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农研中心)帮助浙江省松阳县完成首单茶园碳汇交易。经过核算,松阳李山头村3278亩茶园过去两年累计产生1416吨碳汇,以五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五万元的茶园碳汇,比起工业类碳汇来说其金额不大,小额碳汇如何实现交易?作为浙江茶园碳汇首单,又有何示范意义?中国环境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农研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胡钰和博士丁斐。
此次茶园碳汇交易如何实现?
茶园碳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茶树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产生碳汇;二是来自茶园种植管理,通过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废弃枝叶还田等低碳生产行为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碳汇水平。
茶园碳汇的计算较为复杂,不仅与地理、气候条件有关,还受到茶园管理方式、茶叶采摘等周期性经营活动影响。
据胡钰介绍,此次交易所选择的是新兴镇李山头村的茶园,其面积广阔,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一共选择3278亩为参照,换算成1416吨的碳。
“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碳普惠的交易方式,按照算出来—卖出去—分配好的路线,依托CMS碳汇宝平台折合成五万元,由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用于抵消该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钱款直接打入新兴镇李山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胡钰向记者介绍说。
“卖出去之后,就是分配好的问题,如何在遵循合作社的财务制度的框架下,将这笔钱回馈给减排固碳的种茶农户,是我们研究和跟踪的重点,这其中有碳资产的权属问题,有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问题,目前要先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为推进农业碳汇交易做好配套技术和政策储备。” 胡钰进一步解释。
五万元的小额碳汇,其示范意义何在?
我国农业碳汇起步较晚,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都较为缺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茶园碳汇交易机制,国际上也尚无被广泛认可的标准。目前还处于试点探索的阶段,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建构、探索不同形式的碳汇交易。
五万元的茶园碳汇,比起工业类碳汇来说其金额不大,但它作为农业碳汇交易的一种探索,对于农业碳普惠机制的构建具有很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农业碳汇规模小、主体多、生命周期复杂。在传统的碳交易机制以外,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适用于权属清晰、碳汇规模小的农业碳普惠机制项目,这次松阳的茶园碳汇就是典型的一个,基于碳普惠机制实现的浙江省茶园碳汇交易第一单。金额不大,但是一种激励,更给我们探索农业碳普惠机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胡钰向记者介绍说。
“对于种茶农户来说,实现减排固碳付出的成本并不大,这笔收益算是实实在在的增收。”胡钰介绍,碳普惠机制单体规模都比较小,这次茶园碳汇成功交易不仅丰富了农业碳汇交易的形式,探索了小主体申报的可行性,而且提升了松阳茶农对于生态低碳种茶的积极性,以此为契机,实现以“碳汇”引领茶园高质量发展。
“此笔茶园交易对其他地区以较低成本开展农业碳汇交易也有借鉴意义。过去农业碳汇交易只能在CCER等大型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而此次松阳的交易基于碳汇宝这一碳普惠机制,交易流程大大简化,为其他农业碳汇价值实现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丁斐说。
未来如何完善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模式?
松阳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已成为富民强县的生态绿色产业。全县茶农、规模化茶园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都有较为先进的生态低碳生产意识,产业基础良好。
“此次交易开了个好头,下一步,我们要着眼于农业碳汇交易机制的构建,包括农业碳资产的权属,以及碳资产转化后的分配问题,让农民从减排固碳行为中获得收益,使之成为新的增收途径。”胡钰说。
“交易款项打入到合作社账户后,分配好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要研究相关的配套机制,把真金白银送到农户的手中”。胡钰介绍,再就是交易款项的监督机制也要逐步建立,款项谁来监督,怎么监督,会不会滋生腐败问题,这都是要纳入到机制中的。
“过去大部分茶农们只知道卖茶叶可以赚钱,通过茶园碳汇交易,茶农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守护好茶园里的‘绿水青山’也能发家致富。”丁斐补充道,我们的目标是让农业碳汇价值最大化,不仅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途径,更希望通过农业碳普惠机制的实现,转变生产种植理念和发展方向,把农业减排纳入到固碳减排中来,进而引导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
“总体来说,我们将继续依托松阳丰富的茶资源,进行茶园种植情况调查,开展茶园减固碳潜力和路径研究,探索茶园碳汇金融属性,推进茶园碳汇交易,开展碳汇人才交流培训,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茶业生产转化为碳交易产品,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广范围的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胡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