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地区的直接交易火了。
火,不是因为用户、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之下市场的火爆,而是因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电力法律观察 微信号:higuanchajun 作者:观茶君)
公开的媒体报道显示,北京17年2月份的直接交易结果公布,本次交易“再次以首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代理郊区非居民用户的形式开展,以挂牌交易方式在交易平台上提出交易电量、电价需求,京津唐地区符合条件的电厂摘牌”。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无数吐槽:交易中心本应是交易的组织方,却作为代理方进行交易,集裁判员、运动员、管理员于一身,这是哪门子创新啊?也有小伙伴私下告诉观茶君,报道中的“交易中心代理”可能是笔误,应为国网北京电力公司。
于是,观茶君找来了北京交易中心公布的交易结果以验证真伪。果然,在这份落款为2017年2月10日的《2017年2月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结果》上,观茶君看到“购方名称”一栏均写明是“国网北京电力(代理)”,可见媒体报道的“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做代理”应属乌龙,真正的代理人是国网北京电力公司。
不过,经小伙伴提醒,当观茶君把2017年1月23日交易公告中列明的京津唐各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与成交电量放到一起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第一大奇迹是:用电量除以装机容量得出的比值基本相同。32家成交的发电企业中有20家都是274,比值完全相同;剩下的12家发电企业,比值极其接近274的有8家,比值为254、265、258、228、244、244、268、224;有2家的比值达到了203、208,差别也不太明显;明显有差异的只有2家,分别是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136和华润(唐山曹妃甸)有限责任公司的34。
第二大奇迹是:装机容量相同的发电企业,成交的电量基本上一模一样。详见观茶君所做的对比表。
当观茶君把上面的两大奇迹告诉小伙伴们的时候,他们都乐出了声:这是按照装机容量、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的结果啊!怎么会是市场化交易的结果呢?
观茶君则心存疑虑。毕竟这是在交易机构的精心组织下采用挂牌方式得出的市场化交易结果啊,肯定与按装机容量进行的计划分配方式不一样,否则,所谓市场化交易岂不成了一出掩人耳目欺上瞒下的闹剧?相关各方如果真的敢如此行事难道就不怕被追究责任?
但,匪夷所思的数据却摆在了眼前,究竟哪里出问题了呢???
电改非易事,且行且观察。








相关阅读:
首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代理”用户购电是个啥道理?

原标题:是“市场交易”还是“计划分配”?北京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