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永城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永城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明确,融合发展深度赋能。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制造模式实现深度变革,5G+智能制造深度推进,5G基站达到2000个,争取省级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8家、商丘市级智能车间10家。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实施未来产业先导化布局专项,加快未来产业基地化布局、集群化发展、规模化提升,积极开辟碳基新材料、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等产业发展“新赛道”。
打造新基建产业生态。统筹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全市5G独立组网(SA)网络规模化部署,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制造与关联配套产业,推动形成“新技术+新场景+新制造+新服务”产业生态。
原文如下: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永城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永城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根据《中共商丘市委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商发〔2023〕11号)、《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丘市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等三个方案的通知》(商政办〔2023〕20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三个一”发展目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永城制造业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1.产业规模显著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化工、金属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迈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永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引擎、新支柱、新主导;未来产业先导布局,形成赛道领跑新优势;基本形成“以未来产业为先导、新兴产业为支柱、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统筹布局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家。提升制造业创新整体效能,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4.融合发展深度赋能。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制造模式实现深度变革,5G+智能制造深度推进,5G基站达到2000个,争取省级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8家、商丘市级智能车间10家。
二、构筑先进制造业体系
(三)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形成新制造、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加快打造食品、装备制造两个400亿级产业集群。食品产业,依托“中国面粉城”金字招牌和永城得天独厚的富硒小麦粉资源优势,通过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加快发展功能食品、营养食品、休闲食品、预制菜等高成长性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智能装备、重型装备、高端定制生产设备和工艺等重点领域,深化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集智能制造、矿用设备生产、定制家居建材、高端商务印刷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钢铁加工产业,以闽源钢铁集团为龙头,在年产300万吨的优质建筑材料生产能力基础上,延链强链补链,推进产能减量置换装备升级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进度。铝精深加工产业,支持鼓励科源电子铝箔与日本东洋铝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快推动高性能电子铝箔技术改造等项目,发展电子铝箔材料及下游产业。
(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实施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专项,加快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围绕现有年产5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50万吨醋酸和40万吨乙二醇等,不断拓展产业链延伸布局,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医药中间体产业,积极发展医药化工。金属新材料,依托科源电子铝箔、华荣电子、帅翼驰等重点企业,发展电子铝箔材料及下游产业。加快高强铝合金纯净化冶炼技术研究,突破铝基复合材料、高端工业铝型材等关键技术,推动铝合金向高强铝合金、高端精品铝加工延伸。依托闽源钢铁集团大力发展超高强钢、耐磨钢、冷轧高端特种钢,提高钢铁材料洁净度、强度和耐候性。
(五)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实施未来产业先导化布局专项,加快未来产业基地化布局、集群化发展、规模化提升,积极开辟碳基新材料、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等产业发展“新赛道”。
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六)实施集群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快培育高能级产业集群,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产业链条。围绕食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梳理人才、技术、企业、项目等清单,着力筑底板、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提升重点集群、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高效协同、错位发展。
四、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争取省级创新研发平台达20家,增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推进院校合作,以麦客多食品、卢师傅食品为依托,深化与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加速食品深加工等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中科院大连物化所,河南科源电子铝箔有限公司与新疆工程学院,永城盛大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能源与智能工程学院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提高企业科研能力。落实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相关支持政策,着力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一体化协同生态,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支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五、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
(八)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每年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25家以上,创建2家以上商丘市级智能工厂(车间)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云平台单项应用解决核心业务痛点,畅通生产制造上下游信息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管理水平,实现产品和服务智能化升级,推动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制造业重点行业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九)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支持企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制造、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以河南兰堡湾涂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科源电子铝箔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培育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开展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以永城盛大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支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创新、商务咨询、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十)打造新基建产业生态。统筹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全市5G独立组网(SA)网络规模化部署,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制造与关联配套产业,推动形成“新技术+新场景+新制造+新服务”产业生态。
六、强化制造业项目支撑
(十一)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主导产业定位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坚持强链固链和延链补链相结合,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紧盯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精准开展主导产业重点环节定向招商,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夯实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产业资本招商,围绕整产业链、整体园区开展招商。积极探索“云招商”“净地招商”“飞地经济”等新型招商引资方式。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引导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打造产业生态圈。
(十二)扩大先进制造业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持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制度和专班推进机制,健全和完善重点项目联审联批机制,落实“三个一批”要求,形成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加快开工、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加快投产、投产项目加快达效、达效项目长效推进机制,分期、分批谋划和滚动实施重大制造业项目、新技改工程项目,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建立重大项目库,设置重大项目台账,提高项目建设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十三)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聚焦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先进水平,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在钢铁、化工等重点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行动。以“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围绕提升能源资源产出效率,推动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打造省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
(十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低碳原料,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企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高效再生循环利用,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
(十五)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积极开展绿色提升改造,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和绿色低碳供应链,到2025年,争取创建8家以上省级绿色工厂。
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十六)强化国内外产业合作。紧盯省外及沿海发达地区的领军团队和重大技术创新动态,依托永城消费市场与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嫁接先进技术成果在我市孵化与产业化,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全国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与落地。探索“研发孵化在沿海、产业化生产在永城”的协同发展模式。
九、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十七)打造优质企业“雁阵”。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机制,梯度培育制造业“头雁”、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企业通过高端兼并重组成为产业链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家。
(十八)培育永城制造精品。深入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区域高知名度品牌。食品产业培育华冠面粉、麦客多食品、卢师傅食品、皇沟酒业等企业;装备制造产业培育黄海重型装备、盛大印刷、孟氏兄弟、兰堡湾涂料、青山环保等企业;新材料产业培育闽源钢铁、龙宇煤化工、科源电子铝箔、华荣电子等企业。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设省级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培育品牌产业集群。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升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十九)强化要素保障。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强化对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项目、平台和工程的支持。稳步扩大制造业用地规模,确保每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制造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强化“亩均论英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工业土地收储制度,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以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紧缺人才需求为导向,重点引进和培育卓越企业家(领军团队)、核心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实施技能振兴工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二十)提高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高企业服务事项便捷化程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万人助万企”常态化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产业发展共性问题。落实“13710”工作机制,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重大事项落地见效。建立未来、新兴、传统产业相关统计体系。强化环保差异化管控治理,分行业细化管控措施,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经营。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