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13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明确,到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笔电、手机产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型

首页 > 智能化 > 政策 > 正文

重庆:到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

2023-11-29 17:12 来源: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13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3—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计划》明确,到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笔电、手机产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型显示、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光伏及储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AI及机器人、服务器、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规模能级显著提升。关键业务环节实现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65%,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强度提升至2%,研发投入达200亿元,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成为支撑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集群提升新的动力源。

《计划》指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光伏及储能产业基地。依托年产12GWh动力电池、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等项目,持续壮大储能电池、钙钛矿光伏、光伏组件等领域产业规模。重点发展双面N型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HJT(异质结)等高效晶硅电池,以及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等产品。着力开展半片/多分片、叠片、拼片等小间距/零间距高效晶硅组件封装技术研发。加快补齐新型磷酸盐材料、三元材料、无钴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高性能隔膜、高端电解液、固态/半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配套。


渝经信电子〔2023〕9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

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3—2027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我委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11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和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集群提升为主线,以打造重庆万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目标,按照“优存量、育增量、谋变量”发展思路,巩固提升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3大核心优势产业能级;培育壮大光伏及储能、AI及机器人、服务器、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5大高成长性产业;积极打造卫星互联网、元宇宙等2个未来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韧力更佳、支撑能力更强、创新动力更足、国际影响力更大的“352”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体系,更好支撑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笔电、手机产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型显示、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光伏及储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AI及机器人、服务器、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规模能级显著提升。关键业务环节实现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65%,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强度提升至2%,研发投入达200亿元,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成为支撑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集群提升新的动力源。

三、重点任务

(一)巩固提升核心优势产业。

打造规模与竞争力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持续巩固与全球知名计算机、手机品牌企业战略合作,保障整机代工企业订单规模总体稳定。加强引育物联网设备、智能可穿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丰富终端产品种类。推动智能屏显终端、电源适配器等项目尽快投产,形成产值增量。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创新发展高地。着力推动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显示屏等面板产线产能释放,持续提升柔性显示面板产品比例。加快Mini/Micro LED(次毫米级/微米级发光二极管,统称为M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建设,强化巨量转移、金属氧化物IGZO TFT(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全彩化显示等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构筑以MLED为核心的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先发优势。以玻璃基板前段熔炉、盖板玻璃熔炉等项目为牵引,加速补齐ITO(氧化铟锡)靶材、彩色滤光片、驱动IC等新型显示产业链短板。

打造全国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和集成电路特色工艺高地。以集成电路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为核心载体,聚焦功率半导体、硅基光电子、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微电子元件等5大方向,形成产业生态完整的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12英寸车规级高端特色工艺晶圆制造生产线、8英寸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芯片、碳化硅晶圆制造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晶圆制造产能。提升DRAM(动态随机存储)、Flash(闪存)等存储封测产能。加速研发WLCSP(晶圆级封装)、MCP(多芯片封装)、SIP(系统级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加快封测基地建设,构建集成电路封测领域技术优势。

(二)培育壮大高成长性产业。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光伏及储能产业基地。依托年产12GWh动力电池、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等项目,持续壮大储能电池、钙钛矿光伏、光伏组件等领域产业规模。重点发展双面N型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HJT(异质结)等高效晶硅电池,以及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等产品。着力开展半片/多分片、叠片、拼片等小间距/零间距高效晶硅组件封装技术研发。加快补齐新型磷酸盐材料、三元材料、无钴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高性能隔膜、高端电解液、固态/半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配套。

打造全国领先的服务器研发制造基地。发挥我市与全球著名服务器企业现有合作基础,争取其在渝布局服务器项目,以“整机+配套”为路径,打造集整机研发、制造、检测、维修于一体的全产业生态。重点发展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等产品,以国内军/民用市场为主,逐步开拓全球市场。聚焦基于国产供应链及国产工艺的通用服务器、智能服务器等产品,开展高速互联、虚拟化、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技术突破,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服务器类产品。

打造全国高水平特色智能家居研发制造基地。依托智能门锁基地、智能安防产业第二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智能门锁、智能安防、智能卫浴等产品,丰富智能家居产品种类。发挥在渝家电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开发具备智能感知、智能检测、智慧调节、智能互动等功能的高端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等产品,提档升级白色家电智能化程度。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核心技术应用研究,拓展多模态生物识别、互联互通、空中下载、无线充电、人机交互等技术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智能家居产品附加值。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地。依托萤石智能制造基地、科技园三期、高新仪器仪表基地等项目,重点发展测量、执行、科学、核能四类仪器仪表核心产品,加快布局新型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以及微型化、智能化敏感元器件。加大微电机复合材料、高精密电阻合金带材等基础材料研发投入力度,填补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领域MEMS芯片产品空白。

打造中西部地区领先的AI及机器人智创高地。抢抓“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聚焦清洁服务、物流搬运、医疗康复、养老照护、安防巡检等领域需求,重点发展清洁类、物流类、医疗类、养老类、特种类服务机器人。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拓宽机器人产品种类与应用场景。围绕人工智能软件、关键零部件、高端整机产品等环节,加强定位导航、环境感知、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三)积极打造未来产业集群。

