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的每一次创新,都牵动着发展的脉搏。8月26日,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舟山三期2×660MW扩建工程首台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该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浙江省首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同时也是国产BIM在火电建设中首次全过程深度应用。项目基于国资委十大数字化科技成果之一——“BIMBase平台”,开展数字化设计、交付和全过程应用管理。
大家好!我是小舟,是一名BIM工程师。在国产BIM平台的加持下,舟山三期项目的建造速度简直“开了挂”。比如5号机组“锅炉水压实验”这个大关卡,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60天搞定,机组并网的时间也提前了30天。
让我们跟随BIM工程师一起,感受全国首个“国产火电BIM”项目的科技魅力吧。
什么是BIM技术?
BIM又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英文简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通俗的说,就是在电脑中将建筑物在施工前进行“预演”,增加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监理方对工程的把控力,优化进度、成本管控,及早发现图纸及施工中的问题,减少返工。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建筑、桥梁等基建领域得到了广泛、成熟的运用,而此次深度融合进火电机组建设领域,在国内尚属首次。
为什么重视国产火电BIM技术?
这项技术应用是国家能源集团攻关国产BIM核心技术,打通全流程数据流通壁垒,带动传统火电产业升级的实践探索,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具像化。
国产BIM软件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塑造,让工程建设者直观感受建造过程,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依据,实现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控制。
基于国产BIM技术打造的舟山智慧建管运维平台,获2023年度国家能源集团奖励基金一等奖,“十四五”热电产业数字化首台(套)技术装备等众多荣誉。
舟山电厂创新性地将国产BIM技术与火电机组有机结合,从设计、装备、施工、生产运维阶段四个数字化方向,实现“智慧监测+智慧监管”。查看下方四个板块,深入了解BIM全场景、全品类、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示范~
01设计数字化
设计是整个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作为全国首个运用国产BIM技术的火电企业,舟山电厂积极探索设计数字化,完成全专业BIM模型构建集成与浏览,并通过工程质检、碰撞检查、模型校审、三维协同评审等功能,实现对三维模型的设计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模型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底层数据模型。
在此基础上,舟山电厂形成了四份研究报告、四份应用导则,为后继者提供业务分析与管控领域、过程协同领域、风险控制领域的参考与借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国产BIM示范工程。
02装备数字化
工程师通过大量实践调研和对设备各部件、参数的采集,开发了涵盖18类重要主辅设备拆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三维主动交互、被动演示和考核测试三种方式,实现BIM数据在工程全周期各阶段实时传递和共享。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能够协同高效的进行模型审核、合模展示、综合会商、质量进度管理、竣工交付等工作。
同时,我们利用国产BIM强大的功能,完善设备管理窗口,建立起数字化过程台账,做好设备异动、故障维修、备品备件更换等信息管理,为生产运维阶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03施工建管数字化
这里是项目信息管理中心,这块超大的电子屏幕正在实时轮播着项目各处的施工画面。
这是BIM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最广泛、最频繁的功能。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即便不在施工现场,也可以实时掌握施工的动向、监督项目进展,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监管质量。
舟山电厂三期项目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三个融合”,以实现燃煤火电站建设过程进度、安全、质量管理,大大加速机组建设进程。
国产BIM技术与智慧工地融合
运用可视技术,实时掌握人员位置、行动轨迹,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数字化、智慧化支撑,保障人员和厂区安全。
国产BIM技术与危大工程融合
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实现危大工程全过程模拟,指导工程的实际安装,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国产BIM技术与施工进度融合
将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动态偏差分析,辅助管理人员掌握并预估整体进度,为项目施工的科学决策、实施优化提供依据。
04生产运维数字化
通过三维工艺仿真构建呈现全厂工艺流程的三维画面,体现设备、管道、阀门、测点准确的空间位置和连接关系,并对接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机组启停及不同负荷下实际运行状态。此项技术方便运维人员在设备运行期间实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在后续的机组运营阶段,工程师们将在用好6kV智能巡检机器人、500kV升压站、输煤栈道等智能巡检设备的基础上,运用成熟的国产BIM平台,构建三维虚拟漫游巡检、人工巡检点检、机器人巡检、厂级监控检查“四检合一”巡检防线,充分利用数字化AI技术赋能发展,让传统火电厂变得更加“聪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