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工作部署,在全面完成集体企业重组整合和改革改制,有效提升集体企业两个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本地区工程安装、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农电服务、电工电气制造等集体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按照改革发展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坚持有所

首页 > 输配电 > 电力市场 > 电改 > 评论 > 正文

干货|国网山东公司探索集体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2018-05-23 11:14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 刘伟生

近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工作部署,在全面完成集体企业重组整合和改革改制,有效提升集体企业“两个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本地区工程安装、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农电服务、电工电气制造等集体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按照改革发展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规划、缜密实施、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业务布局的优化调整。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发挥既有优势,努力实现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竞争,为集体企业创新培育增量。

集体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电网集体企业改革探索实践时期,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发挥主办企业的主导作用,做好广泛调研,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抓好系统内企业改革的部署组织实施、问题处理等工作,积极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做好改革的超前引导和善后疏导等工作,为系统内其他地区的集体企业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发挥优势打造核心产业

近年来,公司在集体企业规范管理方面,先后开展了“3231”工程和“三强一创”工作,各级企业的经营、财务、人资等专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经济效益持续稳定,但受客观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公司集体企业存在管理粗放,机制不活,核心竞争力不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急需提高各专业管理水平。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相继完成了集体企业重组整合、改革改制、平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工作和僵尸及亏损企业清理处置工作。在重组整合工作中,大力清理三级投资,实现同一主办单位下集体企业“两级法人一级管理”的治理结构,形成“两级产权、两级平台”的治理结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审核备案的平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工作方案和僵尸及亏损企业清理处置工作方案,2017年完成部分企业子改分工作。

集体企业的优势分析

公司集体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具有较大的规模和体量,在电力工程施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技术水平的优势。多年以来,公司集体企业为抗击自然灾害、提供应急服务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主业减员增效、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作为承载和缓释各种矛盾的载体,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电网工程建设、农电业务委托等工作中发挥着支撑功能,已成长为公司发展的“第二梯队”,长期的业务积累使集体企业在目前承接主业相关业务时具有一定优势。

二是优良的资质资信。公司集体企业普遍拥有较高的资质等级,这在竞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以施工安装类企业的承装资质为例,公司集体企业中具备承装电力设施许可一级资质的3户,占全省一级资质企业的33.3%;具备二级资质的34户,占全省二级资质企业的59.6%;具备三级资质的74户,占全省三级资质企业的38.3%。相比而言,系统外施工企业主要以三级以下(四级、五级)资质为主,整体落后于公司集体企业。

三是规范的管理优势。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和规范管理,公司集体企业整体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进一步突出,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投资链条进一步缩短,专业管理进一步规范,为电网建设和公司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持续加强集体企业管理和深化改革打下了较好基础。

四是充足的现金保障。相比社会企业,公司集体企业现金流充足,财务费用低,应对市场冲击能力强。

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

集体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长期积累的结果,在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两个转变”,创建“两个一流”,实现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四化”发展进程逐步提速,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进一步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在分层分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瘦身健体、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发挥既有优势、改革盘活存量、创新培育增量,使集体企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更加突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品牌效应更加明显,最终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发展目标,分类施策,稳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

改革方案的实施步骤

一是深化改革工作实施步骤。2017年6~11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组织召开研讨会、布置会和培训会,宣贯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各专业部门分类形成工作指导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布置。指导各单位分类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核心业务企业人力资源规范管理工作方案、维稳预案、风险评估报告。在审核完善各单位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公司相关工作方案,并报国家电网公司。

具体实施上,从2017年12月开始,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相继开展了“僵尸”、亏损、产能过剩、参股等集体企业处置,加强同一地区同类业务重组整合等工作。2018年底前,完成施工、设计、监理和农电服务等企业的重组整合和相关分公司设置工作,完成人员安置和配备等相关工作。同时,按照“对外转让、清算关闭、重组整合”的顺序,完成后勤物业、电工电气制造、信息通信、发电(含水电和新能源发电)、技术咨询及调修调试、房地产开发、物资供应、招标代理、劳务代理、抄表服务类非核心业务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

