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在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市虚拟电厂聚合商集中签约,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产业生态初步建立,发展步入快车道。预计深圳市5G通信基站储能有望于2023年全部接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为保障能源电力系统安全提供超过20万千瓦的快速、灵活调节能力;到2025年,

首页 > 输配电 > 电力市场 > 需求侧管理 > 项目 > 正文

深圳虚拟电厂产业生态初步建立

2022-12-19 08:27 来源:南方电网报 作者: 史军 等

12月13日,在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市虚拟电厂聚合商集中签约,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产业生态初步建立,发展步入快车道。预计深圳市5G通信基站储能有望于2023年全部接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为保障能源电力系统安全提供超过20万千瓦的快速、灵活调节能力;到2025年,深圳市将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

该活动由深圳市发改委主办,深圳供电局承办。仪式上,深圳市发改委解读了虚拟电厂相关政策要点;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介绍了三项虚拟电厂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要点,并与中国铁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数字能源等单位签订了虚拟电厂建设六方合作协议。六方将合力推动全市5G通信基站储能全部接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探索5G基站等负荷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化应用模式,为全国5G基站“沉睡”资源的再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紧接着,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与36家虚拟电厂聚合商企业签约,当中包含了大型负荷聚合商企业、大型充电企业、建筑楼宇资源代表、储能资源与应用代表以及虚拟电厂研发设计、人工智能、设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他们将携手带动虚拟电厂相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深圳虚拟电厂的参与主体,促进虚拟电厂综合示范项目发展,提升虚拟电厂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助力加快构建深圳现代化城市新型能源体系。

据了解,虚拟电厂是深圳“双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对散落在终端用户的充电桩、空调、储能等电力负荷资源进行聚合管理和优化控制,相当于建了一个“云端电厂”。聚合商则相当于电网与终端用户间的第三方代理商,把规模小、数量多的电力负荷“散户”聚集起来,并代表用户去跟电网进行互动。比如,5G基站一般有很多备用储能,平时是闲置的,聚合商就可以把它聚合起来参与电网调度。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在深圳建成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全的虚拟电厂,累计接入资源规模超过100万千瓦,其中包括充电桩、建筑楼宇空调、储能系统等可调节负荷资源约8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约20万千瓦,实时最大可调节负荷能力约18万千瓦。8月26日,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在深圳挂牌成立,中心设在深圳供电局。预计到2025年,虚拟电厂将为深圳减排温室气体54万吨/年,助力深圳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阶段目标。

(史军 李江南 程韧俐 杨晶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