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乡村振兴成为最迫切的战略任务之一。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是否振兴、能否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键。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乡村振兴对能源供应提出了更高且更多的要求。下一步,能源行业需立足农村资源禀赋,推进能源革命,为贫困地区发展社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动力和物质基础。
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2018年9月发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曾明确提出要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农村现代能源体系,不仅是建设现代农村经济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
那么,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应具备哪些特点?
首先是生态。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要求能源行业持续努力,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其次是融合,这是由乡村振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一特点决定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产业体系是多元的,能源供应同样需要多元、融合,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探索构建农村现代化能源体系的过程中,能源行业应从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服务三方面入手,挖掘乡村振兴所需的多元能源需求。
从能源消费看,当前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秸秆、薪柴等可再生资源在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用能中占比仍较高,但利用方式粗放,对农村生态和农民身心健康不利,不符合乡村“生态宜居”的要求。下一步,可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扩大电力、供暖、交通等用能领域清洁能源消费,构建清洁高效的农村能源消费体系,推动当地生态优化。
从能源供给看,农村能源供应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动力和支撑。目前,除电力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较为完善外,其他能源基础设施在农村未能全面普及。未来,可以有效利用农林等废弃物资源,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能源生产,构建绿色、安全、可循环的农村能源生产体系,一方面保障农村能源供给,另一方面为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
从能源服务看,当前,电网与天然气管网、热力管网等能源网络互补衔接有待提升。随着农村传统产业和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乡村企业用能和交通物流的快速发展必然催生更大的能源需求。因此,需进一步完善能源供应和运维网络,构建优质便捷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让电力继续发挥核心作用
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高。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在电力扶贫上取得了重大成绩。“光明工程”“农网改造”“农村电气化”“送电到乡”等政策措施的推出和落地,大大改善了农村用能条件。
在帮助农村地区增收等方面,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扶贫表现突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这些遍布贫困农村地区的“阳光银行”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被评为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扶贫投入少、见效快,光伏发电成本较大幅度下降,成为一些地方农民的一项稳定现金收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光伏新业态的兴起,为农民在本地就业创造了机会。在光伏扶贫开展的4年多时间里,资金、产品、金融服务都随着光伏下乡向试点地区汇集。
在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建设方面,电网建设功不可没。“十三五”以来,通过大力推进扶贫项目配套电网建设、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保障定点帮扶项目落地、支持贫困地区新能源开发等举措,我国基本完成了“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贫困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等目标。
在从“脱贫攻坚”阶段转入“乡村振兴”阶段后,电力行业仍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面向乡村振兴,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新能源技术、优化完善电网建设,同时发挥多种能源的作用,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在乡村振兴的契机下,继续推动发展光伏产业落地,一是对改善能源结构、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二是可以通过农村丰富的应用场景,促进光伏产品在技术上的深耕与突破,激发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
电网是能源转换的关键平台,未来,可以电网作为基础平台,以绿色低碳、多能互补、智能高效为方向,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推动形成以电网为基础,与天然气管网、热力管网等互补衔接、协同转化的能源设施网络体系,将能源行业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模式不断创新也同样重要。
以光伏扶贫模式为例。在我国光伏扶贫早期阶段,扶贫模式是把国家补贴资金直接到社区和农户。随着各地总结经验,这种模式调整为光伏发电的利润交给村集体企业,然后再通过公益岗位和扶贫济困方式分给贫困户。
这种改变实际上实现了三重效果:一是实现了“造血扶贫”的效果;二是通过项目来往,能源企业可以培育出培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能力;三是能源企业一般与乡村基层村两委做工作和推进联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两委基层组织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在乡村振兴阶段,农村能源运营模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并积极探索适应于多能互补的模式。借助创新模式,增强多元能源的衔接协调能力,突出能源专项特色,体现我国能源行业现代化、高质量、竞争力的总体要求。
让其他清洁能源有机融入
除了作为核心的电力,相关部门还需要纳入多种清洁能源,以构建现代乡村能源体系。
未来,生物质能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空间将明显增大。一方面,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作物,如秸秆、畜禽粪便和林业剩余物等,可就地取材,成本较低、效果好;另一方面,生物质能源生产效益转化与乡村生活需求直接相关,可接受程度高。未来,可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考虑开展生物质能加工站建设试点,对当地生物质资源实行统一开发、运营、服务和管理,发展以农林生物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为燃料的生物质供暖,提高农村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轻烃燃气也是未来乡村生活用能的重要来源。轻烃燃气是天然气田、页岩气田开采,以及石化厂、炼油厂、煤化工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伴生副产品。这种燃气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具有清洁环保、来源广泛且安全低价等特点,可使用其替代散煤。2017年以来,我国农村开始推广轻烃燃气,目前已在十余个省份推广,改变了村民传统能源利用方式。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速度加快,居民消费增加,生活垃圾也大量增加,如何处理垃圾成为乡村的大问题。近年,垃圾发电成为乡村新能源的生产方式之一。三峡、华能等能源企业开始布局垃圾发电领域,为城乡垃圾发电开拓了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未来,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和布局,垃圾发电在农村能源体系中将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