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无锡电力北斗综合示范区展示大屏的无人机巡线页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架无人机正在自动巡检220千伏红湖线。
今年,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技术支撑,选取无锡市经开区作为示范建设区域。在北斗综合示范区,北斗相关技术与无锡电网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了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
北斗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今年6月份,国网江苏电力建成全省37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这37座北斗基准站的具体分布和实时运行情况在无锡电力北斗综合示范区展示大屏上一目了然。
9月份,国网江苏电力完成省级北斗综合服务平台部署,可为江苏全省范围内提供实时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以及纳秒级授时等北斗服务,具备向江苏全境提供安全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服务能力,为无锡电力北斗综合示范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时间同步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电力系统大范围高精度测量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无锡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主任陈平介绍,“我们通过在变电站安装双模时间同步装置,实时获取北斗/GPS卫星准确时间信息,为站内保护及自动化设备提供纳秒级时间戳信号。”截至目前,无锡经开区内2座220千伏变电站和7座110千伏变电站已全部实现北斗/GPS双模授时,授时精度达到纳秒级。高精度、自主可控的时钟系统保障了变电站内自动化测量、保护、检测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保证电力基础设施稳定可靠运行是供电企业的重要责任。无锡供电公司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开展基础设施地质灾害监测。
“220千伏陶都变电站三维坐标矢量数据偏差在正常范围,预警状态正常。”11月1日,工作人员在无锡电力北斗综合示范区展示大屏上实时查看220千伏陶都变电站周边地质变化。该公司选取220千伏陶都变电站、500千伏利梅港里线等多处地质不稳定区域,分别布设变电站沉降、输电铁塔滑坡监测设备,全面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监测地表形变量,预警地质灾害。
“以500千伏利梅港里线为例,铁塔位于江阴某处山体上,加之区域地层松散,存在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一旦发生不均匀沉降,电网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无锡供电公司广盈集团物联网公司副经理沈超介绍。为此,该公司与国网思极神往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能力,针对变电站内沉降易发区域建立永久观测墩,安装北斗设备,部署监测软件。地质环境的位移、沉降等状态均纳入毫米级高精度监测,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监测数据传回监控管理中心。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可及时发出预警,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置,防止发生严重事故。
现场人员有了专属“北斗卡”
目前,基建、变电等施工现场主要依靠布控球进行远程视频监控或现场督查,但受限于图像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还需要安全监督人员在后台实时远程视频监控。而现场督查难以覆盖全部施工现场,存在管控盲区。利用具备北斗高精度定位功能的安全帽、工卡等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安全监控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作业人员、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对作业人员是否在工作区域、是否误入间隔、是否存在安全作业风险等情况进行全面、高效的统一监控,提升了管控效率。
“在110千伏东桥变电站基建施工现场,我们为所有现场作业施工人员配备了北斗工卡、北斗安全帽,可以实时获取施工现场人员位置信息,同时基于平台电子围栏功能对施工场所进行区域划分,结合人员定位信息,在相应作业区域实现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沈超在显示大屏三维地图上点击了一位现场施工人员的位置,并查看了他的历史作业轨迹。项目管理人员还可以依托北斗全方位监控基建现场车辆、机械、设备、环境,为工程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精益化管理水平。
此外,无锡供电公司联合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功能,系统优化现有无人机和移动作业终端配置,提升电网运维精益化、智能化水平。今年,该公司通过利用配置北斗模块的无人机及地质灾害、沉降监测等终端设备,减少了人员投入,节约了运维成本。
下一步,国网江苏电力将推进电力北斗精准服务体系测试验证,推动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该公司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高分遥感等,针对电网安全、能源互联网建设需求,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形成产品技术规范和应用规范,推动电网各业务应用智能化、数字化。
原标题:“电网+北斗”深度融合 打造综合应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