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江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发布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重点工作。2019年徐圩新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个实体项目实现顺利送电。持续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全年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用户增加至1306家,完成交易电量87.12亿千瓦时,直接减少企业电费成本支出2.5亿元,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报道 > 正文

江苏连云港2019年完成电力直接交易电量87.12亿千瓦时 减少企业电费成本2.5亿元

2020-08-26 09:34 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江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发布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重点工作。2019年徐圩新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个实体项目实现顺利送电。持续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全年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用户增加至1306家,完成交易电量87.12亿千瓦时,直接减少企业电费成本支出2.5亿元,同比增长93.8%。

详情如下:

市发改委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重点工作

一、圆满完成2019年工作任务

(一)综合调度精准到位,思路谋划更加明晰。一是深化经济运行调度。按月监测提质增效指标及主要经济指标,按季召开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议,适时调整制定稳增长政策。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调度,有效保障能源市场供应充足、平稳运行。深入开展强优企业走访活动,梳理征集各类难题34条,分解交办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强优企业奖励金额3400万元。28家强优企业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8%。二是全面开展规划研究。编排年度规划目录清单,起草《统一市级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确定“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32个,组织力量开展研究,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切实提升规划质量,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请将打造我市“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等12条事项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事项。三是综合实施目标管理。按月开展省高质量考核指标评估调度,举办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专题培训班。牵头制定县区、板块考核实施方案和乡镇街道监测评价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市级部门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细则,确保全面客观反映部门年度目标绩效水平。

(二)重点任务高效落实,工作成果更加丰硕。一是全力以赴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充分发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出台《连云港市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支点建设的实施方案》,构筑“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支撑和行动支撑。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等7个项目入选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抢抓苏港融合发展峰会和苏港携手“一带一路”商机论坛契机推介连云港,推动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五年内为我市“一带一路”建设提供500亿元金融支持。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服务推动全省首家能源交易市场落户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之间贸易额累计达到103.2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6.1%。二是全心全意服务重点事项。连云港新机场初步设计方案获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和省发改委批复等12个具体事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G25新机场互通、赣榆港区防波堤二期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获省发改委批复。参与承办北京央企经贸洽谈活动,落实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1287.8亿元。专项债券项目申报有力,省下达我市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居全省前列。南城、赣榆新城两个污水处理厂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8210万元支持,资金额超过全省获批总额的1/4。推动25亿元盛虹炼化产业基金设立并顺利运作,全面服务并促进发行企业债券4支。编制完成我市市域铁路规划初稿,促进我市市域铁路加快建成运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印发实施《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等三个方面,设置具体指标18项,实施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147亿元。三是全面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工作任务,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获批为契机,积极推广复制成功经验,分解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复制推广的13项及借鉴的23项举措。强化跟踪督查,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调度工作、分析问题、研究举措。四是加快构建信用管理体系。荣获全省综合考评第一等次,2项工作荣获全省信用创新奖。创新推进行业分类“一网通办”式信用修复,为2000余家企业举办修复培训班,受理企业信用修复535家,通过贯标企业95家、创建省市级示范企业11家。出台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等制度13项,发布红黑名单2258条。评选“最美信用人”等 12类示范典型,举办全市“诚信汇聚力量”颁奖典礼,积极打造全市信用宣传新高地。

