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28日,天津武清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设计》)的通知。《设计》指出,打造低碳城市。规划构建低碳家园总体框架,集成多项减碳技术。根据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构建多级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网体系,提高

首页 > 电力软件 > 管理软件 > 政策 > 正文

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构建多级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网体系

2023-12-29 09:06 来源: 武清区人民政府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28日,天津武清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设计》)的通知。

《设计》指出,打造低碳城市。规划构建低碳家园总体框架,集成多项减碳技术。根据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构建多级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网体系,提高能源系统效率。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集成常用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打造央湖零碳示范岛。

原文如下:

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清区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

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标准推进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建设,实施京津产业新城专项工作指挥部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和区领导批示精神,组织编制《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

一、战略谋划与整体协同

(一)规划背景

高标准推进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落实区委、区政府“3+1+1”工作思路的重要举措。2023年9月,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要求我区加强组织推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战略构思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打造以人为核心的“五元耦合”发展模式:即创新驱动聚产业、产业协同强链群、共享服务筑民本、生态筑底立骨架、人文塑韵增魅力。构建“三力三链”战略:即以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实施高端产业链群化发展;以驱动力构建创新链,打造多元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以吸引力完善人才链,提升城市品质服务和生态人文环境,塑造城市品牌。

二、总体布局与规划策略

(一)基地现状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为东至南东线,西至龙凤河及龙凤河故道,南至武静线,北至京津塘高速,规划总面积约25.4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面积约21.98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以“京津智谷、科创新城”为发展目标,确定三大功能定位:产业协作示范区、科技创新策源地、产城融合生态城。

(三)规划结构

以“生态枝脉创新共生体”为规划理念,构建“一心三组一社区、两轴两环链绿洲”的规划结构。

“一心”即中央创新区(CID),集聚科研转化、企业孵化、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等功能,打造科技策源总窗口。

“三组”分别为以产业创新为特色的产业加速组团、产业提升组团和新兴产业组团。

“一社区”位于中央创新区南侧,以区域品质生活为主导的综合服务社区。

“两轴”分别为福源道城市发展轴、新开路城市发展轴。

“两环”分别为东部创新联动环,东西向联动科创走廊;西部产城融合环,南北向带动城市发展。

“绿洲”为依托龙凤河故道、龙凤河、五支渠等水系打造“主干+支脉”的枝脉状生态绿洲。

(四)规划策略

基于“人产城”深度融合导向的规划原则,规划提出IOD产业创新引领、EOD生态价值转换、TOD交通导向集聚以及SOD产城服务激活四个策略。

1.IOD产业创新引领策略

构建核心区科技引领、产业加速与服务支撑的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双高”产业发展为动能,以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为支撑,形成完善的科创产业体系。

塑造“一核双心,双环驱动”的产城融合空间架构。其中“一核”为科技创新策源中心,做强科创服务平台,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双心”分别为北部产业服务中心和老城产业服务中心,提升产研转化能力,引领科创产业联动。“双环驱动”为西部产城融合环以及东部创新联动环,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构筑“创新源—转化枢—智造园”链条型科创产业空间布局,塑造生生不息的产业创新空间,沿五支渠两侧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2.EOD生态价值转换策略

构建“活力绿环,碧水绿脉”的生态景观结构。以中央湖公园为绿心,结合现状水渠打通横向脉络,依托新开路形成纵向廊道,联动周边蓝绿空间构筑活力景观环,整体形成叶脉状的生态空间。

其中“活力绿环”依托叶脉状水绿基底,打造贯通的“半马”绿环生态公园与绿道空间,营造“林、水、园、田”复合活力场景。“碧水绿脉”以现状水系为基础,融入多元活力要素,形成科创活力绿脉、自然生态绿脉以及宜居休闲绿脉等,将水渠变绿脉,引绿入城,营造北方水岸创新生活。

3.TOD交通导向集聚策略

推动区域交通协同。强化连接新两翼,构建通武廊金三角,打造一体化门户。北翼方向加强京津联动,连接北京副中心,构建多线进京的交通格局。西翼方向加强津冀联动,规划横向唐廊高速,直达北京大兴机场。

完善城市外环快速路网体系。优化北京方向的快速交通组织,提升高王路为城市西环,衔接北环西延,增加京津塘高速出口,打造武清新门户。提升改造干线道路,实现与北京、天津多通道、全方位的交通联系。

构建“两高、四横、四纵”主干路网骨架。其中“两高”为京津塘高速及京沪高速,“四横”为北外环、福源道、光明道、武静线—京岚线,“四纵”为高王路、新兴路、新开路、南东线。

实现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通过通武廊市域(郊)线、京津城际等轨道交通接入。构建“轨道交通+快速环线+公交走廊+响应公交”的多层次公交体系,连通慢行网络,打造低碳出行方式。

4.SOD产城服务激活策略

打造多元产城融合单元。突出产城融合,分级构建产业服务、科技创新和生活服务等平台,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乐、宜养的活力家园。

共创青创友好家园。以青创友好为规划原则,重点针对顶尖科研人群、科创青年人群、商务办公人群等人群类型打造城市空中花园、青年人才公寓以及高端改善社区三大居住产品类型。落实青年发展计划,创造九大青创场景,塑造青年人群共创共享的友好家园。

