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改环资〔2025〕313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热泵推广应用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对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碳战略引领下,我国热泵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热泵是高效的热量生产转换装置,使用热泵替代燃煤燃气锅炉或者电热炉供热,将显著减少化石燃料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加快,国际社会对热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欧盟把热泵与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并列,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四大清洁能源关键技术之一。美国也将热泵作为建筑领域脱碳的重要路径。国际能源署发布《热泵的未来》研究报告,提出推广应用低碳电力驱动的热泵将成为各国实现安全和可持续供暖的关键。
在清洁采暖、节能降碳等系列政策引导下,我国热泵产业快速发展。从市场规模看,据行业协会初步统计,我国空气源、水源、地源、吸收式等4类主流热泵机型过去十年总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超过16%,2024年总产量约300万台,占全球50%以上。从技术水平看,我国热泵制造企业创新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持续提升,在各国竞相角逐的高温工业热泵领域也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实现200摄氏度以下高温蒸汽的稳定供应,并成功应用于酿酒、制药、化工、金属加工等行业。
作为新兴的绿色低碳产业,我国热泵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社会认知程度不够高,消费者不熟悉热泵的优势;初装成本较高,应用场景不够广泛;高温度、大温差、宽温跨等热泵关键技术仍需要突破等。《行动方案》把握热泵行业发展“窗口机遇期”,进一步加强热泵政策支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造优势新兴产业,为推进我国和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发掘热泵应用潜力
热泵未来应用潜力巨大。虽然建筑领域是热泵应用的最主要场景,占热泵行业产值的80%以上,但当前热泵在建筑供暖领域渗透率不足5%,在建筑热水领域热泵市场规模不足燃气热水器的五分之一。在工业领域,近50%的工业能耗以废热形式排放,而工业热泵刚刚起步,在整个工业用热场景中占比低于1%,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行动方案》明确指出了热泵重点推广应用的领域。一是在建筑领域,明确提出支持选用热泵替代燃煤锅炉和散煤燃烧,鼓励热泵规模化供暖和热泵热水器等设备推广应用,进一步打开了热泵应用空间。同时,开展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设备能效评价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设备能效标识体系,这将为不同技术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引导市场开发更高能效的技术,也有助于消费者做出合理选择。二是在工业领域,根据行业的用热需求、余热回收可行性、工艺可替代性等,指出了大力推动热泵推广应用的几个重点工业行业,包括石油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造纸、医药、建材等,这为行业应用热泵提供了明确导向和政策依据。三是农业、交通运输等其他领域,推动在农副产品烘干、农业温室大棚,以及交通运输站点设施、列车、新能源汽车等场景应用热泵,将有力推动相关领域节能降碳。四是积极开展存量低效热泵的更新改造。针对既有项目可能存在的设计不合理、运行粗放及设备老化衰减等情况,对投运10年以上的热泵设备开展全面诊断和综合评估,积极推进存量低效热泵设备更新改造。
三、从全生命周期提升我国热泵行业发展质效
热泵全生命周期涉及产品设计、制造、运行、回收等多个环节。《行动方案》深挖各环节潜力,提升热泵全生命周期发展质量效益。
一是在源头产品设计环节,注重“因地制宜”。热泵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供热技术,在建筑、农业烘干等领域的应用相对较为规范统一,但在工业领域,因不同行业对供热温度、蒸汽温度压力等的需求不同,需结合应用实际开展专业化设计、一体化定制和场景适配,从源头构建高效热泵系统。
二是在中间生产运行环节,注重“质效提升”。一方面,要优化设计制造,提升热泵产品设备本身的质效,满足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力争到2030年重点热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另一方面,逐渐减少电辅热装置使用,优化热泵运行调控、提升包括低负荷工况在内的全工况性能,优化输配系统和末端匹配等,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三是在末端回收利用环节,注重“绿色低碳”。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s)制冷剂,限控氢氟碳化物(HFCs)使用,积极推动制冷剂回收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规范开展废旧热泵处置,提高废旧热泵回收处理和加工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热泵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四、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作用,促进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企业、市场的重要桥梁纽带,具有行业自律管理、扩大社会认知的重要责任;研究机构是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行动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专业化力量,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力。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行业协会会同研究机构等单位,针对热泵行业和产业特点及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关于热泵产品研发和系统设计、安装及运行维护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让从业人员具备热泵产品及系统设计、应用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开展热泵项目开发、方案实践和运营工作。
二是加强产品宣传和技术推广。鼓励行业协会会同研究机构等单位,通过举办研讨会、公益讲座等,展示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各界对热泵的认知度。通过编制热泵应用案例、服务指南,发布相关行业报告等,让公众了解热泵行业的价值和贡献。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吸引不同受众群体对热泵的关注,普及热泵知识。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支持热泵相关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打通热泵行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路径,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冷热同源热泵、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大功率高温热泵及其关键零部件等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热泵技术作为供热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供热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印发实施《行动方案》,体现了对热泵行业的高度重视,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引。行业企业要把握契机,锻造技术优势,提升产品品质,切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作者:赵恒谊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倪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原标题:加快热泵技术推广应用 培育热泵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