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 是指将 CO2 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 CO2 永久减排的过程。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要建立一个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并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在这个过程中,CCUS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国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选择,也是保持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手段,同时还是钢铁、水泥等难以减排行业的可行技术方案。
此外,CCUS技术与新能源的耦合还可以实现负排放,作为一种抵消无法削减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结合CCUS技术和新能源,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来,一批CCUS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北极星碳管家网特整理如下:
新疆准东开发区首个CCUS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8月31日,笔者在新疆敦华五彩湾工业园区CCUS项目施工现场看到,3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抓住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加紧换热站及维修间屋顶浇筑、球罐焊接等工作。该项目是开发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又一具体行动,也是开发区首个CCUS项目。
据介绍,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11月可建成投产。届时,可年产液态二氧化碳产品约15万吨,相当于植树120多万棵。
世界规模最大、能耗最低的煤电二氧化碳捕集工程正式开工
8月31日,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桩基顺利开工。
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依托基地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工程建设,采用燃烧后化学吸收二氧化碳捕集工艺路线,年捕集二氧化碳150万吨,捕集率大于90%,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5%。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将全部用于驱油与封存,本工程捕集的CO2输送至长庆油田进行驱油的规模为50万吨/年,在正宁电厂附近进行就地封存的规模为100万吨/年。
该项目由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能耗最低的煤电二氧化碳捕集工程。
投资20亿元 新疆广汇能源再建新CCUS项目
8月18日,伊吾县政府与广汇碳科技公司在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现场签订招商引资合同。
本次签约,计划在伊吾工业园区投资20亿元,建设广汇能源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及驱油一体化(CCUS)项目,以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低温甲醇洗装置尾气为原料,采用“氨制冷+低温液化精馏”的碳捕集技术方案,经压缩、净化、低温液化精馏等工艺,生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最后通过槽车或管道运输至周边油田驱油。
据了解,今年3月,广汇能源已建成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项目”,并产出合格产品,销往吐哈油田三塘湖采区进行驱油。项目预计可实现原油采收率提升20%以上,未来15年实现增油50万吨以上,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并实现节水300万吨以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全国规模最大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获批
近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了克拉玛依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2×66万千瓦煤电+可再生能源+百万吨级CCUS一体化示范项目。
项目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建设单位为中国石油新疆油田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规模为新建2×66万千瓦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机组,总投资57.48亿元;200万吨/年CCUS项目(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依托2×66万千瓦煤电项目建设,总投资14.64亿元。
项目建成后将为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产业实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代替提供调峰能力,为北疆区域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电源支撑。项目将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从煤电烟气碳捕集到油田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的局面。
吉林油田CCUS示范区二氧化碳日注量提升至1200吨
8月7日,吉林油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加快建设百万吨产能级负碳油田开发和百万吨二氧化碳埋存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埋存)示范工程,实现埋碳与增油双赢、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绿色动能。截至目前,吉林油田CCUS示范区二氧化碳日注量提升至1200吨,原油采收率提高25%以上。
CCUS二氧化碳超临界注入压缩机组投用
7月30日,从吉林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现场传来消息:由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简称“济柴动力”)自主研制的CCUS二氧化碳超临界注入压缩机组,完成72小时现场负荷运行试验,成功投入应用。
济柴动力依托多年的二氧化碳压缩机研究积淀,对标进口领先产品,进一步开展科研攻关,先后解决了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高压大排量气缸流道CFD模拟分析,以及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物性精确计算等设计制造成橇“卡脖子”技术难题,于今年4月完成了第二代CCUS二氧化碳超临界注入压缩机组的设计制造,并发往吉林油田项目现场。
这台国产化的CCUS产业链“大国重器”,产品价格、交付周期相比进口同类产品均减少50%以上。
该产品的投用,加速了CCUS二氧化碳压缩机的产业化进程,填补了国内空白,提振了相关领域国产装备信心,为CCUS-EOR工业化应用和中国石油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装备支撑。
中国石化、壳牌、宝钢、巴斯夫共建千万吨级CCS项目
7月27日,中国石化与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在北京签署华东CCS(碳捕集与封存)四方合作项目联合研究协议。联合研究期间,四方将从技术、商业及政策方面共同评估在华东地区建设中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S集群项目CCS集群项目的可行性。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为我国贡献了超过20%的国内生产总值,该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较高。四方合作实施该项目旨在为华东地区长江沿线工业企业提供灵活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为国内大规模CCS项目提供案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贡献。
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工业实验示范工厂投产
京韵泰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投产了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工业实验示范工厂。这个项目采用了“再生资源+二氧化碳”的方法,直接从工业尾气中吸收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多功能复合材料。
这种固碳石属于绿色负碳产品,每吨产品可以吸收约30%-50%的二氧化碳。它对于国家建设零碳社区、零碳楼宇和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已经从小试、中试到工业化、产业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作为2022年山东省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8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每年处理钢渣、粉煤灰等大宗固废16万吨,减少CO₂排放5万吨,年产400万㎡固碳石建材。这个项目是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工业实验示范工厂,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
