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暴增带动全产业链大规模扩产的浪潮。上游材料环节的产能扩张尤其凶猛。(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锂电四大主材规划投资金额超5000亿元,扩产项目数量为156个。其中正极材料扩产项目57个,负极材料扩产项目55个,隔膜扩

首页 > 储能 > 储能材料 > 综合 > 市场 > 正文

锂电材料产能过剩警钟敲响

2023-02-16 08:25 来源:高工锂电 

近两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暴增带动全产业链大规模扩产的浪潮。上游材料环节的产能扩张尤其凶猛。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 ID:weixin-gg-lb)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锂电四大主材规划投资金额超5000亿元,扩产项目数量为156个。其中正极材料扩产项目57个,负极材料扩产项目55个,隔膜扩产项目11个,电解液扩产项目33个。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走高叠加前两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基数庞大,长期维持超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

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大概率将逐渐启动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行业与资本市场开始表达出对于上游材料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担忧。

反映到价格上,自去年12月起,锂盐价格出现明显松动。全线材料价格也呈现持续下探态势。

2022年12月至今年1月,碳酸锂已经保持两个月连跌态势。截止2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破45万元/吨,较去年60万元/吨的最高点已达成25%的下跌幅度。

负极材料领域,新建石墨化产能集中投放,供需松动下石墨化加工费逐步下滑。部分负极材料也给出了5%的价格降幅。

近期随着六氟磷酸锂近期价格下降至20万/吨左右,电解液整体降幅达5%-10%。而在此之前,6F、VC、PVDF 2022全年跌幅已超50%。

随着过去两年扩产项目的集中投放,磷酸铁锂产业链、负极材料产业链以及6F、VC、PVDF等在2023年有效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滑,供给过剩的情况加剧。

低端产能出清在即,极为考验材料厂商的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能力。

不过,受益于上游锂电材料价格下滑,产业链利润分配有望重构,电芯环节会迎来利润修复,将大大拉动储能电芯出货量,利好储能装机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作为消化产能的重要路径,全产业链出海将成为必选项,亟需向海外市场寻求优质订单。

磷酸铁锂材料

磷酸铁锂材料的扩产周期仅有6~12个月,且同质化严重,是跨界玩家主战场。

2022年,云天化、中核钛白、鞍重股份等近20家钛白粉企业和磷化工企业纷纷涌入磷酸铁锂材料赛道。同时,德方纳米、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常州锂源、富临精工等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大步扩产;格林美、厦钨新能源、长远锂科、天力锂能等三元材料企业也激进布局。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2年投资新建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超40个,总计规划新增产能(不含磷酸铁)至少超500万吨。

按照1GWh需要2500吨磷酸铁锂材料估算,仅去年新规划产能就需要2TWh以上的电池需求来消化。

大量的产能布局在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磷矿资源丰富的省份,这几个省份规划布局的产能均超过200万吨,并且集中将在2023-2024年投产。

面对洗牌风险,头部企业通过与大客户进行深度绑定,不断稳固市场地位。

如德方纳米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曾合资建厂,2022年两处合资产能均顺利落地;湖南裕能的主要客户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也是其十大股东,宁德时代持股占比10.54%。上周,湖南裕能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跨界者进入后,预计难以撼动龙头企业格局,而二三梯队的市场份额变动或许会更加激烈。拥有工艺技术、成本控制优势及下游客户绑定的生产商才能屹立于市场持续分羹。

负极材料

GGII数据显示,2022年石墨材料及其一体化项目新建产能超400万吨,同比增长超1.5倍。负极材料总投资金额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从扩产主体来看,目前负极材料领域主要分为三股势力,一是以璞泰来、杉杉股份、星城石墨、凯金、翔丰华为代表的传统负极材料企业;二是以坤天新能源、索通发展、山东京阳、杰瑞股份、龙佰集团等石油开采、石墨化加工、针状焦等负极材料上游原材料或关联企业;三是光伏、工程机械、陶瓷领域跨界入局企业,但仍为少数。

因技术门槛、资金门槛与产品品质、一致性等方面要求较低,市场新进入者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未来市场淘汰也将集中于此。

另一方面硅基负极材料开始起量。考虑到4680圆柱电芯将在2023年开始量产投放市场,将带动硅基负极材料渗透率提升。

GGII预计市场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三线以下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0%。

这将导致市场新增产能以及投资会逐渐减少。2023年行业拟新建项目投资额预计将下滑到800亿以内,且已签约项目建设进度可能慢于预期。

电解液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电解液产业新增签约落地33个投资扩产项目,按公布投资金额的32个项目统计,2022年中国电解液项目投资总金额近600亿元。

主流电解液单体项目扩产规模在5万吨以上,每GWh电池需消耗700-1000吨电解液,消纳这些产能需要约50GWh以上的电池产能。

从具体的原材料看,在电解液成本中占比超过70%的六氟磷酸锂(LiPF6)是企业扩产的重点,2022年规划总产能近13万吨。

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推进下,原有六氟磷酸锂生产商向六氟磷酸钠产品延伸。多氟多在2022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商业化量产并批量销售。

此外,新型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产能建设进度也加快。2022年规划产能约为7.5万吨,约为LiPF6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1月,多个国内主流车企公布半固态电池装车进展。尽管中短期内,半固态电池对电解液市场冲击非常有限,但从日美对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热情来看,固态电池对电解液产业而言仍是一颗不可忽视的“定时炸弹”。

总结而言,钠离子电池与固态电池带来的需求端变化已经体现。材料厂商在对现有产线进行技术升级与迭代的同时,需对新型电池材料体系进行持续跟踪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