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集团2006年开始正式布局新能源产业,陆续开拓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业务。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突破2800万千瓦,新能源已成为中广核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被定位为集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龙应斌2022年8月11日,北极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会议 > 正文

龙应斌:“十四五”中广核将聚焦平价海上风电基地、深远海风电及多能互补海上风电项目

2022-08-18 09:54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中国广核集团2006年开始正式布局新能源产业,陆续开拓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业务。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突破2800万千瓦,新能源已成为中广核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被定位为集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压舱石。

——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龙应斌

2022年8月11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二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聚焦海上风电技术降本、深海探索、自研自主、产业融合、迈向国际等主题话题,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818095237.jpg以下为发言重点摘要:

江苏是我国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省份,已并网项目容量接近1200万千瓦,所以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来到南京,跟大家分享中广核海上风电开发的一点思路。二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海上风电从零出发,从无到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形成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与供应链。

截至2021年底,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约2600万千瓦,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可利用海域面积广阔,具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海上风电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广核集团2006年开始正式布局新能源产业,陆续开拓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业务。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突破2800万千瓦,新能源已成为中广核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被定位为集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压舱石。

中广核积极响应“海洋强国”战略,深耕海上风电领域。经过多年发展,中广核已具备领先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运维能力,获得了多项行业第一。参与国内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国内离岸距离最远、风机基础种类最多的如东H8海上风电项目,经亚洲首个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向电网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建成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为国内在运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今年三月,中广核广东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开港运营,码头总长361米,年设计通过能力145.5万吨,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母港。

随着国家从2020年起对于新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给与补贴,以及有补贴项目基本在2021年底前集中并网,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已经实际进入了全面平价的新阶段。2022年以来,受平价项目建设周期以及东部沿海省份疫情反复的影响,我国海上风电仅实现零星项目并网,相比去年同期并网容量减少95%以上,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中广核作为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于行业发展始终抱有足够的信心,我们将主动适应平价时代新的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持续发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

一是将平价海上风电大基地、大项目开发作为现阶段发展基础

国家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规划政策中明确,积极推进东南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推进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目前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福建、广西、海南已发布“十四五”海上风电装机目标,期间新增装机量合计超过5000万千瓦,新核准单体项目装机容量普遍达到30-50万千瓦,部分项目甚至超过百万千瓦。

就在上个月,中广核汕尾甲子一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实现首批风机并网发电,成为国内首个并网发电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

去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疫情反复、粤东海域施工窗口期少等困难,从项目开工到实现并网发电用时仅9个月,在海上主体工程开工、风机吊装、海上升压站吊装、风机并网发电等重要工程节点均创造全国首快纪录,也是目前国内送出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

中广核甲子一项目的并网发电对于我国平价时代海上风电发展具有标志性、划时代意义,将起到重要的标杆引领作用,对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能源供应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积极促进意义。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5亿度,可等效节省标煤约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3400公顷。

二是将产业协同、多能互补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作为近期发展方向。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年产值万亿级别的大型产业。“十四五”已经有包括江苏、广东在内的多个省份发布海洋经济规划。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科技,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产业,成为涉海省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随着国家政策对于各个行业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产业协同、多能互补等模式实现节约、集约用海的海上风电新业态,将是未来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上风电制氢”等。

一直以来,中广核新能源在项目开发的同时,重视地方特色创新发展,共同探索融合发展新经济。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为综合利用海洋空间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我们已经在福建、山东等地开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布局。去年,我们在福建平潭与当地科研院所、水产养殖企业共同发起的“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验项目”已经成功启动,不仅是中广核新能源实现生态用海,最大化使用海域资源的关键一步,更成为当地海上绿色能开发带动海洋牧场、海洋经济发展新示范。该项目充分利用平潭海洋环境条件,开展海上风电对海上牧场生物行为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水养殖、海上旅游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未来可以实现“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面休闲观光旅游”,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

近期,我们在山东莱州布局的“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也已经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海上风电和多营养层次海水养殖融合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三是将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作为中长期发展趋势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积极推进深远海海上风电降本增效,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我国海上风电已进入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考虑资源潜力、消纳能力、近海海域用地紧张等因素,后续海上风电发展的重点必将从近海转向深远海。

