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普遍看好能源服务发展前景,但依然存在以一些困难。
随着能源消费革命的不断推进,面向消费侧的能源服务成为价值高地,吸引社会资本广泛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文系统梳理了社会资本参与能源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发展趋势及影响,提出了行业发展建议。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作者:汤芳 李苏秀 张希凤)
社会资本参与能源服务的现状
(一)投资主体能源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能源领域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等若干类主体。
1、能源领域民营企业能源领域民营企业数量多,注册资本规模集中在100万-1亿元。2015年之前,能源服务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少。从2016年开始,新增注册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从100家增长至2021年600家,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年增长率均保持在35%以上。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民营企业体量普遍较小,在100-1000万元、1000万-1亿元的数量分别为886家和845家,合计占比达到70%。
图1 能源服务民营企业数量
图2 能源服务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情况
从业务领域来看,民营企业在能源服务全流程各环节均有涉足,多从事相对成熟的业务,规划设计、系统集成、研发创新等相对较少。多数民营企业以提供设备租售与安装、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等服务为主,这类服务较为成熟,营收稳定,毛利率在15%-25%范围内。少数民营企业可提供规划、工程设计、设备研发与制造、数字化系统开发集成等服务,这类服务技术含量高,需要由专业研发人员参与完成,毛利率可达40%-50%。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大,年营收在1亿元以上、员工规模在百人以上,可同时提供以上两类服务,既能实现全流程覆盖,又能满足定制化需求。
图3 能源服务民营企业业务环节分布情况
从投资情况来看,具有较强投资实力的民营企业偏少,多数跟随国有资本实现稳定盈利。受注册资本、销售收入、银行贷款等各方面影响,个别民营企业能实现亿级投资,少数民营企业能实现千万级投资,大概相当于3-5个医院能源托管项目。因此,民营企业在自主投资的基础上,普遍希望与国有资本合作,由国有企业负责市场开拓与项目投资,而自身负责提供方案编制、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等,以降低投资风险,赚取相对稳定的年收益。
部分民营企业通过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跟随国有资本实现业务布局优化、能力提升和资本增值。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社会资本通过增资入股等方式参与能源服务领域,共同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核心能力。例如,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增资扩股,引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民营企业,目前两家民营企业分别持股3.97%、2.85%。
2、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在信息技术、客户服务、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正跨界进入能源服务领域。从技术水平来看,互联网企业具有软硬件设备、数字技术、平台生态等优势,与各行各业的技术关联度最强,最易实现技术跨界;从服务水平来看,互联网企业数据挖掘和精准营销能力强,比能源企业更擅于精准定位客户痛点;从资本运作水平来看,互联网企业拥有灵活高效的资本运作能力和经验,擅于通过实业投资、战略并购、产权重组、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实现跨界经营。当能源服务成为产业界热点时,互联网企业基于自身优势,聚焦在智慧能源领域,开展软硬件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挖掘、数字孪生等业务。
互联网企业以成立子公司和事业部为主、战略投资为辅的方式布局智慧能源业务。在组织设计方面,互联网企业多选择成立独立事业部或子公司运作相关业务,如阿里、腾讯设立能源事业部,而华为则以光伏军团、电力军团为基础,实业投资成立智慧能源子公司。在战略投资和并购方面,互联网企业选择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中小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发展趋势,再考虑未来资本介入的深度。其中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为代表,采取战略投资、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军能源服务行业,且对收购中小企业青睐有加。
表1 大型民营企业涉足能源服务业务的有关情况
据调研了解,尽管腾讯、阿里、华为等在业务布局思路上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模块化产品,为市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腾讯打造能源数字底座、构建“综合能源服务工厂”,自身偏重提供服务类产品,广邀产业生态伙伴提供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等实体类业务。腾讯基于能源数字底座,推出Enerlink和Enertwin两大产品,Enerlink产品具有连接数据、业务、用户和生态的能力,面向不同能源场景,提供预置的解决方案套件;Enertwin产品旨在构建能源设施数字孪生体,通过AI技术实现设备更可靠、生产更优化,营销更精准。
