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来自日本福岛核电站的肖像。画面中有八位日本工人,总共15人的团队。自2011.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以来,他们的工作岗位分布在抢救反应堆的最前线。现在,他们当中,有8个人被诊断为白血病,5个人被诊断出恶性淋巴肿瘤,2个人被诊断出多发性骨髓瘤,15人无一幸免。天灾也好,人祸也罢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报道 > 正文

局中局:福岛核电站事故中的两起履带吊事故

2017-02-04 14:50 来源:吊装机械工程 

这是一组来自日本福岛核电站的肖像。画面中有八位日本工人,总共15人的团队。自2011.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以来,他们的工作岗位分布在抢救反应堆的最前线。

现在,他们当中,有8个人被诊断为白血病,5个人被诊断出恶性淋巴肿瘤,2个人被诊断出多发性骨髓瘤,15人无一幸免。

天灾也好,人祸也罢。悲剧已然发生,补救手段必然有以下几个要素:人命、时间、(装备)钱、以及运气。

2011年事故发生后到现在,总计有四台机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爆炸与失控。大量的核废料和废水渗入到了土壤,地下水以及流向东岸的太平洋。当然,事发后核电事故主要当事人之一,日本东电公司四处救火,救堆,采取了很多手段。比如给反应堆降温,停止反应堆的核裂变反应,降低辐射。

降温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国三一重工的泵车可帮了日本东电的大忙。然而,后续的故事却是和我们吊装人有关了。

熟悉核电站建设工程的吊装人都知道,现在核电站建设是模块化吊装。也就是一块一块的向里面吊核燃料,核电组件。

日本人想到的法子也很简单,再把大吊车“请回来”,一个个把核废料吊走,然后再加个保护壳。大家可不能小瞧了日本人的这股子认真劲儿,看看这CAD的三维建模模拟,看看这大吊车钩头上对堆芯内的拍摄,看看这高清晰的全景式航拍。。

想法很好,落实到实际却。。

早在2011年的10月份早些时候,事故发生仅半年,日本东电就开始落实他们的大吊车救场计划。诡异的是,一台日本国产的神钢履带吊进场还没组装完毕就非常“外行”的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

履带吊组装主臂时竟然出了一次最低级的失误。。人字臂架竟然在组装发生脱落!现场致使几名操机手受伤。常识的来讲,在国家危难之际,素来严谨的日本人,竟能范这样的低级错误?!

好在一切按部就班处理后,吊装工作一直持续进行。

然而。。

上一个事故处理结果还没出来,2年后在2013年的9月份,所谓日本平成25年,又出了一个大漏子。。距离出事3号反应堆最近的一台大履带的塔臂与主臂连接点,竟然说龟(jun)裂,它就亀(jun)裂倒塌了!!

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想必都不需要翻译吧。

不到两年时间,两起匪夷所思的吊装事故。好在第二起事出之后,没有砸到最要命的反应堆,没有导致人员伤亡。。

事故结果当然也没影响到后续工作。再过两三年就是2016年。然而,就在这2016和2017的交替之际,一个更大的猛料竟然被发布出来!

紧接今年2月1日的日本媒体新闻。2号机组的反应堆底部裂变反应仍未停止,且持续向地表深层灼烧。刚刚盖好盖头的机组内部,最大辐射量已然达到了当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水平,1分钟即可致死一名抢救人员。上面表明的壳子盖住了,里面没人兜底了?!

切尔诺贝利救援现场的资料图片

要知道,核材料进到土里后,高温核材料会融化岩石和泥土,然后沉下去。一边往下融就一边刮落,最后会形成一个漏斗状的核材料富集层。核材料散开后,温度下降,变成一堆滚烫的固体废物。漏斗会有几十米深,如果不能挖出来彻底处理,将永远污染地下水,或以气体分子形式向外泄漏辐射元素。比如碘131铯137,容易成辐射物气态泄漏。

而要挖这堆核废料,那是相当的难。首先人是绝对不能靠近的,必须用机器人挖。前苏联当年是消息的不对称与无畏的苏联红军战士拿命去向坑里灌铅,之后用笨方法加注混凝土石棺才得以收场。

现在来看,国家不一样文化确实不一样。当然,技术立国的日本在机器人方面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反应堆底部的熔炉事件报道出后,东电方面也在第一时间告知外界将考虑使用机器人进入堆底的方案。

不过效果与预期如何,我们就难以预料了。

因为就在不久前的1月21日,日本中部的一座核电站正在检修整备核岛的履带吊,又叒叕被“风吹倒了”。。

原标题:【事故报告】局中局:福岛核电站事故中的两起履带吊事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