(三)创新步伐稳健有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一是推进经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分解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按季开展改革任务督查。推动碱业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出资程序和股权出资审计等工作。完成第三批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4家粮食企业顺利划转至农发集团,徐圩新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个实体项目实现顺利送电。强化特色小镇培育,东海水晶小镇、花果山丝路智能小镇上榜全省优秀特色小镇。二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政务信息化工作。全年审批、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3277个。审批清单在线率100%,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办理。简政放权,依法依规清理没有依据的审批事项。加强投资在线平台应用,实现在线审批无例外。开通“容缺预审”快车道,切实提升项目审批速度。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绩效评估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依托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不同安全等级和敏感程度的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实现数据开放精细化管理,推进政务数据集中向社会开放,我市公共数据开放工作全省领先。实施市行政中心机房重建式改造,实现政务网络安全保障提档升级。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组织申报获批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1484万元。编制《连云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四季农产品等3个物流园通过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规划评审。承办江苏发展大会重大项目签约成效显著,总投资100亿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和总投资40亿元的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在大会主会场签约。首创江苏服务“送政策、促融合、抓落实”务实模式,推进企业落地33家,签约合作企业55家,引进区块链企业3家。组织召开江苏省二手车进出口高峰论坛,积极推进自贸区二手车进出口基地建设。帮助罗盖特、正大、恒益粮油等企业申领粮食进口关税配额2.5万吨。正大天晴、天马网络等6家单位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13.44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网络零售额增长35%。

(四)重大项目推进有力,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一是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监测分析,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14%、12.5%,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民间投资强力攀升,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7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完成产业投资1195亿元,盛虹炼化一体化等383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工业投资过100亿元项目7个、过50亿元项目11个。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入选数量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对重点领域财政资金安排,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有序推进。补短板项目加快实施,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二是坚持狠抓产业升级。全年新增百亿企业4家,159家企业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四大药企进入全国行业创新力前五强。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平台动态项目数据库,累计申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项目5个。为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争取资金3.3亿元,争取杜仲氨纶、太平洋石英2018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投资计划3500万元。重点石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编制石化产业规划,协助开展石化产业招商,积极推进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3区、4区重大战略项目用海审批。联动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1个,全市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实现40亿元。三是坚持开展严督实导。注重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定期监测“国家重大项目库系统”项目进展情况,对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现场核查部分核准备案类项目,竣工验收政府投资项目12个。

(五)生态文明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更加牢固。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落实能源“双控”,源头把控能耗增量,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争取石化基地项目能耗指标单列,推动8个垃圾发电项目纳入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我市成功入围国家首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全面推进。编制完成全市分散式风电规划,推动赣榆海头燃机项目入选国家第一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加快灌云华能海上风电、华电赣榆LNG接收站等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工作,全年改造升级农网项目1327个,实现农网供电可靠率99.8%。获批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数量全省第一。二是切实优化能源结构。积极落实国家降价降费工作部署,两次降低我市一般工商业电价7.25分/千瓦时,全年为用户节约电费成本1.51亿元。持续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全年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用户增加至1306家,完成交易电量87.12亿千瓦时,直接减少企业电费成本支出2.5亿元,同比增长93.8%。全市非电行业煤炭消费量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连续三年保持下降态势。核电5、6号机组扩建项目顺利推进,7、8号机组扩建项目可研报告通过国家评审。全市20余家重点企业享受到核电直购电优惠政策,累计优惠供电量18亿度,优惠金额6800万元,有力促进田湾核电与我市互利融合发展。三是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积极开展油气管道隐患排查整治,保障中石化青宁输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顺利实施。妥善解决通裕天然气公司管线与连徐铁路施工交叉等问题,有效保障油气输送管道的平稳运行。做好重要时段能源保障及应急工作,千方百计保证城市居民天然气供应,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六)民生改善统筹兼顾,惠民举措更加务实。一是全面落实富民政策。编排富民增收工作要点,形成季度督查通报机制。加大富民创业兴业扶持力度,选树全市“富民带头人”29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积极申报2020年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举办中国(连云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研讨会。二是全面推动民生实事。实行民生实事项目季度专项督查通报制度,编排完成2020年度民生实事。开展“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出台《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乡镇建成率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全面支持惠民项目。扎实做好迎峰度冬天然气保供工作,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积极推进市妇幼保健中心、市中等专业学校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开展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竣工验收,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7875万元。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社会足球场建设、普惠托育、高尔夫球场清查“回头看”等专项行动。

