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蓝图中,新型电力系统的落地实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西部资源富集区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区域电力系统净零排放的一个典型样本。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南疆能源电力事业发展,选取新疆南疆地区作为国网系统三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地区级示范区之一。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翁爽)
从能源经济低碳转型的角度来看,南疆是一片“宝藏”,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其一,南疆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存在大量新能源尚未被开发,契合了我国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发展的大趋势;其二,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助力南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发挥新能源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以能源产业链发展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南疆产业发展新高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通过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外送实现创收,支撑经济增长;其三,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既有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的新问题,也有传统电网的老问题,基于南疆示范区建设,可总结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新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于关键处落子,从重点处突破。《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聚焦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通过观察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创新举措,向行业内提供具有典型性的西北能源转型样本和示范。
南疆地处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和基地,拥有红其拉甫、吐尔特、伊尔克什坦等国家一类口岸,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南疆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对于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广袤、场景丰富、资源多样化的南疆不仅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绝佳“试验田”,更是一片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技术创新的“蓝海”。南疆总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国有未利用土地面积达到80.23万平方公里,占南疆总面积的74.3%。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过去,这里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沙漠化也是南疆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大难题。如今,在国家推进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光伏治沙”等战略的背景下,南疆这片广阔土地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源潜力。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西部地区在新起点上乘势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推动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是能源电力行业落实中央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也将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公司”)和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响应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近日,本刊记者围绕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战略考量、顶层设计和创新亮点等问题专访国网新疆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守军。陈守军分析道,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投资规模大、经济拉动效应强,对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将产生巨大助力;同时,南疆既面临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的新问题,也存在传统电网建设运行中的老问题,需要探索一系列新技术新示范和新模式新机制,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效应。
“白纸作画”、先行先试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验田”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自2021年3月15日中央首次提出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新型电力系统在我国的探索实践已开展三年有余。国家电网公司将南疆列为国网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地区级示范区之一,您认为应如何理解这一选择背后的战略考量?南疆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方面有怎样的独特优势?
陈守军: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党中央高度关注、自治区尤为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助力,把南疆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国家电网公司将新疆南疆列为“三省三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之一,对于南疆打造优势、集聚产业、推动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有力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工业强基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助推南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2024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带队赴国家能源集团交流会谈,提出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源网荷储”全环节共同打造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2024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平率队到疆调研,要求以务实行动加快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10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签署《共同推动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2025年2月20日,“共绘新疆新型电力系统蓝图 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会上明确了国家电网公司将与国家能源集团围绕“七个方向”实施“四项重大工程”和若干创新示范,携手打造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南疆幅员辽阔,涉及巴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五地州,地域面积广袤,总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64%左右、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国有未利用土地面积达到80.23万平方公里,占南疆总面积的74.3%,且以戈壁和荒漠为主,新能源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开发条件好,光伏、风电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0.95亿千瓦、1608.4万千瓦,水电技术可开发量1700万千瓦,占全疆的46%,能源资源优势显著。
此外,南疆区位优势明显,从南疆到东部负荷中心跨越三个时区,存在2~3小时时差,在16时以后,全国中东部地区光伏逐步停止出力,而南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伏发电特性正好可以弥补中东部省份的晚峰电力缺额,具备绿电支撑的“先天”条件。据初步测算,南疆的光伏可有效延缓全国16~18时的调峰压力,在冬夏用电高峰季节,南疆最大能够以10%~20%的同时率支撑中东部地区晚高峰时段的电力保供。南疆新能源发电特性与内地资源的时空差异能够平滑全国新能源发电曲线,减少调节资源建设,助力全国更快实现碳达峰,疆电外送通道建设越快越好,建议将疆电外送通道纳入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实施。
总体来看,南疆在资源禀赋、战略定位、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具有较强优势,新能源资源丰富、沙戈荒地域广阔、政府发展导向明确、企业投资意愿强烈,南疆示范区建设整体处于探索攻坚阶段,可塑性强、发展空间广阔,深度契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具备“白纸作画”、先行先试的内外部条件。同时,南疆具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问题全覆盖、场景全呈现、领域多交织、周期跨度长”的特点,整体呈现“发展更迫切、转型更艰巨、问题更复杂、要素更丰富、场景更完备”的特征。总的来说,南疆示范区是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试验田”“先行区”,是全国能源电力转型的“缩小版”“具象化”,适合打造成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产业发展新高地、机制创新引领区、示范工程集聚区。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对于南疆而言,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陈守军:相较于中东部地区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南疆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水平低,电网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条件和外部环境较差,“有利”和“不利”双重特征明显。可以说,南疆涵盖了各省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难点、焦点、堵点、痛点,兼具“大与小、强与弱、快与慢、交与直”发展问题。具体来说,面临的挑战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能源资源与需求的时空错配,二是电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三是储能技术及应用的限制,四是市场机制和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人才短缺。因此,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极具创新性、挑战性、典型性的系统工程,兼顾“省地配微联动、网源荷储一体、多能互补协同”,兼具“发展与安全、保供与转型、经济与技术、内部与外部”问题,其示范建设对于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后续,需要立足国情、区情、网情、企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政府、社会和行业企业多方共同努力,源、网、荷、储、技术、市场、政策各要素协同发力,有节奏、分阶段、按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在南疆的落地实践。
围绕“三大优势”,突出“三个导向”
更好服务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基于南疆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国网新疆电力以怎样的思路推进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对此谋划了怎样的顶层设计?
