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随着一辆氢气长管拖车驶出厂区,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绿氢”产量达180.2吨,并实现全部销售,完成年度“绿氢”生产及销售任务。
今年年初以来,该中心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员工技术水平等措施,实现油田“绿氢”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筑牢安全管理“防火墙”。作为油田“绿氢”生产基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守牢安全管理的底线红线,年初就制订出制氢车间全年月度应急演练计划,每个班组每周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强化班组应急实战演练效果。常态化开展异常事件分析会,鼓励员工进行风险经历共享和事故案例学习共享9场次,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年初以来,该中心制氢车间开展“人人争当安全吹哨员”活动,强化“安全在现场,隐患根源在管理”的理念,通过及时评比表彰,开展正向激励,增强全员安全意识,累计查找、整改隐患200余项。畅通生产运行“高速路”。
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生产实际,将“绿氢”月度生产任务指标分解到各班组,定期召开生产分析会,组织技术、生产、管理等部门人员参加,重点关注光伏发电量、电价波动、氢气产量和质量等关键指标,结合光伏发电量和各时段电价的不同,制订了一套灵活的生产计划,确保在电价较低时段增加产量,降低用电成本。
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找出最佳生产参数和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把控“绿电”制“绿氢”的生产成本。该中心开展班组流动红旗评比等一系列激励活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月度、季度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在生产运行上,制氢车间严格落实值班干部值班带班制度,狠抓劳动纪律,对内外操记录和巡检质量加强管理,化验班组秉持严的思想,对每辆槽车内的氢气进行纯度化验,保证外销的氢气纯度在99.9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