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暑气还未褪去。在山东省高青县,胜利油田高89—樊142井区,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首页 > 碳管家 > 碳排放 > CCUS > 报道 > 正文

胜利油田:捕集二氧化碳 实现增油近300万吨

2021-08-26 10:22 来源:工人日报 

立秋已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暑气还未褪去。在山东省高青县,胜利油田高89—樊142井区,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这里是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这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将向附近73口油井注入二氧化碳。

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通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胜利油田在建设无人值守10个注气站的同时,齐鲁石化目前已经完成CCUS项目地质勘探,为后续基础设计、项目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技术员王佳俊介绍,他们正在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工程,捕集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99%,将全部输往胜利油田,变废为宝。

此次中国石化启动建设的百万吨级CCUS项目,由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和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两部分组成。齐鲁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

在中石化胜利油田首席专家杨勇看来,如果没有樊142-7-斜4井组,就没有这个百万吨CCUS项目。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新型驱油剂,很早就引起了胜利油田研究人员的注意。杨勇他们发现,当地层压力达到一定条件,二氧化碳的密度和原油密度相当,就能够像水和酒精一样融在一起,也就是二氧化碳混相,二氧化碳和原油相融。

2012年,国内燃煤电厂首个CCUS项目在胜利油田启动。2013年6月,胜利油田地质人员选择位于山东省高青县境内的樊142-7-斜4井组试验,向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这个井组有6口油井、1口注气井。在现场试验的3年半时间里,6口油井始终处于关井状态,只有1口注气井在源源不断地注入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苦苦等待着地层压力的变化。不达到40兆帕,坚决不开井。这一等就是三年半。

2016年12月,在注入1.9万吨二氧化碳后,试验井组的油井地层压力终于升至40兆帕。杨勇果断决定油井开井,结果全部自喷生产,单井日产油由原来的1吨升为6~9吨,以日均产油5吨的水平稳产了两年,坚定了推广二氧化碳驱油的信心。

在胜利油田憋井的同时,2015年,中石化南化公司与华东石油局携手合作,由华东石油局液碳公司采用产销承包模式回收南化公司合成氨、煤制氢装置二氧化碳尾气,用于油田压注驱油,开启了中国石化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利用的先河。2020年,中国石化捕集二氧化碳量已达到130万吨,其中用于油田驱油的达到30万吨。

随着“双碳”经济的兴起,二氧化碳已不仅仅是驱油剂。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CCUS项目不仅能够帮助实现增加石油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高89—樊142井区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按照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计算,可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可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68万吨,可实现增油近300万吨。

长期关注碳中和的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范翔宇说,该项目捕集的是炼化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这对于山东地炼企业碳减排,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据悉,中国石化将力争在所属华东油气田、江苏油田等再建设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计划到2035年前后,年注入封存二氧化碳量达千万吨级,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全球正在运行的大型CCUS示范项目26个,年捕集封存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而目前我国每年碳排放数量达到100亿吨,全国首个1百万吨级消化能力对庞大的碳排放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在杨勇看来,目前制约CCUS大规模发展的瓶颈,还是气源和成本问题。随着全国碳市场交易市场的开放,CCUS或将迎来春天。

延伸阅读:中国石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重点实验室落户胜利油田


原标题:捕集二氧化碳,实现增油近300万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