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从工程化材料到工程材料作为材料科学领域前沿方向之一,超材料在过去20年中经历了蓬勃发展。时至今日,超材料已扩展到包括电磁学在内,覆盖光学、力学、热学和声学等多领域的一大类具有超常、高性能的人工材料系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JohnPendry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周济教授发表主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技术 > 正文

必看 | 多位院士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2023-07-12 14:38 来源:知领 

超材料——从工程化材料到工程材料

作为材料科学领域前沿方向之一,超材料在过去20年中经历了蓬勃发展。时至今日,超材料已扩展到包括电磁学在内,覆盖光学、力学、热学和声学等多领域的一大类具有超常、高性能的人工材料系统。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John Pendry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周济教授发表主编寄语《超材料——从工程化材料到工程材料》,指出超材料研究的重点逐渐从起初的新机理、新现象和新结构向针对实际应用的新特性和新功能倾斜,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诸多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目前,超材料正在推动力学、声学和热力学等多个领域中的创新,开拓着整个物理领域的新边界。历经近20年的积淀,超材料的设计思想和制造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这种新型工程材料将在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改变未来的世界。

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的发展机遇与方向

高端新材料是支撑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核心材料,包括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先进基础材料及高温合金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子信息、武器装备等战略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丁文江院士、王华明院士、谢建新院士研究团队发表《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的发展机遇与方向》。文章指出发展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升级的主攻方向,高端新材料是支撑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核心材料,推动智能制造与高端新材料制造紧密结合,对提升高端新材料制造能力,满足重大装备对高端新材料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在分析面向高端新材料的高性能制造、复杂构件的整体化与轻量化制造、高端构件的一体化与低成本绿色制造等特征基础上,总结了传统“试错法”研发模式在材料制造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分析了数据驱动的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研发模式带来的重大变革与机遇,并以材料智能加工成形为例,全面梳理了亟需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从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创新体系、创新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和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的对策建议,以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支撑我国材料产业的升级换代和跨越式发展。

新材料研发智能化技术发展研究

新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先导。未来新材料研发智能化将成为材料领域主要的发展模式,相应关键技术发展程度、基础设施与支撑平台建设水平、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将决定新材料领域原始科技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工程院谢建新院士研究团队发表《新材料研发智能化技术发展研究》。文章指出新材料研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显著增强材料研发效率及工程化应用水平,获得国际性的高度关注;我国在此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条件面临缺口,制约着新材料原始创新及产业发展质量。文章总结了新材料研发智能化涉及的关键技术,从技术角度梳理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新材料研发智能化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新材料研发智能化技术体系框架,提出了创新生态构建及保障、产业化发展环境、数据底座与标准体系、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方面的举措建议,以期推动新材料研发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应用。

以氮氧化物深度减排为抓手,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秋冬季重霾污染仍时有发生,夏季臭氧(O3)污染凸显,大气污染防治仍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强PM2.5和O3的协同控制。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固定燃烧源和机动车内燃机排放,是PM2.5和O3的共同前体物,具有很大减排潜力,也与我国碳达峰和碳减排目标高度一致。

中国工程院贺泓院士等研究团队发表《以氮氧化物深度减排为抓手,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一文,分析了氮氧化物深度减排在PM2.5和O3协同控制的有效性,并指出氮氧化物是目前我国控制潜力最高的关键前体物。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加快非电行业高效NOx排放控制技术研发;制定重点行业超低排放限值,加强评估与监管;推进柴油机清洁化关键技术研发,加强车油路联合管控等方面提出了NOx深度减排的政策建议。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模式与提升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发达地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总结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标杆”,对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王金南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6期发表《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模式与提升策略》一文。文章以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案例,系统梳理了生态空间格局、 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制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提炼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模式;在深入分析区 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发展目标与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本 参照。文章建议,提升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水平,推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 展,促进天蓝地绿水清,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营造美丽宜居与生态文明新风尚,以此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高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