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北方陆续进入采暖季。推进清洁取暖,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持续深入,核能供暖、地热能供暖、生物质能供热等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持续普及,居民供暖方式向着更环保、更智慧、更经济的方向转变。“双碳”目标下,如何打通清洁能源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评论 > 正文

观察 | 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地热能

2023-11-09 11:52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赵华

冷空气来袭,北方陆续进入采暖季。推进清洁取暖,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持续深入,核能供暖、地热能供暖、生物质能供热等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持续普及,居民供暖方式向着更环保、更智慧、更经济的方向转变。“双碳”目标下,如何打通清洁能源供暖“最后一公里”让温暖按需精准入户,如何推动清洁能源供暖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电力报》本期观察讨论的重点。

在我国东北及西北等一些地热资源富集的地区,地热供暖已相对普及,但距离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和努力。

推广应用需关注成本效益

利用成熟技术提取和利用地热能。当前地热能技术主要包括地热暖通系统和地源热泵等,需进一步改进技术并降低成本,提高供暖和制冷系统效率,包括改进开采技术、优化地源热泵设计及研发更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

加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能源公司的支持与合作,采取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措施,使更多家庭了解和使用地热能。政策支持包括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行业协会可组织推广活动和分享成功案例,能源公司提供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采取措施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财政支持,提高系统能效。优化供应链、提高设备效率、提供维护和保障服务,确保地热能在实际应用中具备经济可行性。

实现方便快捷地安装和维护,确保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包括简化安装流程、提供易于操作的控制界面、使用耐用的材料和设备,以减少维护和修理的困扰。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保障用户使用体验。

通过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地热能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展览,向公众介绍地热能的优势、应用技术和节能效益。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提高大众对地热能的关注和认可,鼓励更多家庭采用地热能系统。

多方发力实现可持续利用

评估和监测对于地热能资源可持续开采和利用至关重要。这涉及对地热资源的综合研究和调查,包括地下温度和地热梯度的测量、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分析。通过评估和监测,确定地热能的可行性和潜力,并提供决策支持和规划指导。同时,及时监测掌握地热能资源变化情况,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定期维护和监管地热能系统,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性。通过定期维护,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确保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定期监管可以掌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及时调整和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故障和损坏的风险,确保系统可持续利用。

通过优化地热能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可以采用高效的地热泵设备、优化管道布局、调整系统控制策略等。同时,还可以采取节能措施,如增加保温层、改善建筑节能等,减少能源需求和浪费。

与其他能源形式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例如,可以将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使用,形成混合能源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热能存储、地下储能等储能技术结合,以实现能源供应的平衡和稳定。

在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要做好环境监测和保护。监测地下水、土壤和生态系统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完整性。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修复。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确保环境可持续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