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是我这位对售电一知半解的实习生。
在上周的小白成长日记里,我试着从外行人的视角分享了自己认识售电的过程,大概分析了售电事业的利润由来和售电公司所扮演的角色,也试着回应了限电这一政策对电力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那么这一周我想和大家聊聊在参与到实务之后的一些感受。
(来源:微信公众号“售电星星”作者:张泽铭)
在实际的售电业务里,最常见的问题,或者说开展业务之后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就是用户会问:为什么需要电费单?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电价的计算方式说起。在上一篇小白日记我们提到了,售电盈利的秘密其实就是通过在电力市场中与电厂直接交易获得一个低于统一电价的价格。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统一电价”,并非如不少人想象的一般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价格,为了更好地调节广大人民的用电习惯适应电厂的发电负荷,国家早早推出了“峰谷电价”这一定价思路。所谓的峰谷电价,通俗来讲就是在用电高峰期和用电低谷期适用不同的电价,实行分开计费,这样的制度一方面既发挥了电价的杠杆效应,又促进了用户们节约用电。但这一定价思路同时也让电费的计算方式变得复杂了起来,需要考察峰谷平尖四个时间段的用电比例和总的用电量。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会产生和我一样的疑问,这不是和电网买电的计算方式吗?和售电公司买电为什么需要看这个呢?这就涉及到售电这个模式能够盈利的具体细节了,尽管售电公司常见的几种报价方案中都不会基于峰谷比例给出分别的定价,但是峰谷电价本身就是基于电厂真实的负荷情况设计出来的,所以售电公司直接和电厂买电也势必受到电厂在不同时段负荷不同而对价格产生的影响。因此,峰谷比例其实决定了每家每户的用电成本。出示越长时间的电费单,售电公司才能对用电成本进行越精确的估计,也才能帮助用户选择越划算的售电方案。
近期的心得就先分享到这,下一期开始分享我自己学习阅读电费单,基于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不同政策评估售电方案选择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