7月11日,我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对推动我国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条管道全长109千米,每年可将170万吨齐鲁石化生产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胜利油田的地下油藏进行驱油封存。该管道是“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重要一环。
该项目成功攻克3项核心技术,研发了液相二氧化碳管输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注入泵2项关键装备。与油品管道相比,二氧化碳管道的安全输送、设计施工、特殊措施难度更高。
该管道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套大排量增压泵,压力高达12兆帕,同类型的燃气管道仅需要0.7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了120公斤的重量。
全国首套燃气烟气2000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投运
7月1日,全国首套燃气烟气2000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在华能洋浦热电联产项目成功投运。
华能洋浦热电联产项目是海南“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也是目前海南最大的清洁能源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容量99万千瓦,使用2台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于3月16日全面建成投产。
新疆奎屯锦疆化工10万吨二氧化碳CCUS投产
近日,新疆奎屯锦疆化工有限公司举行10万吨二氧化碳CCUS投产仪式。
锦疆化工二氧化碳捕集项目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3年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以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工艺为基础,采用了低温液化和精馏提纯技术,依托锦疆化工合成氨尿素装置生产过程中富余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和液化,并针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开发低成本的碳捕集技术优化改进,形成示范工程,最终实现收集成本行业领先。项目于202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 8461.86 万元,设计规模为 2 x 10 万吨/年工业液体二氧化碳装置,年操作时数 8000 小时,操作弹性50~110%;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T6052-2011) 要求。目前,一期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顺利完成竣工,并正式投产。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工业“三废”排放,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青州中联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开工
6月28号上午,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投资金额2.56亿元,主体工程包括制氧系统、CO₂自富集系统、CO₂捕集提纯系统等,是目前国内水泥行业规模最大、山东省内首套、中国建材集团第一个水泥板块碳捕捉利用项目,已被列入首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和国家发改委低碳技术攻关“产业类”项目名录。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600万元。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CCUS试验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2000吨
近日,从长庆油田采油二厂获悉,该厂西233区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补能试验顺利完成第一轮工作量,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12000吨,“变碳为宝”“入地驱油”举措成为推动该厂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试金石”。
七师锦疆化工10万吨二氧化碳CCUS投产
6月21日,七师锦疆化工有限公司举行10万吨二氧化碳CCUS投产仪式。
项目于202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8461.86 万元,设计规模为2x10万吨/年工业液体二氧化碳装置,年操作时数8000小时,操作弹性50%~110%,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T6052-2011)要求。目前,一期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顺利完成竣工,并正式投产。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工业“三废”排放,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
据了解,项目主要产品用于中石油油田的驱油和封存,对于碳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期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
全国首套CCUS 膜法脱碳装备项目启用
6月10号上午,全国首套CCUS 膜法脱碳装备成果发布仪式举行。
据了解,该技术具有日处理5万立方米页岩气伴生气能力,目前已经有效处理天然气50万立方米。
相较于传统的醇胺法脱碳技术,伴生气的处理方法由化学改为物理法,高效膜处理效率较现有工艺提高了30%。采用CCUS膜法脱碳技术不仅实现了安全环保、质量效益双提升,还具有能耗低、投资少、占地小、可撬装化、无化学污染物、无废物排放等优势。
中船动力与巴斯夫合作开发船舶碳捕集系统
6月13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与巴斯夫欧洲公司,在2023年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正式签署关于共同开发船舶碳捕集系统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此次合作将发挥中船动力在船舶动力研发、制造与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巴斯夫前沿专业的气体处理技术,加速开展船舶碳捕集的商业化应用,携手助力全球航运业绿色发展。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针对不同类型的船舶燃料和船舶动力系统,全面开展复合胺液用于船舶废气预处理、碳捕集的研究,共同开发具有性能优异、应用场景广泛、经济可靠等特点的船舶碳捕集系统。据悉,中船动力计划在今年完成废气清洁、碳捕集与封存系统的验证并取得船级社认证,进一步探索船舶碳捕集系统的产业化。
中国石油首次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成功
5月28日,由管道设计院联合西安管材所开展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在张家口怀来县成功试爆,该试验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次组织实施的输送介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为相关管材研制、管道设计和建设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支撑。
亚洲最大煤电CCUS项目建成投产
6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50万吨/年CCUS项目顺利通过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
该项目年捕集二氧化碳量达50万吨,目前为亚洲最大的煤电CCUS项目,每吨二氧化碳捕集热耗小于2.4吉焦、电耗小于90千瓦时,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产出干基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
据了解,该项目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4号机组湿式电除尘后烟气为原料气,采用醇胺吸收法,捕集、封存、利用煤炭燃烧后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周边资源禀赋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能源化消纳。
该项目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在大规模煤电CCUS技术方面的日趋成熟,为后续开展更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项目在保障盈利的基础上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全额消纳利用,将加快推动煤电CCUS由科技示范转向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
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伴随海上石油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该项目的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已拥有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首套二氧化碳回注系统具备投用条件!
