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电厂:绿色梦想的践行者在浙江省东南沿海的黄金海岸线上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玉环电厂。作为我国首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玉环电厂工程自建设之初便提出了四最一优的建设运营目标,即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单位千瓦用人最少、国内最好、国际优秀。玉环电厂是国家863计划百万千瓦超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华能集团:玉环电厂、花凉亭水电站、桐乡燃机电厂、巢湖电厂发展趋势及现状

2016-06-12 10:02 来源:中国华能 

玉环电厂:绿色梦想的践行者

在浙江省东南沿海的黄金海岸线上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玉环电厂。作为我国首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玉环电厂工程自建设之初便提出了“四最一优”的建设运营目标,即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单位千瓦用人最少、国内最好、国际优秀。玉环电厂是国家 “863”计划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课题研究的依托工程,也是集团公司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

绿色梦想的“起跑线”

立足于去工业化设计,玉环电厂自建设伊始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之中。玉环县地处海岛,淡水资源匮乏,全县 7座水库的满库容蓄水量也只有不到 2000万吨。为节约当地淡水资源,玉环电厂将规划批复专为电厂使用的里墩水库留给当地百姓,出资建设了当时国内容量最大的“双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所有生产用水全部来自海水淡化。与此同时,电厂对全厂用水进行分类分质优化,使淡水重复利用率达 64%以上,废水重复利用率达 100%,真正实现了废水全循环再利用。

为了少占耕地,尽量保持厂址周围的自然风貌,玉环电厂选定了一片淤泥最深处达百米的滩涂作为厂区用地,厂区建设面积中利用滩涂比例达到 58%,每千瓦的占地指标仅为0.19 平方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秉持高效绿色煤电理念,玉环电厂于 2006年投产时便同步投产了高效静电除尘器、烟气脱硫等当下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施,并完成了4台在役百万千瓦机组的全面脱硝技术改造,开全国之先河。

绿色目标的“引领者”

绿色发展离不开高效管理,玉环电厂按照创建优秀两型企业要求成立各项组织机构,从指标管理、节能专项措施、检修和技改项目节能、节能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深入扎实地推进基础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建设,并根据节能监督体系的变动情况对监督网络及时进行完善、修订,使节能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玉环电厂以全面、深度对标为手段,积极拓宽对标渠道,针对经济指标,特别是针对机组运行方式、节能工作开展的状况进行全方面对标,实现纵向、横向、全方位立体对标,为节能降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解决各项节能技术难题,玉环电厂先后成立了厂用电优化运行小组、电除尘节能优化小组、二期凝泵变频节能优化工作小组等专项技术小组以及超净排放改造系统工程团队,各攻关小组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为节能降耗、提升机组经济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厂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了解掌握最新的节能降耗技术动态 ;同时邀请华东电力设计院、西安热工院等单位技术人员到厂交流,分析应用国内外最新节能技术,以促进自我水平的不断提高。

绿色发展的“驱动器”

2016年是玉环电厂投产十周年,在役的百万千瓦机组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已不具优势,但电厂一直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发展的源动力,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投产至今已先后完成了凝泵等高压电机变频改造、空预器漏风间隙控制系统改造、电除尘节能改造、锅炉等离子无油点火改造、智能除灰技术等技术改造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机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指标。

在国家环保要求不断提升时,玉环电厂提前布局进行超净排放技术改造,提出了烟气协同治理的技术路线,并应用于玉环电厂一揽子节能环保改造实践,通过低低温电除尘加脱硫高效除尘技术,实现了烟气的超低排放。为保护环境,玉环电厂不断引进各项环保新技术,在煤场边界建立了防风抑尘网,分步实施降低噪音等改造工程。(文|玉环电厂  耿涛)

巢湖电厂:守卫巢湖的碧水蓝天

巢湖电厂坐落在八百里巢湖之畔,绿色、环保的发电机组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三、四月份油菜花盛开之际,便是巢湖电厂最美的季节。登高而望,大片大片金黄映入眼帘,远方万顷湖水碧波荡漾,油菜花与远山近水、黛瓦农舍相印成趣,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诗云 :“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 ;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 “省”出来的绿色