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实施步骤。按照计划,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将完成组织体系规范和监管机构调整工作,理清各级主办单位、各级企业、企业内部机构、工作岗位的管理职责和管理界面。制订监管制度体系框架,强化专业监管制度建设,构建统一规范、上下贯通的监管制度体系。

三是调整完善,根据实施方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在2019年6月底前,配合深化改革,调整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调整各级主办单位和各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加强施工、设计、监理和农电服务等企业人员配备,完善“三定”标准,提升资质业绩、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服务电网的支撑保障能力。在2019年底前,根据定员定编方案,优化精简后勤物业、电工电气制造业务的从业人员,基本实现非核心业务市场化、人员外部化。

四是分类深化阶段,2020年底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将完成主业市场型单元和外部市场型单元的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格局,构建较为成熟的两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2020年底前,完成剩余非核心业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明确主办单位的股东职责,以“管资本”为主,退出企业的具体运营。

集体企业核心产业发展目标

施工安装行业,到2018年底前,实现“一市一公司”的目标,打造“17+2”优势企业。瘦身健体改革后,2020年左右实现年户均年营业额达5亿以上,一级总承包资质6家。

发展重点:一是深化重组,全面整合施工力量。通过对施工企业深化重组,压减企业数量,剥离非核心业务和不良资产,精简从业人员,整合施工力量,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界面,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整体施工能力。二是夯实基础,打造持续发展基础。突出主业工程、客户工程业务的主体地位,推行分公司运营模式,通过施工承载力分析,科学管理工程承揽和施工,持续提升人员素质,升级专业装备,提高为电网建设服务能力,打造能力过硬、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管理精益的电网建设“第二生力军”。三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新兴市场形成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主导权,推广施工新技术,通过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特性,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勘测设计行业,到2019年,勘测设计行业年营业额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力争达到2家,2000万元以上达到4家,拥有勘察设计乙级资质以上的4家,设计水平大幅提升。

发展重点:一是提升设计企业的资质和人员素质,增强电力设计集体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以业务为中心,优化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与其他集体企业共同形成在勘察设计、工程造价、施工、设备等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整合优势和集成能力。三是尝试拓展共享设计库,加深对细分电力市场典型设计的研究,发挥设计的“智库”作用。

工程监理行业。2018年底前,完成该类企业的重组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经验和在社会中良好的声誉,2020年左右总体年营业额达到3.5亿,团队建设达到华东地区前列水平。

发展重点:一是引进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能力。二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业务区域整合,提升总体实力。三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将全公司该类企业整合为1户,提升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水平。

供电服务企业,立足于解决农电用工问题,以供电所业务和电网其他非核心业务受托为重点,逐步提升为电网主业的供电服务水平。

发展重点:一是在该类企业后续发展中,提高专业化水平,规范农电用工管理,加强农电用工队伍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供电服务业务承载能力和员工队伍专业水平。二是理清与施工安装类集体企业在工程承揽方面的业务界面,以业务为依据,加强该类企业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员工作,逐渐解决农电用工历史遗留问题。

稳步推进做强核心产业

施工类集体企业在电力系统内、外市场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在优化业务布局,整合市场资源的基础上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为电网建设和发展服务。

施工企业发展战略方案

山东电力系统施工类集体企业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各市级层面的企业,拥有相对较高的施工资质,能够承揽较高电压等级的基建和维修业务,在电力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二是各县级层面的施工企业,大多拥有三级以下承装(试、修)资质。对这两类企业,结合国家电网的文件精神,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在同一家法人企业内部以分公司或事业部形式分别采取发展型战略和多样化战略。