阿里侧重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出多能供应、智慧节能、分布式新能源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近期推出“能耗宝”产品,已接入近2000家企业,主要分布在能耗“双控”力度大、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华南地区。“能耗宝”分为“用能宝”和“计碳宝”两大版块,“用能宝”提供能源监测、能效对标、节能改造等能耗管理服务,“计碳宝”提供碳核算、碳认证等碳排管理服务。华为下属的智慧能源子公司,基于智慧光伏、组串式逆变器等硬件实力,提供涵盖硬件设备、通信网络、平台系统、软件应用的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与腾讯、阿里业务布局有所差异。
3、风投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通过注资初创企业和能源服务项目,培育能源服务产业。
风险投资方面,本文梳理了近十五年107个公司、178个投资事件,能源服务领域投资事件与融资金额整体均呈现增长趋势,并在新冠疫情中恢复增长势头。从投资主体来看,红杉资本中国、软银中国投资、钟鼎资本、深创投等最为活跃。从投资轮次阶段来看,大多初创企业处于天使轮、A轮、B轮等早期融资阶段。
产业投资基金方面,民营资本通过自发合作、与国有资本合作等方式成立多个能源投资基金。例如,2021年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共同成立“碳中和技术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是典型民营资本自发合作模式;“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双碳绿能基金”(特变电工、南网建鑫基金、南网资本共同成立)是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合作模式。
图4 能源服务领域投资事件与融资金额变化(2022年度数据截止至5月底,虚线为估算的2022年全年数据)
图5 能源服务领域初创企业所处投融资阶段统计
(二)投资流向不同能源服务细分领域具有明显的“接力”特征,当前智慧能源、储能等科技密集型细分方向“吸金”较多。
从风险投资来看,早期以多能供应、节能为热点,“十三五”期间为清洁能源,“十四五”期间智慧能源、储能成为吸金主力。在“十二五”期间,以热泵、生物质、天然气等为代表的多能供应,以及以照明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为重点的节能服务,融资事件较多。“十三五”期间,节能服务步入成熟,融资减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迅速崛起。进入 “十四五”期间,智慧能源、储能开始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成为吸金主力。
图6 初创企业参与能源服务细分领域的投资事件数
结合当前“双碳”政策、能源转型方向、电力紧平衡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虚拟电厂、氢能、碳新兴业务等正受到资本关注,或将接力智慧能源、储能,成为社会资本下一轮重点孵化的细分方向。
(三)地域分布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领域市场化程度高、能耗“双控”力度大、能源产业密集,社会资本参与能源服务较多。
能源服务创投企业地域集中度高,产生集群效应。参与能源服务的民营企业主要分布于23个省,其中,北京市(41个)、浙江省(32个)、江苏省(26个)、上海市(22个)、广东省(18个)的能源服务民营企业数量排名居前五位,占比达67.5%。当地借助研发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培育了一批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能源服务。
图7 能源服务创投企业地区分布
能源服务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据调研,能源服务商的客户群体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原因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当地政府对能耗、碳排放管控力度强,专业能源服务需求旺盛;二是民营经济发达,客户用能量大,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支付能力;三是能源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今年电价涨幅均达15%左右,用能成本增加直接带来客户对节能提效、分布式清洁能源开发、电力交易代理等服务的需求。
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产业组织模式与市场结构社会资本将推动产业组织模式调整,对传统以国有能源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带来冲击。目前产业组织模式以国有能源企业为主导,由能源服务商整合规划设计院、设备厂商、工程公司、投融资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随着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以能源领域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为主导的产业组织模式或将快速形成。这种模式运作效率更高,若信任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将对传统模式形成一定替代作用。
社会资本有望加快市场结构实现“能源企业为主体->能源与互联网企业齐头并进->市场全面竞争”的过程演变。社会资本助力互联网企业在能源服务领域快速发展,改变以能源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组织模式,将对能源服务市场结构由当前能源企业为主体,转变为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齐头并进格局转变。从长远来看,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支撑性市场主体,都有明确的产业链环节分工和价值体现方式,相互难以实现完全替代,未来将形成各环节充分竞争的局面。
