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将全面上水平,这对供电的安全、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特大型城市电网的运营者——广州供电局将如何修炼功夫,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我们将更加重视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更加重视客户的感受和体验。”广州供电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甘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广州供电局将给配网“强筋健骨”按下快进键,同时通过向科技要人力,向管理要效率,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为广州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适时而变的改革者
顺应电改形势,更加重视配网发展
笔者:“十二五”期间广州供电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站在“十三五”时期的新起点上,我们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
甘霖:的确,“十二五”期间是广州供电局创新发展的5年,这主要得益于南方电网公司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在2012年成为南方电网公司的直属子公司后,广州供电局在国际对标、重大决策、与政府沟通等方面被赋予更大自主权,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比如说,在电网管控模式上,我们探索建立了“调控一体、主配协同、营配联动、快速响应”的特大型城市电网管控模式,极大提升了电网故障处置效率和客户服务响应效率,在2015年10月抗击台风“彩虹”抢修复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是对广州供电局5年来硬件、软件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全面的检验。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对广州市的电力供应、行业发展将带来深刻影响。具体而言,一是电力消费呈现减速换挡态势。未来五年,广州市将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另一方面,近年来广州用电负荷基本得到释放。现有311座变电站中,64座即五分之一是在“十二五”期间兴建的,最大负荷缺口从151万千瓦减少至15.7万千瓦。因此,预计未来电量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将难以再现。同时,拉动电力消费的主要动力加速向新兴产业、服务业转变,客户对电力供给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升。二是电力体制改革将重塑行业生态。这一轮改革的重点在配售电侧,要求我们强化市场意识,在继续保证主网安全的前提下,更加重视配网的建设和发展,更加重视客户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十三五”时期将力争实现配电网的“可观、可控、可测、可追溯、可考核”,这将是电网运营管理的重大转变,也将成为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投资政策为电网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家加大投资等系列政策部署的出台,为电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目前按照网公司下达的任务,2016—2018年广州供电局平均每年投资接近80亿,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将全力打好这场电网建设攻坚战。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推动电网发展向更加均衡协调转变,管控模式向更加整合高效转变,供电服务向更加关注客户转变,经营管理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不断提升管理精益化水平和企业运作效率。要坚决支持改革,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在网公司统一部署下,创新思维、主动变革,推动建立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电力发展新生态。
具体到今年,我们将在保安全、强电网、优服务、抓改革上重点着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勇于拼搏的建设者
调动一切资源攻坚克难
笔者:我们了解到,广州供电局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电网建设攻坚年”行动,其背景和意义何在?
甘霖:这既是响应国家加大电网投资并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号召,也是服务于广州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需要。广州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十三五”时期,广州供电局将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减少重过载比例,使不满足N-1结构的变电站线路得到解决,建设“适度超前、先进可靠、结构合理、快速响应”的电网。
2016年是迄今为止广州供电局电网建设投资最大、任务最重的一年,基建投资任务较2015年增长27%,其中配网投资增长了44%,首次超过主网;配网基建在建项目总数翻了一番,从2015年的1588个增长到3494个。通过电网建设攻坚,计划2016年底基本解决配电网设备过载、电压偏低问题。同时,抓住契机解决民生用电的历史欠账,2016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城中村、一户一表及临电小区改造任务。
延伸阅读:广州:打造城市配网建设的样本城市
笔者:所谓“攻坚”,需要攻克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甘霖:一是建设前期工作难度很大,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及公众的沟通。政企合力优化电网发展环境,是“十二五”期间广州电网建设提速的主要经验:我们推动广州市政府与南方电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台或修编政策法规保障电网建设;促成广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广州供电局局长任副总指挥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总指挥部,将68项重点输变电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各级政府开始真正把电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来抓。尽管电网建设环境改善了,我们依然面临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公众对环境的诉求、各方利益博弈等问题,特别是变电站建设中的“邻避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规划和前期工作等措施想方设法解决。
二是电网建设的体量增大了,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今年配网基建在建项目总数翻了一番,而且点多面广,基建高峰时期现场将近2700个施工点同时作业,必须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我们将举全局之力、调动一切资源推进电网建设改造任务的落实。在组织机构方面,市、区局已分别成立“电网建设攻坚年”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电网建设任务落实;各区局成立了项目部及前期工作班,今年春节前人员全部到位,年后已经甩开膀子干活。在安全管控方面,重点强调四支队伍的力量(基建部、业主项目部、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的力度。此外,我们还召开了电网建设攻坚年专题会、零缺陷移交现场会等,想方设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截至目前,我局电网建设项目整体进度可控在控。
笔者:5月27日,番禺横江村中心村改造示范点工程按期投运送电,作为南网首个投运的农网改造示范点,它将为电网建设起到哪些示范作用?
甘霖:横江村是广州番禺区的城中村,也是特大型城市典型的中心村。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横江村吸引了4倍于户籍人口的异地务工人员,从而用电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该村电力设施近10年没有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改造,村内3个过载台区、1条重载10千伏馈线部分,无法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制约着村内经济的发展。
在升级改造前,横江村10千伏可转供电率为50%,典型接线率为50%,配电自动化率、智能电表率、低压集抄率3项指标均低于15%。改造后,加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这6项指标均达到100%,彻底解决了该村原来存在的用电卡脖子问题。安全可靠、结构合理、适度超前的配电网是怎样的?横江村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它的6项指标达到10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的样板。例如,通过配网自动化及低压集抄全覆盖,我们能采集、整合用户侧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用以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开放务实的创新者
向科技要人力,向管理要效率
笔者:当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体到广州供电局,又有哪些针对性措施?
甘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广州供电局来说,就是要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突出创新驱动力量,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大力倡导万众创新。
当前,我们创新攻关的重点将突出“向科技要人力,向管理要效率”。作为特大型城市电网运营者,我们正面临在人力资源零增长的要求下,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设备运维任务越来越多,安全生产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问题,怎么办?“向科技要人力,向管理要效率”,就是以开放的思维和心态,广泛吸收各行业先进经验,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整合人力资源、寻求科技创新,把人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管理规范高效、安全责任可追溯、工作质量可量化。
我们已在全网率先建立起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培训、评价、岗位(岗级)”闭环管理机制,使员工的职业发展渠道畅通起来,把老专家的敬业精神和技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创新机制和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基础保障。
延伸阅读:广州:打造城市配网建设的样本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