首先,以主业工程为主的市级企业采取发展型战略。市级施工企业因为具备较高的施工资质和较大的资产规模,是电力系统主业工程的主要承担者,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根据国家电网1081号文件精神,市级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全市资源,进一步提升施工资质,并通过加强管理,专注做好电力系统的基本建设、大修技改等主业工程业务,成为国家电网建设和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采取发展型战略,要求增加投入,提升质量和运营效率,组建电力施工领域一流的技术队伍和管理团队,为保障电网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作出贡献。

其次,以客户工程为主的县级企业采取多样化战略。县级施工企业一般具有三级及以下以上施工资质,主要从事电压等级较低的配电网以及维修、业扩和政府工程业务,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此类企业适合采取多样化战略,可以较好发挥在客户工程子市场的现有优势,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努力拓展新能源、新技术应用市场,在汽车充电、轨道交通建设、风电建设与维护等方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对施工类集体企业科学分类、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拟在合理评估各地市施工企业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人员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整顿激活、对外转让、合并整合相结合的方式,以各地区市级层面施工企业为基础,把各地区的施工企业整合为一家资质水平较高、治理机制有效、业务布局合理、人员规模适当的电力施工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把施工类集体企业打造成在主业工程领域竞争优势明显、服务能力一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现代化施工企业,成为电网建设和维护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在客户工程领域市场份额高、品牌效应好、成长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新兴市场形成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主导权,为进一步走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2020年,施工安装行业年营业额上5亿以上企业力争达到22家,一级总承包资质6家,主业工程市场总收入达到125亿元,业扩市场总收入达到75亿元。远期内,推进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将施工类集体企业打造成产权明晰、治理规范、决策科学、机制灵活、竞争力强大的现代化施工企业。

发展重点,一是剥离非核心业务和不良资产,突出主业工程、客户工程业务的主体地位,发挥电力施工、维护、升级的技术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源整合,压减企业数量。二是对以客户工程为目标市场的施工企业,培育市场份额高、品牌效应好、成长能力强的市场主体,探索逐步实现与主业的剥离方式,达到减人增效的目标。三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新兴市场形成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主导权,推广施工新技术,通过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特性,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战略方案的保障措施

加强管控体系建设。在深化重组整合、优化业务布局的基础上,按照行政管理与产权管理相结合、监管与内控相结合的原则,规范施工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组织体系;根据业务性质和各层面实际情况,分类分层重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以资本纽带关系为脉络,资产经营平台管理为主体、子公司专业化管理为补充、产权清晰、机制健全、管理到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施工集体企业管理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实现各级企业的自驱动发展。

组织体系方面,一是调整完善组织结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标准,将施工类集体企业分成主业工程及客户工程两类施工企业,分别确定不同的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对于主业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围绕主业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统一的机构设置标准;而对于客户工程施工企业,强化用工总量和薪酬总额控制,实行灵活的激励制度,确保因事设岗,人尽其用。二是根据市场定位构建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对于电网强关联类企业,作为主业二级单位进行管理,采取“管人、管事、管资产”为主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对于市场化类企业,采取“管资本”为主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定期滚动修订相关制度,确保制度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当前需尽快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废旧物资处置、财务报销、营销激励与考核、工程管理、单项工程核算等相关通用监管制度。

安全管理方面,要不断加强各类集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有效防范隐患风险,确保施工企业保持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一是明确主体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施工单位及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强化本质安全管理。二是完善施工类集体企业安全组织体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以切实提高安全技术决策和安全工作指导的能力,做到对安全问题防患未然、出现安全问题迅速应对,提高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掌控。设立独立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现对施工企业安全问题的实时监督。建立健全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使安全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反馈给相应安全专员,实现早发现早处理,以求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最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切实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和安全绩效考核,确保落实各层安全责任。三是加大全生产基础管理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切实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安全的生产环境,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四是加强施工类集体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此外,要规范安全管理例行工作,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经营管理方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审计监督,开展工程款清欠工作,降低坏账风险。

