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回升,多地新能源进入大发时节。如何既保障“风光”消纳,又确保电网安全?国家电网坚持“全网一盘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高水平消纳,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全网一盘棋 资源配置更高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目前,我国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基本建成投产,第二、三批基地正在加快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14.56亿千瓦,规模首次超过火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2.8%。我国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在全国新增装机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能源结构含“绿”量不断提高。
3月,随着气温回升,我国西北地区进入新能源大发时节。3月15日13时,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出力达10900万千瓦,占当时全网发电出力的67.69%。继3月15日新能源日发电量创15.34亿千瓦时新高后,3月26日,西北电网新能源日发电量再创15.8亿千瓦时新高。
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副处长李武璟每天看着新能源功率预测报告和新能源发电曲线,内心紧张而激动。
“当新能源发电占比超过60%时,电网安全边界的不确定性变大,电网调度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调频调压措施。”李武璟介绍,国网西北分部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指标体系在线评估电网安全边界,包括监视短路比、转动惯量、调节能力等,并对新能源波动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新能源高占比的电网安全运行。
新能源“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间断性和不确定性。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电网调度需要统筹资源,灵活调节源网荷储各要素,下好全网“一盘棋”。国网西北分部精准预测新能源出力,电量年预测准确率达95%,优化火电机组运行方式,采取“分钟级调整、小时级优化”策略,用足通道能力,逐机核查出力,同时组织电力交易,高效利用储能电站,在全力保障消纳的同时,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外送基地。随着“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国家重点项目的进一步落地,西北地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持续提升,对电网运行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国网西北分部建设高占比新能源电网智能协调控制平台,实现多类型电源精准协同控制,提升新能源关键送出断面利用率约10个百分点。”国网西北分部调度控制中心主任任景表示,近年来,该分部积极推动新能源涉网能力提升,加快新能源场站快速频率响应、耐压、耐频等涉网性能改造,引导新能源从“跟网”到“构网”的角色转变,推进新能源AV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全覆盖,深度挖掘全网调节能力,建立千万千瓦级储能高效利用体系,全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为促进新能源消纳,国家电网积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持续扩大跨省跨区的绿电交易规模,让绿电在更大范围内高效利用。
近日,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支持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首次采用“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模式,联合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共同开展2025年4月16~18时新疆平段、谷段送北京月度省间绿色电力集中竞价交易,成交电量0.12亿千瓦时,实现新疆绿电高效入京,助力新能源电量消纳与电力保供。
新疆光伏出力最高峰为15时,利用新疆与北京两小时时差,以错峰交易巧解绿电供需“时空锁”,将新疆午后光伏发电高峰与北京傍晚用电高峰精准衔接,通过昭沂特高压直流通道错峰输送绿电,以小时级交易曲线挖潜绿电价值,形成能源时空互补新范式。
截至3月24日,新疆2025年绿电交易电量达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7%,有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电力动脉翻山越岭、通江达海、畅通无阻,“全网一盘棋”的脉络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延伸。
银线越山河 绿电千里送全国
在新疆哈密,一座座风机迎风而立,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划一,丰富的风、光资源正不断转换为绿色电能,搭乘一条条“电力高速”送往全国各地。
3月16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哈郑直流”)年度累计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较2024年同期输送电量增加11.2%。
“今年1~2月,河南迎峰度冬期间用电需求增长较快,特高压直流通道为扩大疆电外送提供了基础支撑。”国网西北分部市场交易六部主任柯贤波说,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指导下,国网西北分部会同国网新疆电力在年度中长期外送交易高比例签约的基础上,加强与受端省份间交易需求会商沟通,通过月度、月内市场连续运营,促进送受端省份在电力供需曲线及价格方面的匹配,达成增送河南交易电量16.2亿千瓦时。
哈郑直流投运以来累计输送电量4128亿千瓦时,连续6年外送电量超400亿千瓦时,在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有力服务了全国电力保供大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发电、风电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形成巨大需求。今年以来,多个特高压工程建设提速,为提升新能源输送能力创造条件。