打造全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创新应用高地。推动卫星通信、北斗等多技术融合,部署工业互联网、V2X(车联网)等领域试点示范区建设。以商业运营为牵引,带动低成本卫星、卫星高集成度系统、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等环节发展,延伸和拓展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条。加速拓展基于北斗技术的通信芯片、通信模组在汽车、消费类电子等产品中的应用场景。

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元宇宙产业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强人机交互、先进计算等技术研发,加快交互终端产品发展,突破人机交互瓶颈,增强人机交互体验。加强三维图形图像引擎、数字建模、数字设计等数字软件工具研发,做好IP培育和保护,丰富数字化显示内容。探索人机交互技术在工业、商业、文旅、医疗等领域应用场景,提升元宇宙产业覆盖领域。

(四)引育优质市场主体。

推动核心优势产业市场主体提档升级。瞄准“整机+配套”高附加值终端产品、高成长型企业,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滚动引进一批智能终端产业头部企业。聚焦MLED等下一代新型显示重点领域,引进兼具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新型显示关键赛道“卡位战”中抢占先机。加大晶圆代工、IC设计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推动IC设计与晶圆制造双向赋能发展。加强本地优势产业企业培育力度,支持本地企业申报国家“单项制造冠军”“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

加快高成长性产业市场主体聚链成群。围绕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等领域,积极对接光伏及储能领域龙头企业,促进光伏及储能产业集聚发展。瞄准服务器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在渝设立服务器整机企业、服务器领域研发机构。围绕MEMS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加速龙头企业引育。以智能电视、智能门锁、全屋定制等高附加值智能家居产品为重点定向开展招商,在渝建设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着力引进家庭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龙头企业,并在渝设立AI模型研发训练基地。

(五)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张江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等科研平台,着力突破碳化硅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工艺、RC-IGBT(逆导型绝缘栅极型晶体管)技术、多芯片SiP(系统级封装)、高纯大尺寸氧化铝陶瓷基板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聚焦智能家居、服务器、AI及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硬解码、WiFi6/7与蜂窝网络融合通信、国产处理器配套连接器、大功率氮化镓CRP(高频硬质氧化电源)、AI大模型算法等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瞄准下一代新型显示、硅基光电子、第四代化合物半导体、碳基芯片等前沿领域,优化Micro LED巨量转移、MLED芯片外延、光传感、光计算、氧化镓、金刚石衬底、石墨烯晶体管等技术及产品。

升级产业创新平台。围绕微系统集成加工与测试、数模混合信号芯片及SoC(片上系统)、功率半导体、微波毫米波电路系统、超高清显示等领域,支持科研院企联合共建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瞄准智慧娱乐、居家体验、家庭安全、分布式加速服务器、机器人系统集成、AI训练编程等领域,提档升级类脑智能计算技术创新中心、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等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建、联合科研院所共建等方式,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打造“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创新生态。

(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聚焦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服务器、智能家居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合作,承接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对外交流平台,打通消费类电子产品销路,拓展电子产品消费市场。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开拓中东、东盟、欧盟等海外出口市场,构建内外结合、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打造品牌出海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涉外法律服务、产品准入、渠道管理、营销推广、跨境履约服务等资源,助力“重庆造”电子产品出海。

(七)加强成渝产业协同。

推动成渝地区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建设,构建“核心承载地+协同发展地”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推行“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模式,形成产业专业配套、创新高效协同、品牌共建共享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共建共享产业配套设施,打造一批园区合作共建样板。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光伏及储能等重点产业链,联合开展招商引资行动,谋划、争取落地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联合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全球一流的柔性显示生产基地和无屏显示总部基地、全球重要的能源电子产业基地。

(八)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支持在渝高校加强电子信息课程体系建设,按需合理优化电子信息学科、专业,培养适配产业发展的高端研发型人才。鼓励职业学校、龙头企业联合建立健全订单式培训和现场实训等培训模式,共培企业急需的设备操作员等技能型人才。加快推动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引育,构建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人才实训等全方位服务体系。鼓励高校院所强化科研资源开放共享,面向产业链成果转化共享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材料工业、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协同创新,挖掘汽车电子、能源电子、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增长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全市电子信息工作专班牵头作用,统筹谋划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强化资源统筹和集聚,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常态化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市级部门与各区县之间的交流,协同推动产业培育发展工作。

加大金融支持。

发挥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科创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牵引作用,鼓励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加大对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对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等项目支持力度。针对部分项目支持资金财力短期不可承受等问题,采取友好协商方式分批兑现。

优化企业服务。

梳理一批发展潜力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探索实施配备科技、融资、法务、媒体等服务专员的“一对一”服务,在培育项目申报、融资服务需求、市场机会拓展等事项上提供精准服务。积极跟进税收、用地、用电、融资等政策支持落实进度,确保及时兑现。

强化要素保障。

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大项目优先列入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对新增建设用地、电、气等要素由市级有关部门统筹保障。加快建设川渝一体化电网,持续扩大川渝一体化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提升用能高峰期多能互补、电网互济能力,加快疆电入渝、藏电入渝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协调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运营组织,支持企业开展联合运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