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电设施建设是支撑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但充电难、建桩难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兴市供电分公司六级职员张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充电设施布局

首页 > 储能 > 充换电站 > 评论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张强:优化布局完善政策 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2023-03-10 13:16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电设施建设是支撑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但充电难、建桩难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兴市供电分公司六级职员张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完善配套落地政策。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迈向规模化发展阶段。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其中江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占比8%,位于全国前列。保有量的增大,意味着对配套设施需求的增长。根据江苏省工信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2025年需满足3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计到2030年增长至800万辆。“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几何级增长,必将带来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变革,亟需对优化充电模式、加强充电设施布局及早考虑。”张强说。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为就近满足离散分布的充电需求,主要采取“居民小区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设施建设模式。张强结合工作实践和调研发现,居民小区慢充为主的充电方式与个人出行习惯一致、充电便捷,但建设成本较高。“根据江苏数据测算,预计单桩对应小区物业专用配变改造投资1.5万元”,张强说,现实中小区物业往往不愿承担此类改造费用,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投资积极性也不高。若将充电设施全部移交电网企业建设,建设成本又难以足额分摊至充电桩使用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居民小区充电设施使用多在夜间时段,与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叠加,对电力保供形成了压力,且这种压力不断增强,这在用电大省、资源小省江苏体现得尤为鲜明。不仅如此,晚间发电主体为化石能源,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足,小区夜间充电负荷难以助力新能源的消纳。以江苏为例,2022年全年夜间20点至次日6点,省内风光发电量仅占同时段用电量的3%。

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方式能够即插即用,可以为城市应急充电、居民无固定车位补电以及高速公路续航提供便捷服务,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需持续完善。以江苏为例,目前平均1个充电桩需满足2台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2022年国庆期间,江苏58个高速充电站出现排队现象、占总数29%。张强分析,表面上看,公共充电桩布局需要优化,配套电网供电保障能力需要提升,背后公共快充充电设施也有诸多技术难点有待突破,不同汽车品牌充电兼容性不足的问题有待解决。

现行充电模式的困境,是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面临的共性问题。张强认为,“居民小区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模式存在问题将在未来被进一步放大,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及早谋划应对。他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出台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企事业单位有序充电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模式。

新模式具有设施利用率高,统一管理带来容量大、裕度高、改造成本小,充电行为集中在日间可消纳更多“绿色电”等优点。构建新模式,需要在技术标准和平台构建上下功夫。张强建议,工信部要规范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一方面加快充电技术升级,组织开展车网互动关键技术试点应用,打造建设大功率充电、光储充放等示范工程,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高效互动模式;另一方面出台充电行业标准,破除技术和平台壁垒,形成推动产业发展合力。他还建议,国家发改委要支持充电服务车联平台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电网企业为支撑的统一智能充电服务车联平台,通过充电电价政策优化、分析利用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大数据,更加科学地引导充电行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