(七)粮物储备协同并进,稳价措施更加有力。一方面,切实提升粮食物资储备保障水平。圆满完成十年一次粮食库存大清查任务,现场检查全市存储库点128个、库存粮食223.3万吨,工作质效获得省局高度评价。全年累计收购农民余粮290.1万吨,同比增加69.5万吨,为农民增收约2.3亿元。小麦最低价收购数量82.2万吨,位列全省第二位,再创历史新高。积极化解仓容矛盾,调度仓容近100万吨。搭建对接平台,推进粮食市场化收购,举办连云港稻米产销洽谈活动,签约销售大米11万吨。召开地方储备管理现场会,规范粮油储备管理工作。建立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数据库和物资保障应急体系,完成田湾核电5号机组装填料场内外联合演习物资保障任务。争取省级财政资金3086万元,推进1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排查整治粮食行业安全隐患214条。另一方面,统筹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合力做好日常价格监测,调整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印发《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实施细则》,创建“示范平价商店”20家,稳步提升价格调控合力。全年CPI累计上涨3.0%。完善并及时启动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6400万元,向市区困难家庭发放猪肉价格补贴46万元。贯彻落实清费降本减负政策,公布并动态调整《执行政府定价的价格和收费减免与优惠政策清单》。两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全力保供稳价,推动完成800吨冻猪肉的收储任务。完成市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96批次 1.2万余套。推动15条与青盐铁路平行的客运线路价格调整为市场调节价。规范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引入第三方审核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景区成本评估。依法开展涉案价格认定和价格争议调解案件599件,认定标的额4875万元。

(八)区域合作谱写新篇,内涵发展更加彰显。一是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不断加深。积极促进我市更好更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亚欧重要综合枢纽、长三角区域重点产业中心、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编制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我市行动计划,推进落实“三重清单”涉及我市重点事项。积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落地生根,排定跨市合作重大事项清单,切实加强与淮安、宿迁、蚌埠等地交流合作。高效落实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意见,开通连云港至淮安、宿迁、徐州的内河集装箱航线,打造淮海经济区最便捷出海通道,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二是南北共建园区发展行稳致远。围绕我市7家南北共建园区开展业务指导、合作交流等工作。我市共建园区普遍获得较好评价,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工业园进入全省综合考核前十,五家园区获得省级考核奖励5000万元。研究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与镇江市对接创建南北共建创新试点园区、特色园区的相关基础工作,我市六人荣获苏北创业领军人才奖。三是对口支援合作落实有力。参与编排实施年度援建项目12个,调度投入援疆资金近7000万元,其中80%以上向基本民生项目倾斜。统筹协调赴疆看望慰问我市援疆干部,组织后方单位赴霍尔果斯与对口单位进行交流合作。组团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第二十届青洽会、第六届西部优秀企业家江苏行活动,切实加快我市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深化与辽宁省营口市对口合作内涵,签订两市现代物流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通加密连云港港至营口港航线,积极落实苏辽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九)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实干氛围更加浓厚。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主动查找问题,主动承担责任,深刻剖析根源。面对面听取基层企业群众摆问题、提建议,梳理6方面24条改进措施。紧扣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动真格、出实招、抓落实,使主题教育成为机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的重要契机,实现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的双推进、同发展、两促进。二是强化协同推动。全体党员同志均能按照活动的要求,认真上好专题党课,积极参与专题学习研讨。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发改实际,努力做出特色、做出新意,带动全委党员干部参与、融入、推动活动的开展,保证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以知促行,做到知信行合一。三是着眼立行立改。开门纳谏虚心认领问题。制定领导班子征求意见工作方案,明确听取意见的范围、内容。梳理为民服务清单51条、问题整改清单23条,制定整改措施163条,目前已落实125条,切实以立行立改的效果取信于群众。

