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进展飞快,特别是燃料电池堆的功率和功率密度持续提升最为明显,燃料电池企业之间的“比拼”愈发激烈。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氢电” ID:weixin-gg-fcev)
在11月27日,在2020高工氢电年会闭幕式专场的圆桌对话环节,由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主持,上海氢晨总经理易培云博士、中通轻客总工程师赵红光、爱德曼副总经理左涛博士、清极能源董事长钱伟博士、国鸿氢能副总经理刘志祥博士、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新源动力总经理刘常福、雄韬氢雄CEO熊云博士围绕“电堆之间比拼什么?功率大小和功率密度”、“大预测:价格下降幅度、功率密度提升速度”、“新政将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企业如何应对”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易培云:今年下半年,上海氢晨推出并展示了额定功率为150kW的电堆产品,这款电堆采用上海氢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平台化燃料电池产品技术,电堆额定输出功率为150kW,体积功率密度达3.5kW/L,额定功率下电转化效率可达到51%。在未来一段时间,上海氢晨的方向是把150kW产品的可靠性与成本做得更好。
王朝云:以明天氢能发布最新一代自主技术80kW电堆为例,明天氢能在掌握该产品批量生产工艺之外,还依托于中科院大化所燃料电池技术,已使该产品的体积比功率密度超过3.0kW/L,接近3.5kW/L。丰田汽车同类产品的功率密度为3.1kW/L,二代产品功率密度为4kW/L。我们认可丰田汽车的产品,出于对技术与科学的敬畏,所以我们一直对外称金属双极板电堆的功率密度为3.0kW/L,我们要“抱朴守拙”。
刘常福:目前匹配规模与商业化推广,新源动力电堆价格会是在“3”字头以下,我们追求的是产品品质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企业拼电堆功率密度的同时,我们认为不能盲目,一定要把产品打磨好及充分验证后,再在功率密度上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钱伟:今年下半年,我们推出了HO系列金属堆产品。其中HO100kW电堆额定功率输出为100kW,由330片单电池串联而成,体积比功率密度为3.7kW/L。根据清极能源自身的定位,明年我们还是做百千瓦的电堆,同时在可靠性上进一步提升。
刘志祥:目前我们的电堆功率密度能达到3.0kW/L,而后所推出的下一代电堆功率密度,能达到4.0kW/L。
熊云:我对氢能产业的前景比较乐观。我们应该朝着国际强企的目标迈进。明年,雄韬股份将提高自己的技术门槛。在商业计划上,到明年年底,公司计划投放市场的产品超过千台,同时将大幅提高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功率。
赵红光:我预测明年燃料电池整车将在一万台以上。其实无论是电堆功率密度还是电堆价格,不是由企业说了算,而是由企业的竞争对手说了算。
当前不同燃料电池企业对于电堆测试和评价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于如何计算电堆的体积和功率,不同企业之间也未达成共识,这就造成即使是同样的技术指标得出的最终结果却并没有可比性。
另从功率来看,只有在统一的测试条件、统一电效率下,得出的功率才具备可比性。但其实不同企业在测试燃料电池时,测试条件和环境都存在差异,所选定的额定电压工作点也不同,得出的功率大小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盲目追求电堆功率和功率密度的意义并不大,产品真实的性能才最有价值。
原标题:圆桌对话:燃料电池企业间的激烈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