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东北限电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东北电网为例,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约为3500万千瓦,但7月份最低出力只有3.6万千瓦,仅为装机容量的0.1%。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报道 > 正文

当我们在讨论核能的时候 我们在讨论什么?

2021-11-05 14:54 来源:中国核工业 作者: 刘乔

近来,东北限电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东北电网为例,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约为3500万千瓦,但7月份最低出力只有3.6万千瓦,仅为装机容量的0.1%。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工业”  ID:cn_industry  作者:刘乔)

这说明新能源还无法为系统提供可控容量。而且,我国的新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需求是成逆向分布的,受技术、成本的限制,特高压大规模送电面临较大困难。

再考虑到中东部地区大规模开发新能源面临的土地资源约束,化学、电储能只能解决短期调节等因素。因此,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核电将成为最佳选择之一。

应对气候变化和履行“双碳”承诺给核电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在“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中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5亿千瓦时,将可能超乎预期。

这是10月20日-22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的中国核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上讨论出的观点。

“是时候将内陆核电建设提上议程了”

近年来,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持续提高,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核电运行安全总体水平位居国际先进行列。

截至8月底,全国17个核电基地在运核电机组51台,核准在建机组20台。1-8月全国核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2.8%。

自我国首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以来,我国核能发电量已累计达到2.6万亿千瓦时以上,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21亿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以大电网为主,如果未来电网架构不发生颠覆性变化,我国特别是中东部复合中心区,必须加快发展核电,沿海的厂址无法满足这些地区“双碳”发展的需求,“是时候将内陆核电建设提上议程了”。

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

如何既确保安全,又在经济性上具有竞争力,是摆在核电开发面前的巨大挑战。要解决这个矛盾,只能通过核电的创新来取得发展。

叶奇蓁院士认为,提高安全性的研究和耐事故燃料的研究开发至关重要,同时建设智慧核电、应用人工智能也将提高核电运行的安全性、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以及核电站的经济性。

吴宜灿院士首次提出“从源头确保核安全”的理念,并指出核安全“四项革新”举措——目标、技术、方法、措施,以创新推动核电行业的革命性进步。

要加快先进核能技术的研发,各科研机构,特别是具备研发能力的各高校要与企业携手共进,在核燃料、核材料、核控制技术方面,加强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在进一步提高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加强电网友好性的研究,充分利用核电的灵活性调峰能力。

同时,核电厂址十分宝贵,满足条件的少之又少,建议在加强核电厂址保护、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的同时,也要随着核电安全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而优化厂址选取条件,拓宽发展空间。

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副司长高洪滨提到,当前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新军事革命交错推进。目前,国家原子能机构正在抓紧研究编制面向2035年首个核科技专项规划——核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核工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

利用沿海核电余热,可解决我国北方城镇1/3供热

从能源效率的观点来看,直接使用热能是更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发电只是核能利用的一种形式。

目前,核能已经不仅仅只是提供电力的角色,核能制氢、核能供汽、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各种综合利用形式,不但是提高能效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加核能系统灵活性的有效手段。

用于单一发电的核能系统,电力调峰需要通过调节反应堆功率来实现,而多联供的核能系统则可以通过调节不同能源品种的产量来实现电力调峰。由于不需要调节反应堆功率,电力调峰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响应时间也更快,同时经济性也得到了保证。

清华大学教授付林充分肯定了核能供暖这一核能综合利用方式。目前,我国供热能源结构仍是以煤为主,从而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高碳排放问题。他认为,在目前的“双碳”背景下,适宜发展基于余热利用的集中供热模式。

其中,“利用沿海核电余热,可满足沿海至腹地200-300公里范围内、近70亿平方米建筑的冬季供热需求,约占我国北方城镇未来供热建筑总量的1/3。”

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呼之欲出

大型核电机组热电联供已具备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2019年,山东核电建成并投运全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覆盖核电厂周边70万平方米,已持续稳定供热2个供暖季,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

今年,覆盖整个海阳市城区450万平方米的二期项目也将于11月投入运行,届时核电厂的热效率可由原来的36.9%提升到39.94%,并且每个供暖季节约原煤约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万吨,将助力海阳市打造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单台机组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的改造工作也正在推进当中,预计于2023年实现对外供热的能力。

供应淡水?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放介绍,“山东核电确立了高品质热能发电、中品质热能供热制水、低品质热能生态建设的核能梯级高效利用思路。”

“采用水热同产、水热同送及水热分离技术,全年还可产生70-100亿吨淡水,满足该区域城市约一半的淡水需求。”目前,世界首个水热同传、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也均已投运,为同步解决北方沿海地区清洁取暖及淡水紧缺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核能方案。

高温堆制氢?

氢能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现在有很多办法提取氢,电解水制氢、化学制氢等,但高温气冷堆产氢的成本是最低的,可为石化、钢铁行业提供大规模、稳定的绿氢。

我国高温气冷堆制氢技术居世界前列,单个高温堆模块制氢量可达25000Nm3/h。等到超高温气冷堆技术成熟时,届时增加中间换热器,制氢发电就可同步进行,互不影响。

高温堆渴望多方面“大展宏图”

“除了供热供暖、制氢、制冷、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核能还可为化工、钢铁、建材等高碳排放企业提供脱碳技术方案。”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殷雄介绍。

高温气冷堆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高温多用途等特点,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与石化园区、钢铁行业等高能耗企业的用户需求相匹配,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也可作为火电厂址复用、突破内陆核电的优选堆型。

目前,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己实现临界,技术可靠性得到验证,同时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核能综合利用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中核集团结合用户需求形成了“玲龙一号”小堆、燕龙核能供热堆、高温气冷堆等固有安全性高、综合应用能动和非能动设计等的先进堆型,它们供热、海水淡化、制氢、工业供汽,靠近城镇或偏远岛屿布置各适其宜,将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