(十)队伍建设坚强有力,部门形象更加优化。一是抓日常学习,重服务质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科学制定中心组年度专题学习计划,累计开展集中学习活动15次,真正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发改各项工作之中。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开山岛、抗日山、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切实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完成党支部调整和改选,全面落实组织生活十项制度。全年开展党员志愿服务800余人次。二是抓廉政建设,促问题整改。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监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分层级制定责任清单。常态化开展专题党课、警示教育、主题征文等活动,推送发改公众号“廉政提醒”“发改廉政微讲堂”28期,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防火墙”。健全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健全重大事项报告、财务制度管理、外出请假报备等内部管理制度。台账式管理、销号制落实,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市委巡察反馈问题。三是抓形象提升,建过硬队伍。顺利完成机构改革转隶各项任务,全年提拔任用科级干部21人,轮岗交流40人,全委上下聚力干事的氛围更加凝聚。真诚真心关爱老干部,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年度政务信息报送量质并举,综合得分位居市直部门第一名。全年受理12345诉求852件,按时办结率100%,综合考核始终位列市直部门第一方阵。全年承办市政协提案67件,办理满意率100%,及时回复率100%,获评2019年度全市政协提案和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优秀承办单位。组织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市民、企业家、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常态化走进发改机关,发改工作社会贡献度、美誉度、认可度持续提升。

二、全力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

(一)聚焦产业投资,全力以赴攻坚重大项目。一是加快重大项目推进。紧盯1600亿元年度产业投资目标,确保335个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坚持领导挂钩帮办机制,开展“三抓三比”竞赛活动,组织好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坚持“一月一通报、双月一推进、季度一观摩、年终一考评”,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劲态势。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问题项目抓推进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进度滞后和未开工项目,逐一会办、制定务实可行的推进计划,确保因新冠疫情影响而滞后序时的项目尽快赶上进度。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加快实施总投资147亿元的32个重点项目,突出有明显创新示范意义的项目予以重点推动。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线上招商、“不见面”招商,确保招商工作不断档、不松劲。强化统筹协调指导各县区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优势,积极招引“三新一高”等技术层次较高的产业项目,加快储备、推进一批在手在谈项目,既抓好“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抓好“铺天盖地”的小项目。三是加强重大事项争取。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争取将我市更多政策诉求和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战略布局。围绕国家、省支持方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方面梳理包装一批项目,加大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和省支持资金争取力度,协调争取用地、能耗等指标支持我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连徐铁路、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

(二)聚焦高质发展,全力以赴深挖发展潜力。一是认真做好分析调度。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导致部分企业停产停工、市场消费停摆,给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加之国家统计局从今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核算主体将由“下管一级”变成“下算一级”。我们要加强经济形势监测研判,对照重点指标和序时进度,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精准调度煤电油气运等要素资源,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准备。二是做好规划编制。高质量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针对“十四五”期间我市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开展专题调研。及时确定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目录,推动各牵头部门依程序启动编制工作。年内确保形成规划纲要初稿,组织专家论证,征求各方意见,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三是切实优化投资结构。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有针对性地加大公共卫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加紧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项目储备。加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继续推进130个补短板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难题,提振民间投资信心。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领域项目建设。四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要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文化发展、社会治理等六个方面,聚焦薄弱环节,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梳理聚焦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特别是针对受疫情影响,全力攻坚脱贫,落实重点群体增收,咬住年收入6000元的脱贫标准。同时,做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的推进、监测工作。五是推动生态绿色发展。继续争取石化基地项目能耗单列,完善节能审查季报年报制度,严格控制能耗总量。切实加快核电机组供热可行性研究,整合片区热源点,实现高效供热,进一步降低地区能耗。切实加快增量配电网工作进程,做好后续项目审批服务。推动罗盖特热电和灌南宏耀热电尽快并网投产,确保完成全年“减煤”任务。积极推动我市境内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推动赣榆华电LNG接收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取得核准文件、实现开工建设。切实保障青宁线开工建设。进一步拓宽用气渠道。促成我市有关企业和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合作,保障全市天然气应用需求。

