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受到重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必需补给,当前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又面临怎样的市场挑战?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湖北省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要求2024年依托7000个行政村建设充电设施,加快建成湖北省农村充电网络主要节点架构,2025

首页 > 储能 > 充换电站 > 市场 > 正文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开拓下沉市场

2024-06-03 09:06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林水静

近年来,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受到重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必需补给,当前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又面临怎样的市场挑战?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湖北省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要求2024年依托7000个行政村建设充电设施,加快建成湖北省农村充电网络主要节点架构,2025年及以后,根据车、桩、网发展实际,进一步接续建设、提质加密,全面提升农村公共充电服务水平,确保农村充电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方便充、方便用、零焦虑”。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不断推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渐上升,为更好满足消费者出行充电需求,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受到重视。浙江、广西、四川等地陆续公布发展农村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文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必需补给,当前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又面临怎样的市场挑战?

建设仍处起步阶段

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据悉,本次活动时间为2024年5月—12月,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99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提升居民绿色安全出行水平,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此次活动要求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让“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

新能源汽车下乡愈办愈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得跟得上才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当前,行业所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不仅包括县域以内的县、乡、镇、村,还涵盖一些充电基础设施较薄弱的城市。比如,去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第一站无锡,GDP排名全国前列,这与消费者以往认知的下乡有所区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际面向的也是这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市场保有量都不高的下沉市场,本身充电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需要适度投建。”

中国充电联盟综合部主任李康也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当前,乡村充电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集中在县城。“据充电联盟统计,当前县域公共充电设施占全国公共充电设施的11%。国家和地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预计在全国充电示范县的引领下,到2025年,我国县域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将超过15%。”

下沉市场空间巨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将为充电基础设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当前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已基本市场化,有的开始进行扶优扶强,比如原来‘跑马圈地’建的一些充电桩,可能有些已经需要更新换代了,或者在不同场景下再建一些适应不同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充电设施。而对于下沉市场来说,尤其像东北、西北地区,有些地方还存在充电基础设施‘从0到1’的问题。”仝宗旗表示。

李康坦言:“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小、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较低、社会运营商投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还需要国家持续给予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氛围。”

今年4月,财政部、工信部和交通运输部公布《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2024—2026年按照“规划先行、场景牵引、科学有序、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中央财政将安排奖励资金支持试点县开展试点工作。

李康表示:“中国汽车协会资料显示,通过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直接带动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随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启动,将进一步释放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加速县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据充电联盟预测,到2024年底,全国将新增公共充电设施近120万台,根据县域公共充电设施占比及增长预测,我国县域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将新增15万台左右。”

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归根结底要跟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新能源汽车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逐渐得到提升,开始向县域以内的下沉市场发展,这类市场正处于上升期。总体来看,全国2000多个县,与中心城区相比人口数量十分庞大。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这些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还要高于中心城区,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在下沉市场的空间巨大。”仝宗旗说。

地方统筹形成合力

新机遇意味着新挑战。在李康看来,当前,农村地区居民在特殊场景下需要使用公共充电桩补电,造成县乡村区域充电设施时空布局错位,将出现平常时间段大量空闲,但在节假日又无法满足充电需求的情况;与此同时,县乡村充电设施建设运行还面临农村电网薄弱、影响电能质量、增加电气安全隐患风险、降低电网投资效率等问题。

对此,李康建议,可结合当地公交、出租等运营车辆电动化进程,优先投建专用充电场站并面向社会车辆开放使用,从而带动私人乘用车消费;鼓励县乡区域企事业单位内部有序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同时,探索尝试农村屋顶光伏与充电桩结合的模式。“要提升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智能化水平,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条件,从建设标准、运维体系、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升运维服务能力。未来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分场景有序推进,率先推进居住区私人充电桩和公共领域专用充电桩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将结合当地旅游、物流运输等产业特色合理配建。”

仝宗旗提出,充电站运维成本也面临压力。他建议:“应由县级或市级政府牵头本市或本县的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另外,建议运营企业联合当地的职业培训学校,共同培养充电桩运维人员,以此帮助企业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并相应降低成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