4月28日,中国海油有限深圳分公司恩平15-1中心平台二氧化碳回注系统在额定工况下平稳运行12小时,二氧化碳压缩机及分子筛运行参数正常,标志着国内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回注系统正式加载调试完成,具备投用条件。
该系统由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在前期研究阶段,项目组针对海上脱碳技术、海上二氧化碳回注工艺选择、关键设备选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腐蚀性、环境监测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入全面的研究。
该系统投用后,恩平15-1油田群地层内开采出来的二氧化碳将被压缩到11兆帕,经深度脱水后,封存在距离海床深约3公里处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封存规模约164万吨。
宁夏300万吨/年的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获备案
5月4日,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宁东基地碳源捕集一期工程获备案。该项目为长庆油田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进,在盐池地区分老区和新区两个层次开展工业化应用,年注气100万吨。宁煤负责碳源捕集,长庆油田负责驱油封存。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4年建成40万吨,二期于2025年建成100万吨。
包钢集团与成达公司签署200万吨CCUS示范项目工程承包合同
4月7日上午,包钢(集团)公司200万吨CCUS一期50万吨示范项目PC总承包合同签约仪式在四川成都成达大厦举行。
包钢(集团)公司200万吨CCUS一期50万吨示范项目作为超前部署国内最大、内蒙古自治区和钢铁行业首个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碳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我国钢铁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本项目的签约是公司在国能锦界能源有限公司15万吨/年CO2捕集示范工程的市场延伸,为公司在碳捕集施工领域增强了行业领先优势,也是公司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拓展。
济源市示范区工业CCUS项目战略合作暨五方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3月31日,示范区工业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战略合作暨五方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会议听取了济源创新科技集团有关工业CCUS项目战略合作情况的汇报。苏州仕净科技、济源钢铁、华能沁北、中联水泥、济源创新科技等5家企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
陕西榆林40万吨/年CCS先导试验项目开钻
日前,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榆碳1井(勘探井)正式开钻,标志着目前拟建的全国最大CO2咸水层封存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据了解,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采用“集约化、大规模、清洁利用和有效利用”现代洁净煤技术模式,将CO2从排放源中分离出来后经压缩、水冷降温等环节,通过高压管道输送注入地下永久封存,实现长期与大气隔绝。项目分为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第二阶段为百万吨级CCS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第三阶段为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捕集CO2400万吨,将有效解决煤化工行业CO2排放问题。
中集海工船用膜法碳捕集项目签约启动
由中集海工牵头“船用膜法碳捕集装置及膜技术研发项目”在深圳前海深港创新中心举行签约暨启动仪式。
据悉,该项目是深圳市2022年度技术攻关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集海工积极布局海洋环保科技,加快推动深圳实现海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重要探索步伐,具有里程碑意义。
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签署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
3月26日,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在北京签署钢铁行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基于长期的互信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同向而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推动钢铁行业关键环节CCUS技术研发、示范和标准引领,开启了CCUS领域深化战略合作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链协同降碳模式取得了新突破。
根据协议,示范项目系统布局覆盖钢铁行业CO₂内循环与跨行业利用的研究技术与路径,将建成千吨级钢渣碳化与资源化、高炉煤气/热风炉碳捕集等多个示范工程项目,实现钢渣与烟气CO₂协同资源化,高炉煤气CO₂高效、高纯回收,产出满足工业级或食品级要求的CO₂精制产品,打通CO₂制备菌体蛋白的高价值利用路线,为钢铁行业探索出一条科学、经济和变革性的技术发展新路径。项目形成规模化推广能力,引领和推动钢铁行业CCUS产业发展壮大,支撑到2030年形成百万吨级工程应用。
我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
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去年12月7日投入使用。该平台搭载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模块重约750吨,核心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压缩机橇、分子筛、冷却器等。
回注井投产后,恩平15-1平台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封存伴随海上油气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国海油方面介绍,恩平15-1平台预计高峰阶段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50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
恩平15-1油田是我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中国海油开展适应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的地质油藏、钻完井和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最终确定将二氧化碳封存在距离恩平15-1平台约3公里处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
上海崇明10万吨级CCUS项目投入使用
