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怀来县,一座大数据产业基地已然成型。科技感十足的园区内,密集部署的服务器为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医疗等企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保障。
“园区供电设备已验收合格,具备送电条件,服务器随时可以启动。”5月23日,在位于怀来县的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110千伏用户变电站内,张家口供电公司营销部大客户班班长陈曦与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做启动前的交接。“从10千伏过渡供电到这座变电站投运,供电公司让我们体会到了‘电等算力’。”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江之翰说。
作为“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张家口与廊坊已发展为全国算力高地。“十四五”时期,依托当地风光资源优势,39个国家重点数据中心在张家口落地,投运服务器标准机架78万架。这里也成为我国算力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廊坊凭借区位优势,在运及报装数据中心项目总容量突破692.77万千伏安。根据《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年)》,廊坊、张家口在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中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算力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对电力保障提出极高要求。“DeepSeek-V3一次训练的耗电量为108.7万千瓦时,相当于我国约360个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岳昊说。
如今,冀北电网已形成以特高压为支撑、交直流电网融合发展的新能源电力送出格局。“新能源+储能+调相机”、构网型新能源场站、虚拟电厂等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了源网荷储等能源全要素协调互动。
为了匹配数据中心指数级增长的用电需求,张家口电网、廊坊电网按下建设“快进键”。进入“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在两地累计新建、扩建220/110千伏变电站27座,新建线路约428千米,为算力产业腾飞筑牢了电网根基。
面对算力负荷识别难、预测难的瓶颈,国网冀北电力以创新破题。2024年,冀北电力经研院“算力-电力协同”研究团队应用“算力-电力关联计算模型”,将数据中心的负荷识别精度提升至94%以上。基于此预测,至“十五五”末,冀北地区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规模将达290万架,用电负荷将达730万千瓦,用电量将达400亿千瓦时。500千伏廊坊东、燕郊西、怀来东变电站等关键项目已纳入规划蓝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年底,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
破解“算力-电力协同”难题,还需加速绿电交易模式创新,提升绿电使用率。
国网冀北电力协助政府构建“政策锚定+市场牵引”双轮驱动机制,动态监测新能源发电出力与市场供需,逐步提高绿电入市比例。“我们对并网成本低、无补贴依赖的平价上网项目优先提升交易上限,将额度从60%提升至70%,让更多绿电资源进入市场,同时将交易频次增加至月内4次,确保绿电‘供得上、用得快’。”冀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处处长郭俊宏介绍。“十四五”期间,冀北绿电交易量实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以来累计交易量超763亿千瓦时,企业绿电使用率居行业前列。
国网冀北电力打造“数坝通渠”服务品牌,服务算力产业发展。张家口供电公司构建“强前端+快中枢+大后台”业扩模式,以周为单位跟进项目进展,今年上半年助力9个数据中心项目接电投产,新增报装容量150万千瓦。廊坊供电公司“冀电入云”服务队为数据中心项目提供从方案设计到验收送电的全流程专业服务,同时延伸服务链条,定期开展变电站运维指导,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用电安全水平。
2021年至今年5月底,以张家口、廊坊为主的冀北地区算力负荷由约48万千瓦升至约226万千瓦,其中,张家口算力负荷占电网最大负荷的比重从不足7%攀升至约30%。冀北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从约2874万千瓦增至8167.41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75.8%。
一条奔涌的绿电“高速公路”支撑起京津冀枢纽每秒数亿亿次的计算洪流。国网冀北电力以更强韧的电网结构、更智慧的协同策略、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助力京畿崛起算力高地。
原标题:绿电奔涌 京畿崛起算力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