行稳定性难题,首次开发并成功应用了构网型储能电站智能控制器,标志着储能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统计,2023年至今,新疆取得核准批复的第一、二批次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超过1100万千瓦;预计今年年底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将超过2000万千瓦。
储能并网调度运行等管理更精益
新疆储能发展正进入快车道。年初以来,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立新和田县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立新皮山县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中核伊宁市15万千瓦/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等总计596.5万千瓦/2386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完成接入系统设计评审。
“十四五”时期,新疆取得核准批复的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4924万千瓦,其中配套储能项目规模3456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规模1468万千瓦。
2021年以来,国网新疆电力累计完成超36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评审工作。为了全面提升评审效率,该公司在评审过程中推行“随报随审随批”,缩短评审周期。依托电力大数据技术,该公司创新打造了储能集控服务一体化平台,规范储能并网运行,持续优化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提高了预测精度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立足实用实效,实现储能“流程规范、并网调试、日前调度、实时调度、全景监视、运行评估、安全管理”等方面精益化管理,更好发挥储能移峰填谷综合效能。
国网新疆电力还联合23家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起草编制了《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测试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填补了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运行技术相关标准体系以及测试相关标准体系的空白,推动了构网型储能系统建设及应用的通用化、标准化。
原标题:在新疆,储能发展迈向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 电力系统“蓄电池”调峰和保供作用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