日前,位于上海市崇明区的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级燃煤燃机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项目全面进入运行阶段。同在长兴岛的江南造船集团也成为了首家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就能用上二氧化碳的企业。
项目投产后,原来被视作“负担”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压缩、分离提纯等10道工序,生产出工业级、焊接级液体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岛上企业用于生产运用,实现了“华丽转身”。
相关专家估算,江南造船集团使用管道输送的二氧化碳,每年可节约40%的运维成本。同时,CCUS项目每年还能减少岛外输入二氧化碳9万吨、船运排放二氧化碳约1.04万吨,合计减排量达到10万吨/年,相当于在岛上种植了556万棵树。
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落户”
近日,在实施了我国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的中国海油又一绿色示范项目完成“落户”进入实施阶段,获得批复的项目名为伴生气回收脱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在中国海油有限深圳分公司惠州32-5平台实施。
这是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对于探索发展CCUS和海洋碳汇技术、打造世界一流清洁低碳综合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首套10万吨级燃气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正式运行
2月16日,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级燃煤燃机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项目在试运行一个月后,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江南造船集团成为首家通过管道输送用上二氧化碳的企业。
长兴岛电厂CCUS项目是国内首套10万吨级燃气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也是国内最大的二氧化碳用于电焊保护气体的CCUS全流程项目。项目于2022年6月动工,12月底投入试运。
国内火电最大碳捕集示范项目正式分部试运
2月22日,国内火电最大碳捕集示范项目——泰州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进入分部试运阶段。
该项目由江苏公司泰州电厂负责具体建设,新能源院作为技术开发单位牵头组织全过程实施,配置专业团队全面开展科技研发、核心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等工作。项目采用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吸收剂,自主设计了50万吨碳捕集工艺包,在高性能吸收塔填料、高效胺回收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预期可实现捕集能耗小于2.4吉焦/吨二氧化碳。同时,依托江苏区域广阔的二氧化碳消纳市场,可实现封存消纳率达到100%,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截至目前,主体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塔器、球罐、冷冻系统等主要设备安装完成,高低压段系统带电,DCS完成组态,为泰州碳捕集示范项目开始试运和下一步正式投运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首个海上千万吨级CCUS项目联合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1月17日,中国海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壳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州、英国伦敦、美国休斯敦、新加坡五地,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签署《在中国大亚湾地区开发和运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S/CCUS)项目联合研究协议》。
联合研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千万吨级CCS/CCUS集群示范项目的联合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S/CCUS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技术数据,为助推中国负碳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国CCS/CCUS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和产业能力快速成长提供重要动力。
全球首个硅铁工厂碳捕集试点项目启动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蓝星埃肯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硅铁生产冶炼厂碳捕集试点项目。
此试点项目是蓝星埃肯合作项目CO₂ HUB Nord中的一部分,CO₂ HUB Nord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验证冶炼厂和其它工业处理气体的技术,为建设工业碳捕集工厂装置做前期准备,并通过开发和验证用于碳捕集的新技术,CO₂ HUB Nord项目将加速CCUS产业链的创新和工业化,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长三角地区CCUS项目再下一城
1月10日,中国石化驻苏企业江苏油田、金陵石化及南京炼油厂等3家单位,共同在南京炼油厂二氧化碳厂举行一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项目建成投产暨二期工程启动仪式,标志着三方合作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建设同时开工,为中国石化在长三角地区打造碳减排技术创新策源地再下一城。
此次投产的一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项目,于2022年7月20日开工建设,12月30日实现中交,今年1月7日上午10时28分开机进料,试车成功。项目利用金陵石化化工一部水煤浆装置副产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经过压缩、冷净化、冷凝液化和提纯等相关工艺流程,生产高纯液体二氧化碳,供江苏油田实施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项目生产过程全部采用DCS自动控制,采用高能效、低功耗的压缩机和环保型的R507a智能技术,全流程优化换热工艺,实现绿色、低碳、环保、安全生产,一期项目年产液体二氧化碳10万吨,每年减少碳排放8.82万吨,二期项目将年产二氧化碳液体20万吨。
国内首台套兼具燃煤燃气烟气特性的碳捕集工程成功投入试运
近日,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燃煤燃机全周期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创新示范项目成功投入试运。该项目总体运行稳定,各项参数指标正常,碳捕集效率维持在90%以上,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