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技术因能实现大规模碳减排,被视为化石能源走向碳中和的关键手段,日益受到行业重视。油气企业布局CCUS已成为一大趋势,这对于民营油服企业来说,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
(来源:微信公众号“石油Link”作者:石油Link)
近日,国内知名油服通源集团宣布,签订新疆地区某油田二氧化碳应用技术服务合同,合同金额预计1600万元。本月初,通源集团二氧化碳埋存驱油试注项目已正式启动,试注周期至2023年。
在今年1月份,通源集团还曾发布消息,与新疆库车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集团拟与库车市人民政府合作,在库车市投资建设百万吨CCUS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之一,项目达产后将成为通源集团新的业绩增长点。
01
民营油服开拓新业务
通源集团称,本次二氧化碳驱油试注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集团CCUS业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彰显了集团在二氧化碳应用尤其是在油田应用方面的研究水平和技术优势,为集团CCUS业务发展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试注项目的开展,将实现两个重要的目的,分别是碳减排以及原油增产。
▍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利用地下油层地质圈闭构造和油气开采后圈闭构造的亏空,或与富钙地层水反应形成碳酸盐的沉淀,实现永久埋存,从而达到碳减排的终极目的。
▍利用二氧化碳在地层油藏内部合适的压力、温度下,二氧化碳变成超临界流体溶于原油形成混相液体,并显著降低原油粘度和界面张力,增强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达到原油增产的效果,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根据研究表明,目前海外地区换油率可达0.5~1.5t/t,即注入1吨二氧化碳可置换出0.5~1.5吨原油。本次试注项目换油率将力争达到海外水平。
通源集团表示,本次试注项目油田区块属于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藏。集团研发人员与油田技术人员共同研究,针对油藏特征,通过搜集国内外同类型油藏实施二氧化碳驱油的地质资料和注采数据,分析评价效果,建立措施选井量化标准,进行计算模拟,形成了二氧化碳注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经过研究,本次注入采用连续注入方式,计划分为试注和驱替见效两个阶段,初期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注入,迅速填补亏空和形成次生气顶,随着次生气顶推进周围油井压力不断上升,则转入驱替见效阶段,降低注入速度,保持稳定见效,达到提高换油率的目的。
下一步,集团将围绕本次试注的相关情况,对本次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运输能力、存储能力、注入工艺参数、装备配置、试注井组安排等主要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二氧化碳注入参数、换油率等方面跟踪评价效果,持续优化研究结果,得到更精准的研究数据和准确的研究结果,为后续在油田全面推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经验。
同时,集团将对注入参数、增油效果、埋存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油藏地质条件二氧化碳应用的最优方案,达到碳利用、碳循环之目的,既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又能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社会经济效益贡献力量。
02
“三桶油”纷纷布局CCUS项目
在净零排放的压力下,作为碳排放大户的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具备自主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指出,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CCUS减排需求在2060年或将达到10-18.2亿吨规模。
CCUS技术能将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再利用或埋到地下进行封存,同时还能提高油田采收率,兼具经济与社会价值,可谓一举多得,“三桶油”正纷纷展开布局。
中国石油表示,集团高度重视CCUS产业发展,中国石油10家油气田已开展11项CCUS重大开发试验,二氧化碳年注入能力达到56.7万吨,累计埋存二氧化碳超过450万吨。下一步,中国石油将启动以松辽盆地300万吨CCUS重大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四大工程示范”和“六个先导试验”,进一步推动中国石油CCUS产业驶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中国石化方面,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已经全面建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加大建设力度,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力争在所属华东油气田、江苏油田等再建设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
中国海油今年宣布,正式启动CCUS重大科研专项,标志着公司正式启动碳封存、碳利用产业化推进行动。去年8月,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储层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46万吨。中海油服近日还中标了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咸水封存科研项目,为其CCUS业务发展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