目前,中广核新能源已经在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上开展研究,主要包括漂浮式测风、漂浮式基础、远距离柔直送出等方面。2021年底,我们与三峡集团在江苏如东共同投资的亚洲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项目建成投产,项目位于如东县东部黄沙洋海域,离岸直线距离65千米,设计输送容量1100兆瓦。

项目的建成填补了国内相关行业技术领域多项空白,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场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问题,对未来我国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和远海大容量风电开发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我们在广东等区域也已经储备了一批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资源,待国家开展深远海示范项目申报后将积极推进。

海上风电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沿海地区能源绿色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振兴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结合目前海上风电大规模全面平价的发展需求来看,行业仍存在诸多重难点问题,需要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合作共赢”,携手应对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面临内外部多重压力,亟需“降本增效”。

外部层面,受补贴退坡的影响,目前国内在建的海风项目均为平价项目,虽然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已出台海风省补政策,但补贴规模仅占“十四五”期间规划项目的很小一部分,大多数项目仍存在较大成本压力,倒逼行业不断降低度电成本。

行业内部,在经历2020年陆上风电、2021年海上风电连续两年的风电项目集中并网后,风电行业从2022年起进入调整时期,设备需求减少,行业内卷加剧,产业链厂商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压力下,只能通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

目前看来,虽然海上风电已经从发展初期的政策引导型行业逐步转变为市场引导型行业,但风机大型化依然是产业链最核心的降本手段。大型化风机通过降低单位功率设备重量,摊薄风机制造成本,增强规模化效应;同时增加对风能的捕获能力,提升发电量,提高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增加电站收益。

中广核新能源积极响应行业风机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在我们最新启动设备招标的广东阳江帆石一100万千瓦海风项目中,拟布置单机容量10兆瓦及以上的风电机组,相比现在6-8兆瓦的主流机型,项目开发度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我们预计到“十四五”后期,国内大部分涉海区域将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

个人看法:风机质量,直观重要。研究进一步降本、增效很关键、质量很关键。

二是海上风电在项目选址、送出接入等方面仍存在非技术成本偏高的问题。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海洋活动频繁,用海需求多样,海上风电的用海需求与交通、海事、渔业、国防、环境保护等相互交织,可用于海上风电开发及并网送出的海域资源非常有限。

海上风电项目选址审批涉及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以及各大战区等多个单位,前期手续包括环保、海洋、军事等,完成时限存在不确定性。此前各个省份都存在部分已核准项目由于无法落实项目选址,导致未能按计划开展建设取得国家补贴,最后项目终止或转为平价项目的情况。

同时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并网送出工程更为复杂,离岸距离越远的项目,并网送出工程的成本越高,且不同的并网送出方案也会影响项目的收益,如何经济高效地解决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送出问题,也是目前海上风电大规模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此外,以柔性直流为代表的深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送出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仍有诸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三是“海上风电”融合项目在国家层面并未出台明确支持政策,相关模式对于海洋环境的影响仍需要长期评估。

以目前发展较快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为例,我国各个涉海省份均已广泛布局海上风电和海水养殖产业,所以从资源禀赋和可行性角度来看,两个行业融合发展在理论上

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需要注意的是,“海上牧场+海上风电”融合项目的主管部门涉及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多个部委,虽然多个涉海省份目前已探索开展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海上风电是否会对海洋牧场中渔业资源产生影响需要长期监测评估,截至目前国家并未对该模式发布任何国家级行业政策及规划(包括征求意见稿)。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期联合发布的渔业纲领性文件中也并未提及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所以至少在政策层面国家目前对于“海上风电”融合项目,我们认为还是审慎发展的态度,短期内应该还是以各省试点为主。

各位同仁,在“十四五”“十五五”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海上风电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新征程、新理念、新作为,中广核将秉持“积极参与、科学决策、稳步推进”的原则,坚定不移实施海上风电发展战略,继续做好海上风电的投资、工程、运维、安全等各方面管控,努力打造国家海上风电精品工程。同时将以“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度,协助全行业打造战略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培育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