(三)聚焦转型升级,全力以赴优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落实现代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石化、新医药、新材料等关键产业取得突破,更大力度推进“中华药港”建设。加快推动冶金、化工、食品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绿色制造水平。要更加关注谋划建设5G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二是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围绕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定位,结合自贸区建设,加快发展物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全力推动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开复工,积极推动网络零售额纳入统计、应统尽统。着力推动5G应用、健康医疗等新兴消费业态成长,把疫情中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把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以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三是积极落实惠企政策。狠抓各类扶持政策协同落实。认真抓好“苏政50条”政策及《服务指南》152项服务事项流程、阶段性减免企业税费等政策落地落实,指导基层和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惠企利民政策措施,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协调各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充分调动信贷资源,切实保障我市重点产业以及重大项目资金供给。

(四)聚焦“一带一路” ,全力以赴打造发展高地。一是加大协调力度。持续发挥“一带一路”办公室职能作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年度重点工作。特别要抓住用好在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产生扩大出口渠道的机遇,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外贸政策工具,服务帮助企业履行和争取海外订单,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更有针对性地配合做好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工作,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确保份额不减少。二是做好向上争取。密切跟踪国家重大政策和行业发展重点、政策导向,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对口厅局沟通联络,利用好省支持连云港“一带一路”支点建设专项小组平台,重点抓好对外开放政策、跨境产业项目合作、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衔接,争取将我市的重大政策诉求和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总体布局,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三是强化工作体系支撑。参照省“一带一路”领导小组架构,成立标杆示范项目、自贸区与开放、综合交通、产业发展、人文交流等5个专题小组,细化工作目标,增强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重点培育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智库、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依托江苏海洋大学,建设“一带一路”研究院,加强与国内知名智库合作,重点加强中亚国别研究和交流。建设连云港“一带一路”全媒体宣传平台,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加强与相关国家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合作,讲述好连云港故事,传播好连云港声音,切实提升战略支点建设的影响力。

(五)聚焦改革开放,全力以赴推进落地见效。一是积极协助自贸区管委会引进国际考试、国际电竞、国际教育、结算中心、数字交易、区块链等符合自贸区产业方向的项目。与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外经所、江苏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完成连云港自贸区高质发展报告,并提交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28条新政策举措”,配合建立企业需求征集平台和办理信息反馈制度,围绕需求开展制度设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典型案例”培育库,做好市级以上创新实践案例培育,配合完成自贸区一周年各项评估工作。二是加快建设开放平台。加强与沿桥城市联系沟通,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信息网,优化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信息平台。围绕建立多式联运体系、创新贸易监管方式和“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争取国家级、省级试点举措在连云港片区开展先行先试,全力争取连云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三是统筹抓好重点改革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化工、钢铁产业空间布局,防止过剩产能、低端产能、落后产能死灰复燃。配合做好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化解工作,精准施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不见面服务渠道。推广政务服务网、“我的连云港”APP、“连易办”便民服务终端等不见面服务,提供电话预约办理和涉企审批事项代办帮办服务。

(六)聚焦创新驱动,全力以赴培育后发优势。一是发挥龙头项目创新引领作用。服务推进中科院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跟踪对接争取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项目概算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主动服务项目建设,配合中科院完成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加强上下游产业布局研究,规划建设燃气轮机产业园,加大关联产业和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实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培育行动,放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加快建设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连云港分中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实施省、市重点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工程。继续完善服务举措,推动28家强优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培育新业态新动能。围绕“三新一高”产业,强化细分行业研究,努力延长拓展产业链条。把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扶持物联网应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健康等领域物联网建设。三是打造军民融合优质平台载体。依托716研究所等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探索建立我市海洋创新产业园和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基地。组建军民融合发展专家库,吸纳一批相关领域专家,为我市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择优扶持兼顾经济与国防效益的融合项目,力争6个项目纳入省级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计划。切实加强企业培育,研究支持军民融合产业高质发展的措施,培育军民融合特色突出、支持国防军队建设作用明显的高端产业群,以产业集聚升级带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七)聚焦群众需求,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积极做好涉农服务。根据省乡村振兴监测指标体系要求,分解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和扶持资金,发挥示范区带动作用,切实引领我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年内完成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验收,做好乡村振兴中期推进及考核工作。切实加大农业、林业、水利领域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落地落实。二是大力推进民生实事。严格落实年度50件民生实事分解落实方案,积极推动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民生项目,要切实简化审批程序、特事特办、加快推进。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半年推进、年底考核,项目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定期组织会办民生实事推进难题。积极争取普惠养老服务、普惠托育服务等国家试点城市申报和建设,统筹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储备和申报。三是着力做好富民增收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强化全市层面工作统筹,对照富民增收六大行动,按季抓好工作督查落实,按序时推进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尤其要针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医疗卫生体系方面的问题制定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实施方案,切实增加服务供给总量、优化服务结构,促进服务规模和质量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

