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的传统玩家们,最近都有点焦虑:互联网企业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在什么地方进来,进来以后对传统能源企业有什么挑战?
最大的疑惑就是会不会像金融行业一样,搞出个蚂蚁金服;或者再进一步,形成“BAT+抖音、快手、拼多多”,而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只能干瞪眼的“被管道化”。
这里我们不妨推导一下,互联网企业进军能源行业的抢滩作战,以及登录以后的攻防战,某种可能的战场态势吧。纯粹瞎说,大家就当看个热闹。
(来源:微信公众号“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为什么是现在?
首先需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各路互联网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百度、阿里、腾讯,都看上了能源这个行业?
我认为有三点:
其一、能源市场化
如果一个行业绝对封闭,而且进入门槛高度管制,比如烟草,那么互联网企业是不感兴趣的;如果一个行业是彻底开放的,比如零售,餐饮,那么互联网企业一定是早就进入了。
现在互联网企业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环节里,吃红利的边际效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了。所以需要迫切寻找新的增长点,那么介于封闭和开放之间的,尤其是正在开放的行业必然成为焦点。
金融就是其一,由于金融行业市场化的开放速度,相较能源行业更早一点,所以互联网企业先进入了金融领域。
能源行业也在逐步市场化,尤其是电力市场化,至少开放的预期还是明确的。和金融行业一样,分为批发侧的开放(比如电力市场交易),零售侧的开放(电力零售业务、分布式售电、充电服务、需求响应、储能参与调峰等)。
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是零售侧的玩法,点多面广,数字化平台的价值可以发挥。当然电力零售侧还需要区分2B还是2C,互联网企业可能更擅长2C侧。
其二、行业重心转移
整个能源行业从供给侧(批发侧),转向需求侧(零售侧)的大趋势很明显,过去能源行业是“重发输、轻配、不管用”,但是现在“用”这个环节越来越重要,综合能源服务都是在“用”这个环节探索。
这个趋势和移动互联网的逻辑是一样的,即“得需求者得天下”,谁能在客户需求满足这个环节做出创新,谁就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过去那种占有硬件渠道,就能吃遍天下的商业逻辑,已经不成立了。
其三、电力IT化的可能性
需要看到,无论是电信还是金融,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行业,一定是“以IT为主营业务”的。比如金融行业高度依赖IT,说白了这些行业本身就彻底的“IT化”,甚至是“IP化”,就是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是跑在IP包上面的。
电力原来的IT化水平较低,这是电力行业的物理特征决定的——电力核心业务是跑在电流上的。
但是电力行业也出现了明显的IT化趋势,主要是三方面:
1、数字化正在大规模的普及
从发电侧的“智慧电厂”,到电网侧的“智能电网”、“透明电网”,到配电环节的“配电物联网”,再到用电侧的数字化。而且数字化的普及从高压、中压往低压延伸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很像是IT化从高端人群(PC机、苹果华为手机),到中低端人群(荣耀、红米手机)。
2、数字化的普及带来新商业模式可能
由于千元智能机在中低收入人群中的普及,使得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比如抖音、快手、拼多多,都是在互联网老玩家的势力范围之外,硬生生拓展一块新的下沉市场。
10kV及以下,一直到负荷末端的数字化普及,一定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一定不是现在的透明电网、配电自动化的业态,而是一种类似电力抖音的,下沉市场的新商业模式,虽然我们目前还看不清那是什么,就像杭州的马云老师,3年前也没料到另一个杭州人黄峥,在淘宝的势力范围之外,在农村电商的下沉市场里,搞出了一个拼多多。
3、一次设备本体的IT化
前面提到的数字化,还是一种一次设备“附加”二次设备的叠加式IT化。但是一二次的融合趋势也在出现,就像马斯克要做脑机接口一样,比如一二次融合标准配电柜、固态电力电子器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能量路由器”可能叫法不是特别确切,因为电力系统还是跑在电流上的,路由器是跑在IP包上的,技术本质不一样。
但是未来电力系统可能逐渐IT化,甚至出现软件定义配电(或者电力)的趋势。电网的运行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可编程和柔性的。这种IT化将对电力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与需求侧、零售侧业务的结合,并产生新的商业业态,那是一种2M的商业模式。
围绕用户需求的创新可能
由于过去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发电侧寡头竞争、电网侧自然垄断的状态,而且以“普遍式的供电服务”为主要产品,甚至于没有把电本身作为一种可以按质定价的商品,导致对客户需求的漠视,其结果就是:在用电用能环节里,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就是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而电力或者能源行业,恰恰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举个最简单的案例,不少售电公司在给客户做“容改需”的服务,甚至是免费提供这项服务。这个用户需求本身很简单——修改计费方式,减少基本电费支出。在很多地方,许多用电企业根本不知道基本电费还有可调整的计费方式,甚至于去办理这项业务的时候,供电营业厅的员工还以各种理由不予办理。
这只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非常简单的需求,但是可能有相当数量的用电企业并不知道。电网企业自己的市场化公司当然没有动力为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所以这块就成了很多售电公司、节能公司的拉新手段,甚至有些做工商业储能的企业都把这块业务打包进去,忽悠成一个高科技的产品。
我们发现,类似的需求,在企业客户那里是海量存在的。
这里带来的是另一个趋势:企业服务专业化。
对企业来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非本专业的领域,寻求第三方专业服务:既然可以把餐饮服务外包出去,那么也可以把用电相关的服务外包出去。
未来可能出现一个企业级能源服务专业化的市场机会,而且这个市场需要各种专业角色——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满足多样化的能源服务需求。
所以这才是互联网企业的某种可能目标——一个围绕万亿级用电(用能就更大了)的B2B服务&产品市场,这个市场的最大效率,一定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当然还有B2C的服务市场,比如电动汽车,智能家居。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难道没看到么?否则国网为啥要搞电子商务平台,难道他们只是满足于企业内部报销流程电子化么?
要做B2B的平台,是有一系列制约条件的,最大的制约就是,谁能把这些客户的需求导流到某个平台上。
2B的流量和2C的流量是不一样的,大家眼馋的是流量背后的生态价值,但是流量的获得本身是需要巨大代价的——互联网企业在2C端的流量争夺战,那都是刺刀见红的。
2B的流量是非常难引流的,如果没有2B的流量,强大如BAT,也不可能把这个产业互联网生态做起来,个人认为这是它们目前没有大规模进军的最大障碍——没找到流量入口在哪里,还有就是长期流量的粘性问题等,这些都涉及到能源互联网商业战略规划设计问题,较为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
下篇我们从互联网进入金融行业的逻辑,来探讨互联网企业进入能源行业的可能路径,以及面临的困难。
原标题:互联网企业进军能源行业的路径与挑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