财务管理方面,实现管理集约化,强化监督机制。改革重组后,施工类集体企业的业务组织形式以分公司或业务单元为主,各分公司或业务单元实行独立核算。财务管理模式由市县集中办公式管理向公司平台集约式管理转变,会计核算模式应由一人以账套为单位核算向多人分科目核算转变;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应由单一主管会计向主管会计和各科目会计结合转变。综合提高集体企业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税务筹划等财务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并有效建立各会计间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全面梳理工作流程,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核算精细化水平,加强全过程审计监督。

持续优化业务运营

基于目前施工类集体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鼓励各单位尽快转变经营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企业活力,提升经济效益。

在业务承揽方面,加强自己的业务竞争能力,逐步减少对主业的依赖程度。

一是整合各施工集体企业的营销资源。依托企业自身优势建立用户工程市场信息汇集渠道,及时提供用户工程信息,以利于开拓外部市场。同时协调各部门建立一条集营销服务、前期策划、设计、施工于一体的全过程服务链条,为用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服务。

针对市政工程和大型客户工程项目,实行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服务。建立客情信息交流反馈系统,落实工期、质量、售后服务承诺机制,开展重要客户定期回访制度;建立热线电话、微信平台等接受客户投诉和答复的渠道,提高客户安全感、信任感,维持好客群关系;主动收集客户反馈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及满意度,及时改进服务方式方法,主动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二是探讨施工安装企业跨地区投标、施工和结算的协作程序。通过跨地区投标巩固公司集体企业整体市场占有率,通过跨平台企业借工和规范对外劳务分包便利异地施工,通过相互轧差结算节约工程管理成本。

三是推广工程总承包和联合体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是电力施工企业承揽用户受电工程最适宜的模式,最利于电力施工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一方面可增加电力施工企业得赢利点, 减少界面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减少产业链企业数量,降低用户成本,实现双赢效果。为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鼓励集体企业特别是施工安装企业积极提升企业现有建筑安装专业资质等级,同时积极申办勘察设计资质,增强工程设计能力,以客户利益和成本控制为导向,推广典型设计和标准化设计,提供个性化选型设计,实现业务领域的前伸后延,更好支撑和拓展工程总承包,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在业务运营模式方面,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规范业务,提高效益。

一是规范业务承揽与工程分包。结合公司施工类集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分核心与非核心业务,重点规范业务承揽、工程分包,大力推广劳务分包,通过招标或协议等方式,与分包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此建立劳务外包供应商名录,制定劳务分包与工程分包质量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做好专业化管理工作,明确分包范围。加强施工一线专业管理力量,通过市场竞争,参与区域内工程的施工、维修任务,提高核心施工力量的基础上,加强施工技术支撑和现场统筹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核心技术自建率,适度考虑分包方式组织施工生产,核心工程采取自主施工和劳务分包方式,核心与非核心工程专业分类,同时提升专业化、技术工艺、施工装备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激活企业活力。

二是加强对分包业务和资质上的分析和界定。核心业务不得专业分包,土建等非核心业务要严格控制分包比例进行适度分包。严格分包商要求,培养骨干劳务分包队伍,将其纳为日常管理,全面实现“同进同出”,合理配置骨干劳务分包队伍安全设施配置,做好施工现场停送电管理、交叉跨越施工、工序转接、临近带电作业人员安全措施和施工机械安全措施,确保关键、重要节点作业现场监督到位。借鉴成型经验,做好分包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五是做好分包工程的招标管理。招标管理要有明确的评审程序,评审工作遵循先技术、商务,后价格的顺序进行,招标评审前,核验分包队伍各项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真伪,抽查项目经理、资质和各类许可证要求的各类人员证书,确保资质合法有效。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员工竞争机制,优化用工方式结构,结合劳务分包、业务外包等经营模式的转变,减少施工企业用工总量,合理招聘必需的专业人才,置换和优化社会用工队伍结构。优化薪酬分配方法,健全各级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发展的薪酬分配方法和各级激励机制应以贡献度为主要考核因素,兼顾薪酬的内部和外部公平性,使其既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也能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标准,便于集体企业吸引实力型人才。