三、功能分区与城市设计

(一)功能分区

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共享服务、生态筑底、人文塑韵“五元耦合”的理念,规划“一中心、三组团、一社区”功能布局,即中央创新区(CID)、产业加速组团、产业提升组团、新兴产业组团、综合服务社区。

(二)分区设计

1.中央创新区(CID)

规划面积约4.98平方公里。围绕中央湖区域打造中央创新区(CID),以科技研发转化、企业孵化、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等业态为重点,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创新平台密集、创新创业活跃的创新聚集地。

中央创新区(CID)重点打造“一湖一带两基地”,一湖为创智央湖、一带为总部锦带、两基地分别为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基地和智能科技研发孵化基地。

创智央湖由智岛和绿湾组成。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功能,集聚头雁人才、前沿技术和领先成果。智岛依托中央湖,汇聚实验室、创新中心和研究院所等功能,打造高品质、公园化的科研办公空间。绿湾依托中央湖公园弧形展开,重点打造中央湖公园、科技服务中心、京津产业会客厅、科技智篷、青创平台和花园总部等项目。

总部锦带承接北京央企二三级总部和创新业务板块转移,引入头部企业区域公司或创新企业总部落地,实现总部经济、结算经济聚集。

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基地位于五支渠西水岸,以生物医药为主题,建设集展示体验、研发试验、技术服务、技术交易、创新孵化和餐饮休闲、健身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基地。智能科技研发孵化基地位于五支渠东水岸,结合智能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科技研发、中试小试及创业孵化为基础,创造一个能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智能科技研发孵化基地。两大基地共筑复合休闲和研发孵化等多元场景的科技水岸,营造“活力+创新”超级一公里。

2.产业加速组团

规划面积3.74平方公里。打造“一方城两社区”,即未来方城、智能科技转化社区和生物医药转化社区。

未来方城依托五支渠西延的水绿景观,建设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及应用平台。引聚创新人才,加速成果转化落地,构建服务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的核心。智能科技转化社区、生物医药转化社区聚焦企业加速和成果转化,打造武清智能科技与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新高地。

3.产业提升组团

规划面积4.21平方公里。依托现有企业拓展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升级一批、转型一批、收储一批,打造多个特色“园中园”,推进片区存量更新、产业转型、功能升级。

4.新兴产业组团

规划面积5.05平方公里。强化交通提升,预留重大项目产业用地,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化承载地。新兴产业组团以产业高端化、规模化为重点,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一集群多基地”,即隐形冠军制造集群、龙头企业灯塔基地、央国企重大项目承载基地和国家级重大产业项目预留区。

5.综合服务社区

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协同南部商圈,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完善高等级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建设全龄友好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水绿交融、活力充沛、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社区。将公园与生活休闲场景相融合,打造公园MALL,引领创新人群生活方式的升维蝶变。

四、支撑体系与管控引导

(一)推进低碳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低碳城市。规划构建低碳家园总体框架,集成多项减碳技术。根据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构建多级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网体系,提高能源系统效率。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集成常用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打造央湖零碳示范岛。

打造韧性城市。链接网络状的蓝绿空间,采用三大措施来提升河湖生态韧性。加强水系连通,打造区域活水工程;开展水生态综合环境分类治理,推进水质提升建设;采用“上截—中蓄—下排”的雨洪管理方式,提升应对极端气候的韧性。构建海绵城市系统、市政管道排水系统以及超标径流排放系统,三大内涝治理系统保障汛期排水安全。

打造智慧城市。基于智慧城市总体技术框架,推动支撑创新工业互联网,打造智慧城市。在智慧商业、智慧商务、智慧物流、智慧节能、智慧制造等方面拓展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孪生的智慧产业新城。

(二)规划管控引导

制定开发强度控制分类分级指引。在满足相关规定情况下,容积率大于3.0的地块位于中央创新区(CID)内地标地块。容积率在2.5到3.0区间的地块主要位于汇水星园以及未来方城中心区周边。容积率在2.0到2.5区间的地块主要位于福源道两侧、五支渠两侧及新兴产业组团。

制定建筑高度控制分级指引。其中,中央创新区(CID)内地标地块在满足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建筑高度可大于100米。福源道两侧以及未来方城的部分地块建筑高度在60—100米之间。中央湖公园周边、五支渠两侧、福源道沿线以及未来方城的部分地块建筑高度在40—60米之间。

构建穿透式实施导控体系。采用穿透式城市设计导控、复合单元管控以及模块型重点项目行动对规划区进行自上而下的有效导控。其中穿透式城市设计导控是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引导、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引导以及科创核心板块设计引导三个层面进行有序传导。将规划区分为7个产城融合单元进行复合单元管控,每个单元进行指标控制。模块型重点项目行动针对智能制造模块、产业服务模块、生活宜居模块、产业加速模块等12个模块进行重点设计。

制定开发时序规划。依托核心项目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和道路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建设,形成三期开发时序。一期开发中央创新区(CID),即“福源道—南东线—光明道—新兴路”合围区域约4.98平方公里。二期开发产业加速组团、产业提升组团、综合服务社区,即“龙凤河—南东线—福源道—新兴路—光明道—南东线—武静线—龙凤河故道”合围区域约11.95平方公里。三期开发新兴产业组团,即“京津塘高速—南东线—龙凤河—龙凤河故道”合围区域约5.05平方公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