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进一步明确。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氢冶金、低碳冶金等先进工艺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中钢协透露,《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正在编制,在政策推动下,多家钢铁企业开始

首页 > 碳管家 > 碳排放 > 碳源减排 > 评论 > 正文

钢铁企业谋求以氢代碳

2022-09-08 15:12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仲蕊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进一步明确。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氢冶金、低碳冶金等先进工艺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中钢协透露,《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正在编制,在政策推动下,多家钢铁企业开始探索低碳冶金路径。

有业内人士提出,在氢能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背景下,如何在走上绿色钢铁道路的同时,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难题,将持续考验整个行业。

氢冶金技术是重要方向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钢铁企业降碳减排需求日渐迫切。记者了解到,原料或燃料替代是从源头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氢冶金技术利用氢作为还原剂代替碳还原,减少长流程炼钢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

2021年初,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发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表,于今年内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为充分践行低碳行动、探索氢冶金技术,今年2月,中国宝武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

除中国宝武外,河钢集团、日照钢铁、中晋太行等钢铁企业从2020年起就开启氢冶金技术示范项目,探索更加节能、绿色的低碳冶金技术。“钢铁是氢能利用的重要环节。作为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氢能将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石化等行业,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全球钢铁行业都在积极开展氢能冶金实践。氢能利用有望助推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工业部门实现深度脱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学表示。

应用经验尚在累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绿氢经济性、储运等环节的技术有待攻关,基于此,氢与冶炼的结合在工艺流程、技术应用等方面仍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郜学指出,对于高炉富氢冶炼技术,国内外均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喷吹氢气对高炉热制度、氢气利用率、节碳效果的影响仍待硏究。经测算,目前采用富氢高炉炼铁的成本仍高于传统高炉,绿氢冶炼尚不具备经济性。“在装备方面,喷吹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喷吹装备的设计,均需要大量工业试验进行摸索才能解决,尚未形成可靠的技术及装备。对于全氢大型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国内外均处于研究阶段,由于纯氢在竖炉内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完全发生变化,对氢气利用率、反应温度、压力、装备产能利用率均有影响,其工艺技术参数、装备设计均需长期探索和研究。”

此外,氢冶金工艺的市场需求也亟待进一步挖掘。郜学介绍,富氢竖炉直接还原项目产品为直接还原铁,为电炉冶炼优特钢的优质原料,但我国电炉钢占比低,仅占10%,且与高炉生铁相比,直接还原铁成本较高,为控制生产成本,国内电炉钢企业多以废钢、热铁水、生铁块为原料治炼,对直接还原铁需求不足。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除聚焦绿氢炼钢外,钢铁企业还可有更多作为。荣成新能(天津)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军称,为实现氢冶金的突破性技术应用与培育,除冶炼这一环节外,还应结合实际场景应用、校企合作研究等进行多方面共同推进。“以荣程集团为例,在探索氢冶金高炉、氢能竖炉冶炼技术研发与示范等过程中,通过实验,优化、固化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总结操作经验,并形成理论-工艺-操作完整的氢冶金行业标准,打造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产业商业应用闭环。同时,依托创新实践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组织机构,形成人才培训基地,为全国氢冶金发展培养和输送各类型人才。”

郜学建议,应从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全产业链角度系统推进氢能利用,特别是结合我国钢铁生产实际应用场景,推进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氢能冶炼减污降碳效果显著,是钢铁行业实现大规模脱碳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相关工艺成本仍远高于传统生产工艺。对此,应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在技术创新等领域的作用,进一步优化金融和人才等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注重强化国际合作也尤为关键。郜学强调,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应聚焦具体突破环节,如氢能炼铁技术稳定高效运行、储氢等;在理念、技术、路径及管理方法等方面强化国际交流,深化技术、科研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