集体企业拓展光伏发电的业务路径

光伏发电项目特别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为一项“朝阳产业”。与此同时,电网集体企业正步入以优化整体产业布局,优化业务配置为重点,深化重组整合,实现瘦身健体的关键时期,发挥核心业务优势和既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光伏云平台,积极参与光伏发电产业对集体企业拓展新业务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光伏发电项目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为一项“朝阳产业”。与此同时,电网集体企业正步入以优化整体产业布局,优化业务配置为重点,深化重组整合,实现瘦身健体的关键时期,发挥核心业务优势和既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光伏云平台,积极参与光伏发电产业对集体企业拓展新业务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集体企业参与光伏产业分析

首先,行业优势。集体企业作为国网公司下属企业对光伏发电项目的理解更为准确,设计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和生产制造的相关产品更符合供电公司要求,可以及早与供电公司进行对接,针对电网要求及时对光伏发电项目作出调整,解决光伏发电接入难的问题。同时,集体企业在信息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更及时更准确的获取一手信息,更清楚电网需要的产品和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其次,产业优势。各地市集体企业基本涵盖了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产品制造等各个领域,产业链齐全,资质高,并且业绩好,企业品牌知名度高。另外,鉴于集体企业自身的社会使命、服务理念,使集体企业在质量、安全和服务上远远强于普通私营企业,能够做到让用户放心,无后顾之忧。

第三,平台优势。集体企业有投资平台,有设计、施工、监理和产品企业,即使投资建站也不需要新设企业,仅需工商注册中增加售电业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5-10人团队进行光伏发电项目的运作。

不过,集体企业也存在一定是“短板”。例如,市场意识薄弱,新兴市场捕捉能力差,进入慢;科研实力薄弱、人才不足也阻碍了企业进军新领域的步伐。在管理方面,人、财、物严格的集约管控,造成集体企业在决策、经营方面的约束较多,自主性较低,使得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以及经营的灵活性降低,进一步降低了集体企业对光伏发电等新兴市场的反应能力。在成本上,由于需要对屋顶光伏承重力等进行分析,安全防护高于普通施工企业,造成集体企业成本高,无价格优势。

分布式光伏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产业,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光伏前景美好。隶属于属于国网商城的光伏云平台,主要作用为整合光伏发电产业链,将光伏发电搬上互联网,将光伏需求者和光伏商家成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光伏“顺风车”。同时,光伏云平台利用融资功能,使得社会闲置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也可以进行顺利的实施,从而打造光伏发电产业的“互联网+”平台。

一方面,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是集体企业的强项,延伸到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比较容易,所以集体企业应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好光伏云平台这一工具,参与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监理,难度小、见效快,可以积极参与,由于运维只能参与超过500千瓦及以上的项目,投资建站需谨慎。另一方面,集体企业最适合参与光伏发电产业的设计、施工、监理、光伏相关产品设备生产销售等环节,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集体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将现有产品升级为光伏用开关柜、变压器、光伏用计量箱等设备,扩充产品类型,提高盈利能力;并根据光伏云平台的信息回馈,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

此外,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更为直接的参与光伏发电产业的模式,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以带动设计、施工、监理和光伏变压器等相关产品,社会上光伏发电企业大多采用的模式为投资建站及施工建设。

集体企业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可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并具有技术优势,例如,投资者为屋顶产权所有者和收益所有者,建设者为集体企业可以帮助办理前期手续,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甚至后期运维。屋顶产权所有者出租屋顶,投资者为集体企业是光伏电站的所有者和受益者,可以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和后期的运维。

原标题:干货|国网山东公司探索集体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