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花缭乱的世界里保持定力呢?这让我想起前些时间给加拿大瓦茨拉夫-斯米尔教授《能源神话与现实》一书中文版写的推荐序,题目叫:无论神话还是迷思,重要的是不要迷失。

中国能源正在转型,新的概念也层出不穷。能源互联网、石墨烯电池、区块链令人目不暇接;风电和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的大幅度增长、特斯拉ModelS的成功推出、Model3漫长的订单、各种各样的超级电池的新闻报道,给人的感觉是我们马上就要告别化石能源,明天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时代了。
此时此刻,聆听斯米尔教授的忠告不无裨益。他说:“历史经验表明,作为现代社会最复杂、资本集中并且体量庞大的基础设施,能源系统具有强大的内在惯性。我们的决策可以加速能源系统的转变,但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能源发展的自然属性。”
尽管数字化是驱动能源转型的一个巨大推动力,“互联网+智慧能源”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也应记住斯米尔教授的告诫,“能源创新并不遵守摩尔定律”。

斯米尔教授认为,人们对能源神话的盲目追求和崇拜源于以下三个认知方面的匮乏,即对基础科学的粗浅理解、对潜能和性能的盲目乐观和对能源转型所需时间的忽略。也就是说,在这缤纷世界里,要不被新的概念所迷惑,能源从业者要弥补这三方面的匮乏,即夯实对能源行业基础科学的理解;理性看待任何一种新技术的潜能和性能;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难度,一个跟斗翻不到全新的新能源世界。对能源转型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和推进力,避免急躁的心情。
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国能源政策,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发力:
一是把治理雾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作为能源安全的前提和终极目标。
“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的最终目的还是环境安全和能源安全。
二是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在能源市场供应宽松、价格低迷的今天,不能对能源安全掉以轻心。全球对石油的需求还在稳步增长,而供应能力则在下降,现有在产油田快速衰减,投资预算缩减。
大家看网上文章,可能会觉得电力马上要替代石油了。而2013年,全球有53%的石油需求来自交通领域,包括小汽车、公交车、卡车、轮船和飞机。现在电动汽车代替石油的基本上都在小汽车领域,小汽车在全球石油消费中的比例只有24%,其他交通工具29%。小汽车里面,电动汽车无论在总存量或每年增量中的比例都非常低,远远谈不上规模化替代。
威胁能源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非传统因素尤其值得关注,如网络安全、恐怖袭击和社会群体事件。中东地区不稳定因素还将继续存在。特别要高度重视电力供应安全。20世纪是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安全,21世纪则是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安全。需要从供应端和需求侧共同发力,着重在需求侧加强力度,利用市场的力量来保障能源安全。
延伸阅读:能源互联网是撬动能源革命的支点
脑洞大开 能源互联网典型创新模式分析
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

三是让天然气成为主力能源,而不只是过渡能源。
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在今年G20能源部长会议上提出,要让天然气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我很赞成。我认为中国的环境治理呼唤着天然气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我们也有资源与市场条件来使天然气成为主力能源。最近我也看到国家能源局就“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问题在征求意见,我觉得所提的各种措施都很好,但关键是在价格上。
四是完善能源产业发展政策,避免粗放式做法,加强精细化系统性手段。
我们需要产业政策,包括天然气政策,但更需要完善产业政策,变财政补贴为税收减免或返还。补贴补不出一个健康的产业,稍有不慎反而影响产业发展。我建议就能源补贴这个问题开展研究,例如补贴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有哪些经验和教训、今后如何改进国家的支持方式。

中国能源2.0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能源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果把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能源的飞速发展作为中国能源1.0时代,未来几十年可以称作中国能源2.0时代,而分界线可能在中国煤炭消费达到峰值的2013年。相比于快速发展的1.0时代,中国能源2.0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能源需求增速大幅度放缓,与之相对应,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幅也大幅度减缓;
第二,以多元化、低碳化、数字化、去中心化、民主化和清洁化为内涵的能源革命趋势会加速改变中国能源领域版图;
第三,能源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将会导致更多的非能源企业进入能源领域,在某些领域还可能带来革命性影响;
第四,数字化将会加速能源领域的去中心化和民主化进程;
第五,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会加深加强,中国的能源政策也会更多地关注与全球能源市场的互动。
在2.0时代,能源工作的重点从增加能源供应总量来保障能源安全,转向在保障能源不间断持续供应的前提下,优化能源资产,提高能源供应质量和能源系统效率,减少能源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能源规划工作将不再是设定发展目标,画一条增长曲线,然后做出满足这些目标的规划布局,更多需要做的是软性政策,包括具体可落实的优化、提效与减排措施,把规划中提及的粗线条、原则性政策取向做细做实,稳步推进能源转型。
延伸阅读:能源互联网是撬动能源革命的支点
脑洞大开 能源互联网典型创新模式分析
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

原标题:中国能源2.0时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