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资源三种收益”的市场化提速——全面塑造虚拟电厂发展的“齐鲁样板”4月11日,记者走进国网山东营销服务中心,只见大屏幕上20家虚拟电厂的实时调节数据正不断跳动。这是国内首个现货市场模式下的省级虚拟电厂服务中心,自2025年3月获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山东能源监管办批复以来,正

首页 > 火电 > 电力市场化交易 > 报道 > 正文

市场主体两年增长150%!山东虚拟电厂爆发式增长从何而来

2025-04-25 11:07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莫非 叶涵 陆媛

“三类资源三种收益”的市场化提速

——全面塑造虚拟电厂发展的“齐鲁样板”

4月11日,记者走进国网山东营销服务中心,只见大屏幕上20家虚拟电厂的实时调节数据正不断跳动。这是国内首个现货市场模式下的省级虚拟电厂服务中心,自2025年3月获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山东能源监管办批复以来,正全面塑造着虚拟电厂发展的“齐鲁样板”。

山东是全国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2024年,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16亿千瓦,占比超过煤电。当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装机及发电量增量“双主体”,带来供给侧结构快速调整,随机性波动性增加,电力平衡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2024年4月,随着《山东电力市场规则(试行)》出台,虚拟电厂被明确赋予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可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需求响应。

政策破冰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虚拟电厂市场主体的爆发式增长:从2024年首批8家到2025年4月的20家,聚合容量274.8万千瓦、调节能力55万千瓦,13家常态参与现货交易,参与现货交易的数量、规模国内领先。

“改革前沿”持续攻关

破解三大考题成就典型经验

在济南能源投资集团会议室,企业负责人正在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电力”)工作人员探讨最新的负荷预测模型,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行,提高虚拟电厂的整体运行效率及经济效益。

尽管山东已实现13家虚拟电厂常态化参与现货交易、累计结算费用超700万元,但直面虚拟电厂在全国推广过程中的共性难题,这片“改革前沿”仍在持续攻关。

考题一:如何破解收益不确定性?

虚拟电厂中,聚合商经电力市场交易、需求响应激励、容量市场收益等方式获利;被聚合资源则靠节省电费与获补贴、售电、辅助服务补偿等增收。然而,“算不清一度电的收益”,仍是虚拟电厂聚合用户的普遍困惑。

当前,山东正在试点现货模式下的“基线+浮动”收益核算机制——以过去5个同类型典型日用电数据为基线,超出或减少的部分电量按现货市场实时价格与中长期价格的差值结算,让调节收益透明化。

华能山东公司虚拟电厂与用户1:9的分成模式更形成示范效应,有多家采用类似激励机制。

据官方数据,自2024年7月以来,全省累计建成投运的20家虚拟电厂中,发电储能类机组(1号机)累计发电量529.8兆瓦时,收益共计4.59万元,平均收益价格86.62元/兆瓦时;负荷类机组(2号机)累计调节量41275.8兆瓦时,调节量收益共计743.21万元,平均调节收益价格180元/兆瓦时。

考题二:如何突破技术接入壁垒?

山东省虚拟电厂服务中心由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山东能源监管办指导,山东电力管理运营,设置于国网山东营销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承担推动省级虚拟电厂政策完善、服务建设运营、标准体系和平台建设等职能。

山东省虚拟电厂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睿介绍说,去年以来,山东电力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常态化、规范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

在规则机制方面,印发多项文件明确虚拟电厂参与市场规范和数据接入应满足的技术指标;在系统开发建设方面,开发建设山东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调度管控系统,实现对虚拟电厂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在运行管理方面,规范虚拟电厂调节能力测试标准,推动虚拟电厂规范化发展。

山东电力已在2024年与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系统开展现货市场环境下虚拟电厂运行可靠性提升及调度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拟开展虚拟电厂参与市场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考题三:如何构建可持续生态?

面对部分地区推动虚拟电厂发展“重补贴、难复制”的困境,山东选择“市场化驱动”路径:取消政府补贴,依靠电能量差价、辅助服务收益、容量补偿形成闭环。

这种模式让虚拟电厂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造血”。2024年以来投运的20家虚拟电厂中,共有民企7家,占比提升至35%,特来电、鲁商能源等民企正在充电桩、楼宇负荷领域打造细分场景标杆。

让分散资源变身“市场尖兵”

四大创新解码“齐鲁样板”

“一机制一标准”,为虚拟电厂的健康成长搭建起“四梁八柱”。

山东首创“政电商”三方协同机制,即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与山东电力联合开展6轮专项培训,成立虚拟电厂发展工作专班,确保政策规范执行。同时,明确“全链条”业务标准,让政策红利直达基层。

华能黄台电厂市场营销部主管刘灵霞介绍说,由该企业主导的虚拟电厂,通过“1号机组聚合分布式能源、2号机组整合工商业负荷”的双轨模式,将143兆瓦的可调资源编织成电网的“柔性缓冲带”。“从今年3月来看,1个月的收益大约在10万元。调节越多,收益也会相应增加。”刘灵霞说。

“三类资源三种收益”,为虚拟电厂的市场化进程汇聚充沛动能。

山东创新资源分类方式,提出“发电储能类”“全电量负荷类”“调节量负荷类”三类资源聚合方式,实现三类资源实体化运营全覆盖,打造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市场和需求响应的典型模式。同时拓宽市场收益渠道,率先建立虚拟电厂“电能量/调节量收益+容量补偿收益+可调节能力租赁收益”三种市场化常态盈利模式,有效增强市场吸引力。

由济南能源集团所属能投集团建设运营的虚拟电厂,成为这一进程的缩影。该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党毅告诉记者,通过“全电量负荷类”与“调节量负荷类”资源分类管理,其内部聚合的蓄冰空调、充电站等资源,调节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可提升40%。

“一平台一支撑”,为虚拟电厂的智能管控筑牢稳固根基。

山东省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贯通营销、调度、交易等各专业技术系统,实现虚拟电厂接入申请受理、资源接入校验、运行监测管理等全业务全流程线上流转,做强数智技术支撑。

在国网山东营销服务中心,工程师们正在调试全国首个以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的全时段、多层级虚拟电厂模拟仿真平台。这个依托“新型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实验室”开发的系统,为全省虚拟电厂提供模拟交易和效果验证——这正是山东破解“小零散”资源聚合难题的关键抓手。

“一体系一示范”,为虚拟电厂的长远发展构筑起坚固基石。

山东电力完善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资源管理服务能力。同时,配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率先试点开展虚拟电厂试验示范,积极推动省电动汽车公司、综合能源公司等战新企业参与试验示范,有力带动全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供需协同。

在各方有力推动下,山东虚拟电厂充分将新能源发电与可调节负荷、储能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储能之都”泰安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实施“聚合式”电网友好型虚拟电厂项目,实现绿电大规模高比例就地消纳,为全省虚拟电厂与微电网协同应用立起标杆。截至今年3月底,泰安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60.5万千瓦,占电力装机的比重达到63.8%。

制度创新先行、市场深度融合、生态协同发展。山东虚拟电厂的发展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三大启示,也揭示了能源革命的底层逻辑——从“源随荷动”到“源荷互动”的范式转变。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山东正从“政策试验田”向“全国推广者”转型。其经验或将为实现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解题思路。

原标题:市场主体两年增长150%!山东虚拟电厂爆发式增长从何而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