(八)聚焦信用提升,全力以赴助力环境打造。一是抓好整体规划。制定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完善应用政务信用信息系统,启动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建设,打造基于信用积分的“信易+”模式。加大与医疗保障、城市管理部门合作力度,提高归集效率,实现与市政务大数据平台深度对接,做好省联合奖惩平台应用,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双公示”数据的时效性、完整性、覆盖面。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完善政务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推动信用平台功能向县区开放,做好省联合奖惩平台应用,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三是抓好对企优质服务。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及示范创建,高标准完成示范企业复核评价。培育重点企业申报省级示范创建。常态化举办信用修复培训班,加大信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 “诚信汇聚力量”主题品牌,形成“守信最美”的社会新风尚。四是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规范开展信用承诺,推进信用审查、信用报告宽领域广应用。加快自贸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自贸区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平台,推进“信易贷”业务,优化营商环境。

(九)聚焦储备流通,全力以赴构建高效体系。一是健全收购储备体系。规范粮食收购秩序和收购流程,推进粮食收购信息化管理。推行优质优价收购,发展优质粮源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收购,全年完成订单收购、优质优价收购70万吨以上,收购农民余粮125万吨以上。推动粮食产销合作,举办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建立形式多样、长期稳定的省内外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全面加强储备粮轮换管理,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研究摸索应急成品粮油动态储备管理办法,常态化组织开展粮食应急保供演练。二是健全保供安全体系。严格军粮供应政策,保证军粮供应调拨、保管、供应等环节手续规范。落实军粮供应军民融合联席会议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监管。修订《连云港市军粮供应应急保障预案》,积极推进区域性成品粮油应急保证能力建设。严格实施物资情况日汇总、货源信息日梳理、驻厂情况日报告、物资发放严审批等四项制度,切实做好防疫医疗物资采购、储备、调运和协调等各项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医疗物资保障。三是健全粮物监管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要求,推动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强化执法保障,加强人防、技防、法防、群防等方面创新,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全年完成粮食监督抽检数240批以上,风险监测数200批以上,投资450万元加强市粮油质量监测所建设。

(十)聚焦价格为民,全力以赴强化保障能力。一是做好市场价格调控。继续落实价格调控机制,落实《连云港市价格调节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不断扩大价格调节资金的稳价惠民效用,充分提升平价商店功能。多措并举减税降费,完善减负政策目录清单和动态管理制度。继续关注民生价费,切实加强教育、物业及停车场等收费监管。二是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全面完成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落实环保差别化价格政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降低用能成本政策。及时联动疏导管道天然气和供热价格。进一步落实保障性住房价格制定和商品房价格指导政策,统筹做好全市旅游景区、交通运输价格工作。准确把握时间节点,加强农本调查动态信息报送,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调查任务。积极创新成本监审工作方法,高效完成重要商品和服务定价的成本监审工作。三是做好价格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区级认定机构组建工作,继续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协调区级政府和编制部门,争取早日设立区级价格认定机构。扎实高效开展涉纪、涉刑和涉政府事务的价格认定及复核工作。深入推进全市价格争议调处工作,持续打造价格争议调处特色示范点工作。加快推进价格认定规范和综合业务平台应用,努力实现价格认定案件全面网上运行。四是做好市场价格监测工作。狠抓监测数据质量,强化监测数据审核,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密切跟踪粮油肉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国内外重要工业品、农产品价格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价格波动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科学研判价格运行趋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