3月22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送端站——巴里坤换流站顺利完成14台双极低端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工作,“疆电入渝”工程进入最后攻坚冲刺阶段。该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超50%,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
3月23日,全国首个双极高、低端直流系统同步启动带电调试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验收合格,正式启动直流系统带电调试。该工程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线路全长926.4千米,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新能源输电量占比超50%。
同一天,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湖北段贯通。“宁电入湘”工程全长1634千米,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电量为主的特高压外送通道。投产后,年送电量预计达4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输送占比将超过50%。
截至2024年年底,国家电网已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特高压输电网络,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2025年,国家电网将聚焦优化主电网、补强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预计全年国家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500亿元。
电力+算力 技术升级促消纳
“屋顶光伏面板氧化严重,表面积尘多,发电效率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建议尽快更换面板并清理。”3月17日,浙江德清县供电公司员工携带无人机和运行分析报告走进德清桑瑞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次运用“光效码”数字标签为企业光伏发电系统“诊断开方”。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分布式光伏投资规模小、建设速度快、准入门槛低、投资回报高,在各类新能源中发展最为迅猛。截至2024年年底,国家电网经营区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3.29亿千瓦,是2020年年底的4.6倍。
德清县供电公司深化“电力+算力”融合,探索分布式光伏“规划、建设、并网、消纳、运维”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创新推出“光效码”,打造新能源协调发展示范样板。
“光效码”由发电效率、消纳效率和利用效率三大核心指标构成。发电效率通过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与全县均值进行对比,划分为5档评价光伏电站电能转换能力;消纳效率以自发自用比例为标尺,衡量就地消纳水平;利用效率则将前两项指标归一化处理,形成综合评分。
“6~10分为高效率,4~6分为中效率,4分以下为低效率。”德清县供电公司新市供电所副所长周健介绍,“‘带病上岗’的光伏面板发电量大打折扣,企业通过‘光效码’便能直观了解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短板。”
目前,德清县供电公司已完成全县931户企业光伏的“光效码”评估,形成318户高效率、507户中效率、82户低效率标签库,并借助无人机航拍验证32户低效电站存在的问题,为客户出具光伏发电效率评估报告。“过去只能凭经验判断,现在用数据‘说话’,效率一目了然。”浙江金士顿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供电公司的建议下,目前该企业光伏发电效率提升了15%。
“光效码”是国家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家电网全力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深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攻关,保持新能源高水平利用。
在江苏,3月5日,国内首个新能源场站“电压管家”——集群协控站在淮安试点投用,解决了新能源场站集群并网带来的电压控制难题。“电压管家”可接收调度主站下达的电压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调节指令,分发至各新能源场站的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子站。“电压管家”投用以来,220千伏陆河变电站近区电网电压波动压降显著,电压合格率最大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平均合格率达98%以上。
在吉林,大量光伏、风电并网导致潮流逆向流动,引发电压越限、谐波污染等问题。为做好电网的运行维护,吉林省吉林市供电公司构建起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三项核心技术突破行业瓶颈:首创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配电网运行数据采集与残差修复体系;运用多模型串联融合算法,将数据精度提升至98.7%,实现秒级动态电压调整;建立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模型,精准预测并网点电压波动趋势。目前,这项创新技术已在吉林市16条10千伏线路规模化应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13%,累计减少碳排放3200吨。
在山东,聊城供电公司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加装新型传感器,实时采集光照强度、温度、风速等环境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历史运行数据和设备状态信息,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对光伏出力的非线性变化进行建模,大幅提升了预测的精度和适应性。自去年3月应用以来,聊城地区分布式光伏出力预测准确度由93.67%提升至96.87%。
“风光”无限,绿电生辉。国家电网不断优化电网布局,满足清洁能源发展需求,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联动,让更多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原标题:电网向新 “风光”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