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位看到题目的时候,大概就可以想到本文想讨论的两个问题:一是集成商反向定义电芯,对大容量之争,乃至电芯产业有哪些影响;二是同样是头部系统集成商,继280Ah、314Ah以后,阳光电源选择625Ah作为第三代电芯,中车株洲所选择688Ah,说明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坦白一下,有关两个问题的分析,由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市场 > 正文

阳光电源押注625Ah,中车株洲所选择688Ah,当集成商反向定义电芯

2024-10-15 10:13 来源:中国储能网 

当各位看到题目的时候,大概就可以想到本文想讨论的两个问题:

一是集成商反向定义电芯,对大容量之争,乃至电芯产业有哪些影响;

二是同样是头部系统集成商,继280Ah、314Ah以后,阳光电源选择625Ah作为第三代电芯,中车株洲所选择688Ah,说明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坦白一下,有关两个问题的分析,由于自身认知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权当抛砖引玉。也欢迎各位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

先介绍下背景。

9月初,趁着行业展会,中车株洲所搞了一个大型“联谊”活动。一口气与14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举行了签约仪式,涉及电芯、温控和BMS/EMS三个细分领域。

其中,电芯部分,中车株洲所联合欣旺达、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兰钧新能源联合发布了688Ah大电芯。

9月下旬,阳光电源储能事业部高层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预判下一代的储能电芯将会确定在628Ah。”

对于这一预判,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徐清清给出三点理由:一是基于客户需求;二是基于交流侧容量调度需求;三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实际情况。

大家都知道,阳光电源和中车株洲所都是世界级的系统集成商巨头。来自WoodMackenzie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范围内,两者的出货量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紧随特斯拉之后。亚太地区,中车株洲所位列第一。

两家巨头先后主动提出第三代大容量电芯规格,可以看作是集成商反向定义上游电芯。

再来看第一个问题。

储能行业苦大容量之争久矣。

如果从2021年算起,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也才不过短短3年多的时间。但储能电芯规格已经开始了第三轮的迭代,从280Ah,到314Ah,现在各大电池厂商又纷纷推出500Ah+、600Ah+,甚至是700Ah+的电芯,还有超1000Ah的产品。

原因不难理解。降本增效是能源行业永恒的主题。大容量电芯确实可以带来更低的度电成本。因此,大容量是一个确定的趋势。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率先定义下一代更大容量的电芯,并率先实现量产,就能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进而抢到更多市场份额。

但在高度内卷的环境下,大电芯的迭代完全走了样:一是电芯尺寸五花八门;二是迭代速度过快,产品得不到充分验证。

一些问题随之出现了。我们可以轻易想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源的浪费,因为迭代太快,电芯企业和系统集成商的产线和生产需要不停地更新和调整。

二是安全和故障风险增加。一款电芯的性能需要长时间的验证。迭代速度过快,产品来不及验证就投入使用。

三是PCS、EMS、温控等其他部分,以及产业标准等方方面面,都被裹挟到大容量的竞争中。行业无暇顾及一些深层问题的解决。

因此,电芯规格如果能从混乱走向相对统一,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储能产业稳健发展。

接下来,问题来了。

关于第三代大容量电芯的标准,阳光电源和中车株洲的判断,可以落地吗?

可以确定的是,两大巨头的判断,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芯产业,对缓和大容量之争有一定积极作用。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具有足够的体量优势,对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而言,抱住两家巨头的大腿,将影响自身的市场份额。

以前,就有业内人士告诉我们,电芯厂排着队等阳光电源使用自己的电芯。因为阳光电源出货量大,而且懂得终端场景的的应用。如果采用自家电芯,电芯得到的验证也多,就可以实现市占率、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多重双提升。

20241014eb9b24f783a648fa8b292b8c0cb78940_202410148ed992a308ef4b5e8875226258ba85a8.png

具体到两种电芯规格上,我们通过梳理各大电芯厂商推出的产品发现,其实,已经形成两个鲜明阵营:688Ah电芯,中车株洲所背后站着欣旺达、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兰钧新能源。625Ah电芯,阳光电源背后站着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中创新航。

这一情况,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单打独斗,演进为抱团作战。从完全的混乱无序,走向相对有序。

看到这里,各位或许会想到光伏行业的大尺寸之争,也曾形成以天合和隆基为首的两大阵营。

最后,我们再进一步谈一个问题。

阳光电源和中车株洲提出下一代电芯标准的判断。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产业链上,系统集成商的话语权在提升。要知道,以前电芯规格的定义,集成商也会参与,但更多由电池厂商主导。

这一变化的发生,与储能本身的特性相关。储能与电力系统密切相关,应用场景高度细分,对终端足够理解,才能做好储能。同时,储能资产收益来源于精细化运营。

储能系统集成商更靠近电网,更懂场景,也更懂运营。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绝对的锂电龙头,面对正在变化的储能市场,它们会怎么办?

我们可以发现,宁德时代早就在持续强化自身面向终端场景的能力。不久前,其官宣了“零碳新基建”业务,还在近期大手笔增资了电力电子背景深厚的先阳新能源,注册金额由500万增至4.95亿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