(二)升级能源消费者的用能模式社会资本带来能源服务市场的高度活跃,驱动消费者意识转变。社会资本和市场运作成为能源服务市场加速器,风投资本、初创企业、互联网企业、头部民营企业参与到能源服务的赛道,行业竞争导致信息交互更加充分,能源消费者对能源系统、能源服务的认知更全面、更成熟,可选择能源服务种类增多,市场地位提升。
社会资本促进形成服务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迭代循环。社会资本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灵活度较高,将推动能源服务水平、质量、效率提升,从而激发用户对更高质效的能源服务的需求。用户对能源服务商的平台实力、运营效率、定制化服务、品牌等方面的需求将提升,又将驱动能源服务商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从而形成服务升级与消费升级迭代循环的新气象。
(三)加快能源服务的资本流动性社会资本将提升全行业的投资效率和收益,能源服务行业的资本流动将显著提速。社会资本进入能源服务行业,将以灵活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把资本渗透到产品研发、客户营销等全环节中,提长产业链创新能力和运行效率。互联网企业采取分包、众包等专业协作方式,提升投资、建设、运营等全流程速度,实现更高效率的资本利用和更短周期的资本增值。
能源服务的盈利性走强,将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涌入。能源市场化机制深化与能源价格提升将推高能源服务的利润空间,能源服务公司在客户用能成本优化方面更有作为,获取利润的模式和渠道增多,投资吸引力增强,带动风险投资资本、互联网企业、产业基金、初创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进场。
面临的困难分析
“双碳”提出后,能源服务市场潜力空间有望进一步加大。工业、建筑等领域面临更大的能耗“双控”压力,未来将转变成碳“双控”压力,迫切需要专业化能源服务。同时,近年能源成本上涨,碳排放成本增加,使得能源服务利润空间加大。本团队早在2018年从业务维度测算过能源服务市场空间,2025年和2035年有望分别达到0.8万-1.2万亿元和1.3万-1.8万亿元。从目前来看,实际情况与高情景预测结果更为接近。
政府对能源服务的关注度逐步提升,提出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保障,加速培育壮大能源服务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相继提及综合能源服务,并提出破除影响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着力培育和激发综合能源服务商市场活力。今年人社部设置“综合能源服务员”新职业,大幅提振从业人员信心,能源服务产业也将为稳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社会资本普遍看好能源服务发展前景,但当前普遍存在四方面困难。经调研,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受疫情、经济等影响,主要在市场开拓、投资决策、研发投入、人才招聘等方面存在阶段性困难。一是市场开拓难。民营企业缺乏品牌效应,难以获得客户信任,加之近两年经济波动、财政紧缩、商务活动受限等,客户洽谈和项目拓展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投资决策难。民营企业本身投资规模有限,疫情下现金流紧张,加之近期形势变化快,气价、电价波动大,市场信息不对称加剧,投资决策的难度增加。三是研发费用高。少数具有研发实力的民营企业为了保持技术领先性,研发投入较大,与电网有关的部分产品检测费用高、示范应用场景缺乏。四是优秀人才缺失。疫情突发让社会认识到了“稳定就业”的重要性,“铁饭碗”“编制”再度受到青睐,民营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行业发展建议
为解决能源服务领域民营企业阶段性困难,立足行业长足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有资本秉承国民共进的思想,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助力。后疫情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从稳住经济大盘的考虑,会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会希望国有企业作为“大国重器”释放助力的红利。国有企业若能针对民营企业的阶段性困难提供发展助力,则既能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又能对国家稳住经济大盘做出重要贡献。
二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探索合作模式,开辟能源服务新赛道。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各具特点,优势互补。两者若能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背景下,形成合力,在虚拟电厂、用户侧储能、氢能、碳新兴服务等细分领域加强合作,创新技术模式,开辟新赛道,将会极大助力能源服务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民营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打造硬核实力,巩固差异化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竞争中,实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倾向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实力一般的企业则需要采取差异化策略,依托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主打细分专业市场,为客户提供质量更好、标准更高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赢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作者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
原标题:社会资本参与能源服务的现状影响分析与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