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什么
农村现代能源体系的内涵,从能源消费侧来看,就是要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提高用能效率,构建清洁高效的农村能源消费体系,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农民能源消费升级;从能源生产侧来看,就是要有效利用农林等废弃物和光伏等天然资源,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能源生产,构建绿色安全的农村能源生产体系,保障农村能源供应,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从能源服务侧来看,就是要通过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源供应和运维网络,构建优质便捷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普遍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农村能源供应与现代能源体系要求相比,尚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为:
从能源消费侧来看,一是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但仍以煤炭为主。近几年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升,但受制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以及农村劣质散煤监管难、用能成本增加等影响,农村能源供需平衡短期内仍主要依靠煤炭。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我国农村生产生活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到38.41%,农村能源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二是能源消费持续升级但用能效率普遍不高。以煤改电取暖为例,虽然农房节能改造可大幅降低取暖能耗,但由于一次性投入较高影响改造推进进程,用能设备尤其是取暖设备选型的差异导致设备效率参差不齐,农村生活用能效率普遍不高。
从能源生产侧来看,一是农林等废弃物大多用于还田,能源化利用潜力未充分挖掘。以河北省为例,农村生活用能总量约为1400万吨标准煤,经测算,生物质可利用资源量3004万吨标准煤,理论上生物质资源总量能够满足本省农村地区全部生活用能。但受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认识不到位、原料供应价格上涨快、市场化程度低等影响,能源化利用潜力未充分挖掘。以秸秆为例,该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但近2/3的秸秆用于还田,目前该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率仅为6%左右。二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增速大幅放缓。受补贴政策调整、新能源欠补缺口、全额消纳压力等因素影响,今年新能源装机增速大幅下降。以农村优质新能源光伏为例,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114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减少53.1%,其中农村常用的分布式光伏装机新增容量降幅超过六成。
从能源服务侧来看,农村能源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但仍与城镇有一定差距。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约束,农村能源基础设施与城镇仍有较大差距。农村电网部分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长、负荷重,导致用户端低电压;部分农排线路线径较小、配变老化,导致农排电网薄弱。天然气和热力管网规模化供能特点与农村分散式居住特点之间矛盾尚未解决,集中供能在农村覆盖面仍较低。同时,目前政策对农村新能源的后期运维团队、运维资金来源等尚未明确,服务市场仍存在标准缺失、准入门槛模糊、人员资质参差等问题。
如何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我国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下,从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措施引导三个发力点持续发力,逐步建成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深度融合的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在顶层设计上,按“示范建设期、体系定型期、全面建设期、可持续发展期”四个阶段制定发展路线。结合乡村战略实施路径和进程,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能源发展问题,现代农村能源发展可按“示范建设期(2020年)、体系定型期(2021年~2022年)、全面建设期(2023年~2035年)、可持续发展期(2036年~2050年)”四个阶段进行。明确各阶段农村清洁煤在散煤占比,电能在终端能源比重,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机制保障等建设目标以及区域环境治理、能源利用效率、普遍服务水平、产业带动能力等效益目标,逐步构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在政策制定上,通过“决策支撑、资金保障、科技创新”三个系统进行扶持。一是建立“规划引领、因势利导”的决策支撑系统。统筹农业、水利、电力、林业、住建、科技等部门,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度、农民消费能力等条件,统筹利用各类清洁能源,在符合清洁利用标准的基础上,加强经济性、稳定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论证。二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资金保障系统。积极稳妥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化竞争,优化发展规模和结构,提升相关补贴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减轻公众的消费负担。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实施补贴资金“资产证券化”、优先支持相关企业发行等额担保债券等方式,完善绿色能源金融服务供给机制。将PPP等建设模式引入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能源服务站、多能互补等农村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建立“技术驱动、集聚合力”的科技创新系统。加大对农村用能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村能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带动农村能源产业链创业发展。
在实施引导上,从“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服务”三个维度精准发力。
能源生产上,促进清洁能源生产,打造农村生态产业链。提升农林废弃物等能源化利用优先级,制定针对生物质特点的环保建设标准,在畜牧业科技园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探索推进畜禽粪污、秸秆、病死畜禽、农田残膜、农村垃圾等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进一步规范分布式能源并网运行模式,鼓励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电站配置储能设施,提升电网调度能力和消纳能力。
能源消费上,降低清洁用能成本,推动农民能源消费升级。在居住率高经济基础好的聚居型村落,采用“空气源热泵+水蓄热电锅炉”集中式供能方式,打造电能“生态村”。在居住率低生物质资源丰富的聚居型村落,采用“生物质颗粒物加工站+清洁炉灶”集中式供能方式,打造生物质能“生态村”。因地制宜推广被动低能耗农宅,加强农宅节能宣传,加大“双代煤”农户和贫困户的农房节能改造补贴力度,培养农民建筑节能意识,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
能源服务上,提升农村能源普遍服务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域规划,提升天然气管网和热力管网覆盖范围,加快集中供能方式向农村地区延伸。在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中,推进分布式电网和集中式电网同步建设,发挥不同能源在季节、天气、地域上的互补作用,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源网荷储用”协调发展的能源互联网。
(作者分别系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发展研究中心政策与战略研究室主任、主任工程师和专责)
原标题:乡土中国“能”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