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战略,是基于这家企业的恐惧而诞生的,你越恐惧未来,越无法看到未来的精彩,越想着保持现在的地位,越容易被新生代挑战。
(来源: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昨天和某位设备制造商朋友交流,他问了一个问题:电网公司提出做综合能源服务,搞多能互补微电网,这些业务未来和综合能源发展方向到底如何?设备制造商的机会在哪里?
我想了下,给他打了一个比喻:
当年电信公司是做长途光纤通信网的,主要承载语音业务。后来有了互联网概念以后,中国电信上马了163数字通信网,做互联网信息传输。华为一开始做语音交换机和光纤传输设备,后来做路由器,网络交换机。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中国电信和华为主导,而是出现了阿里巴巴(外贸B2B起家)、搜狐(新闻)、百度(搜索)这样的脱离硬件的软服务企业。
华为基本法里提到过,华为的定位是设备供应商,所以至今华为好像也没做太多的内容业务。
而电信运营商的所有内容业务尝试,至今基本上都成效寥寥(比如中国移动重金打造的咪咕系列,任何一个咪咕拉出来,都是无法抗衡互联网同类业务的)。
我认为这也是电网运营商做综合能源的某种可能性。电网企业从电网投资运营,转向区域和园区能源网络建设(多能互补、微电网),以及一部分的分布式发电和节能资产,本质上就像中国电信从语音传输转向数据传输(数据网),还是在资产硬件层面的转型。
再往客户侧走100米,就不行了,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那是互联网企业的内容天下;对电网来说,那才是真正的综合能源“服务”,是软服务的创新。
至于设备商的最大机会,个人认为是在于行业向软服务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抓住从传统设备到智能设备的转型机会。
在整个电信行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传统的设备制造商倒下了无数,网络设备供应商如北电,阿尔卡特,贝尔;终端设备供应商,别说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就是不可一世的诺基亚,也倒下了。
电力设备制造商也分两类,给电网提供输变电设备的(类似北电),以及给电力用户提供配用电设备的(类似诺基亚)。
我认为后一类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因为智能化转型的速度会更快,嗅觉灵敏的施耐德、ABB、西门子这三大家,纷纷推出智能配电柜+云服务方案,其实就已经感受到这种趋势了。
施家的宣传文案是这样的画风(摘录自施耐德宣传PPT),你们自己感受下,他们自己把现在的傻瓜式配电柜,比作能砸核桃的诺基亚:
个人判断,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接入终端,终端上面安装了很多APP,每个APP连接若干个生活服务的场景。那么未来的智能配电柜或者智能逆变器,就是能源互联网的一个接入终端,未来可能也会安装若干APP,每个APP连接若干能源服务的场景,这就是施耐德认为需要第三代智能配电柜的原因,它对应的就是苹果智能手机。
那位朋友听完我的论述,说了他的观点:电信运营商还是有竞争的,所以推动互联网产业进步,而电网是垄断的,所以能源互联网推进比较困难。
个人觉得也对,也不对。对的部分就是在网络运营层面,电网确实是自然垄断的,用户没有选择电网运营商的权力,所以在电网侧的能源互联网是很难快速落地的。但是在用电侧,我认为和互联网的业态是一样的,并没有谁垄断了对用户服务的权力,而且随着售电市场的开放,这个规模巨大的企业能源消费市场,才是能源互联网未来的主战场——得客户者得天下。
我认为这才是电网企业骨子里的某种恐惧——你的客户,将不再是你的客户。未来你只能收过网费,而其他的热闹,将与你无关,就像中国移动眼睁睁看着抖音、拼多多的崛起,却毫无参与的机会一样。
否则,以国网公司2.6万亿元营收的体量,怎么会看得上一个2019年营收110亿元,到2030年才“号称”要达到3000亿销售收入的“综合能源服务”(一个到2030年,销售估计能占10%主业营收的业务,你说它很战略,只能说明这个业务重要,而不是体量很重要)。
电网综合能源的战略本质,是希望能通过综合能源业务,更多的在靠近用户的地方布局资源,更多的拉住用户,把优质的客户留在电网。
但是问题是,你在靠近用户的地方布局资源,投入重要的资产,就能拉住用户了么?君不见,中国移动把光纤都拉进我家客厅了,还送了我一个光猫,一个中国移动牌的机顶盒(从来没开过),我用电脑上网看腾讯视频、上淘宝购物,和你中国移动也没啥关系吧,除了给你交个“过网费”。
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战略,是基于这家企业的恐惧而诞生的,你越恐惧未来,越无法看到未来的精彩,越想着保持现在的地位,越容易被新生代挑战。诺基亚也曾经想不断转型,去做和苹果一样的智能手机,但是后来呢?
所以综合能源服务战略本质,不在于资产离用户有多近(比如所谓的园区多能互补,或者在企业里面的节能设备),而在于你能否提供客户需要的内容服务,是软服务。这才是得客户者得天下的核心,这才是电网企业能源互联网战略是否真正落地的核心,而不在于你布局了多少客户侧资产。
只不过,网络运营商,它的基因就是“亲近资产,远离内容”的,否则中国移动咪咕爱看也不会搞不过腾讯视频。这就是宿命吧。
回过头来谈新基建。根据发改委定义的新基建内容,不包含特高压和高铁,这两个是重要的基建,连接社会实体,而新基建的本质,我认为是为未来的智能化社会与智能化商业模式,构建一个新的软服务基础设施——连接非实体的数字化角色,比如一部智能手机,一个物联的洗衣机,所有的这些连接,都是一种抽象以后的连接。电网通过物理网络连接了一部洗衣机,而这部机器的所有数字化信息,都不通过电网,而通过未来的新基建去连接,比如5G。
我认为这才是新基建的核心:软服务、虚拟化、数字连接。发改委的定义:一是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如5G、工业互联网;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个融合,我认为是融合了抽象对象(一部联网的智能洗衣机)、数据(洗衣机的信息)、服务(洗衣机相关的服务);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即支撑上述技术的研发平台等。
所有的新基建,都不是链接实体的大、厚、重的老基建,而是致力于连接智能化时代虚拟实体的ICT,其背后都是软服务的创新。
所以,新基建视角下的综合能源,不是建几个带储能的5G基站,而是如何把5G、数字化服务和智能设备升级融合起来,一方面是挖掘更多智慧能源服务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实现线上线下的能源服务智能融合,更精确的配置服务和能源资源,也都是软服务的创新。
想象一下诺基亚时代,以硬件为核心的智能手机和导航体验,以及苹果手机上高德地图的智能导航和人车机的智能融合,再畅想一下5G时代更深度的融合——自动驾驶,你就能体会新基建的魅力所在,这和老基建催生的福特汽车,似乎没啥关系了,新的时代是特斯拉和高德大数据的天下。
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那个智慧综合能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