陈守军:新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尤为关注和重视,把南疆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国网新疆电力党委坚决贯彻上级部署,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基于国家电网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签订的《共同推动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网新疆电力围绕南疆政治优势、资源场景优势、集团合作优势“三大优势”,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三个导向”,坚持源网协同、政企协同、产研协同“三个协同”,开展集中攻关一批、布局研制一批、示范建设一批、推广应用一批“四个一批”,提升新能源支撑能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能源优势转化能力、能源高效利用能力、边远地区保供能力、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六个能力”,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推动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着力实施4大重点工程、16项创新示范、N项科技攻关,按照“政治统领、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以更好服务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和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打造全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样板。
国网新疆电力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主体作用、统筹资源配置、加强要素协同,立足新疆实际和发展需要,从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新一代煤电发展、推动流域多能互补和全网优化调度、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推动大电网与智慧微电网协同发展、推动新型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升级七个方面,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同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围绕源、网、荷、储、技术、市场、政策各要素进行全方位探索实践。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试验田”,南疆示范区建设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将开展哪些探索?
陈守军:南疆示范区建设突出实用实效和创新引领,整体呈现“一线多点”发展特征,推动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同时,推动体制机制系统化、配套化发展,整体呈现“一体两化”发展特征,政策支撑保障、发展红利持续释放。具体来说,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积极主动作为、发挥主导作用,汇聚资源高位推动构建联合共建机制。例如联合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公司,聚焦南疆特点特色,打造能源电力技术体制机制创新示范。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用实效,强化技术攻关,推动示范工程落地实施。例如联合中绿发、华电新疆公司建设“新能源+储能+调相机”新能源友好并网技术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动“构网型装备+”发展。三是积极推动自治区政府出台新型电力系统支持政策。例如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电网主体、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配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部门出台《关于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支持性政策文件超10份,有力推动政策机制赋能南疆示范区建设。四是配合自治区出台新能源储能系列专项配套措施。例如与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国家能源新疆监管办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新能源发展政策,推动“新能源+”发展模式创新。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建设有怎样的步骤和计划?针对近期和中长期的工作分别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陈守军:国网新疆电力以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为主题,以源网荷储全链条提升为主线,推动南疆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助力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构筑西北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带动南疆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南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近期加快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加快纳规电网工程建设,实现南疆750千伏电网“环起来”,建成若羌-羚羊750千伏跨省输电通道;抽水蓄能电站集中开工建设,多元新型储能局部应用。中长期实现新能源主体地位,加快超特高压电网建设,南疆750千伏电网从双环网过渡到“目”字型,逐步形成“三直一交”外送通道;“大云物移智链”等数字化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充分融合,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柔性交直流、直流组网等新型输电技术推广应用,大电网、微电网等电网形态有机衔接,电网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燃氢电站逐步全面应用;基本建成南疆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地作用充分彰显。
带动产业发展 促进“疆电外送”
为新疆经济社会腾飞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辐射效应巨大,示范区的建设对南疆以及新疆全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将形成怎样的拉动力?
陈守军:从南疆的角度来看,一是能源产业实现升级。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将促使南疆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此外,传统能源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二是工业发展动力增强。新型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业用电需求,吸引更多高耗能产业,如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在南疆落地。三是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电网升级和储能设施建设,这将直接带动当地电网工程、储能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了保障电力设备和原材料的运输,交通基础设施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从全疆的角度来看,一是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协同发展。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以加强新疆内部的能源互联,将南疆丰富的新能源输送到北疆等其他地区,实现全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提升新疆在全国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完善后,可以与全疆的能源外送通道相结合,通过特高压输电等方式,将新疆的清洁电力输送到内地市场,提高新疆在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中的贡献度,为新疆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随着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效应显现,新疆在全国的能源产业吸引力将增强,进而推动新疆能源产业与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本的对接,提升新疆能源产业的整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疆经济的腾飞。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多年来,新疆绿电惠及四方,在能源转型“全国一盘棋”的视角下,新疆所发挥的作用巨大。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于新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巩固新疆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定位具有怎样的影响?
陈守军:在服务新能源发展方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有力推动了新能源占比的提升,逐步改变了新疆以往相对单一的能源供应结构,使能源结构更加多元化、清洁化,进一步凸显新疆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在新能源供应方面的潜力与优势,也使得新疆成为全国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沿阵地。
在支撑能源供应方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使新疆新能源供应从电力为主迈向电量为主的新阶段,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和电力调配系统的完善,以及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新疆的绿电可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部能源需求旺盛地区,有效减少这些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贡献关键力量,稳固新疆在全国能源布局中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的重要地位。
在推动全国能源市场化整合方面,新疆新能源与其他地区的能源资源能够形成互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在不同季节和用电需求场景下,新疆以新能源电量为主的供应模式与其他地区形成了更紧密的市场联动,有助于打破区域能源市场壁垒,使得全国能源资源实现优化组合,推动全国能源市场一体化进程。
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南疆示范区建设吸引了大量投资涌入新疆新能源领域,这些投资不仅促进了新疆新能源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合作与交流,使新疆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热点区域,为巩固其能源基地地位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提升新疆在全国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方面,南疆示范区能够推动新疆稳定地向全国供应大量绿电电量,从而使得新疆在全国能源市场中的角色更为关键,不仅能满足工业生产等大规模、持续性的用电需求,还能促进能源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利用,进而彰显新疆在全国能源基地网络中作为绿电电量供应枢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