绿色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围绕在巢湖电厂周围,山水人文与现代工业相映成趣,这皆得益于巢湖电厂在设计之初高远的眼光与超前的环保理念,而眼前这一切都是靠“省” 出来的。巢湖电厂作为国内“全面优化”试点工程项目,在设计建设时便向传统的“大厂前区、大厂房、大主控室”挑战,以先进的全面优化设计理念为依托,勇于创新,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侧煤仓、无除氧间、四机一控等新技术,创下同期同类型机组造价最低、占地最少的中国企业新记录。

自投产以来巢湖电厂积极拓展各种粉煤灰销售渠道,保证了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的 100%综合利用。电厂将闲置的灰场改造成生态农场,从源头上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同时为职工食堂提供了有机蔬菜、肉、蛋、禽类等安全食品,打造绿色健康生活。

自我加压的环保先锋

“电厂位于国家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之滨,这对巢湖电厂节能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在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上狠下功夫,保护好巢湖的碧水蓝天”,这是巢湖电厂总经理邹德玉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这样的理念已经是巢湖电厂所有人的共识,投产以来,巢湖电厂主动自我加压、高举高打,在环保改造领域勇当先锋。

2012 ~ 2013年,巢湖电厂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两台机组脱硝改造以及脱硫、电除尘提效改造,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均大幅低于国家排放标准。2014 年 5 月,2 号机组脱硝电价取得省物价局批复,至此,两台机组均取得脱硫、脱硝及电除尘全部环保电价补贴,是安徽省首批获得全部环保补贴电价的电厂。2015年 3月,巢湖电厂烟气协同治理改造工程取得合肥市环境保护局环评报告批复,成为安徽省内首家获得该批复的电厂。同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环保厅、安徽省能源局联合发文,鼓励现有火电机组进行环保改造,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或接近燃气轮机排放限值。得知该消息,巢湖电厂在烟气协同治理改造设计研讨阶段,又一次自我加压,将烟尘排放浓度标准提高到不超过 5毫克 /标方,再一次领跑先行。

踏上环保新征程

当前,随着安徽省打造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宏伟目标的不断推进,区域发展日新月异,集团公司与安徽省战略合作也在不断拓宽和深入,作为华能在皖核心企业的巢湖电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巢湖电厂二期扩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在节能环保、协同治理、超净排放方面全面创新优化,选用的主机机组参数为同等级最高参数,设计全厂热效率为 46.13%、厂用电率为 3.44%、机组设计供电煤耗为 275.78 克 / 千瓦时,达到同类机组最好水平,树立了“高效低耗、超净环保、领先标杆”的建设目标。(文|巢湖电厂  陈义 朱思文)

桐乡燃机电厂:扎根江南,融入水乡

江南的美,古朴而朦胧,绿水萦绕白墙,红花点缀青瓦,乘一叶扁舟撑一支篙,载一段似水流年。在这江南美景之中,桐乡燃机电厂临水而建,水墨窗花的防噪墙、八角宫灯镂空烟囱,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成为后工业化能源建设的翘楚。身处长江三角洲雾霾频发的经济带,桐乡燃机电厂以先进的技术、创一流的精神大力推进清洁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G20峰会城市杭州的“绿色心脏”,用清洁的能源让城市更具活力。

“四新电厂”

“咱们不仅要保护江南水乡的一片蓝天,还要建成乌镇最美的后工业化建筑。”总经理刘金生举着厂区设计蓝图说到。桐乡燃机项目从设计之初就备受期待,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从机组选型、厂址设定、工期建设到厂区规划都以生态、环保、创新为目标,是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国跃提名的“新速度、新价值、新品牌、新窗口”的“四新”电厂。为了能够实现进口燃机与国内汽轮机的优质对接,电厂在设计之初便做出大胆尝试,利用燃机发电机和汽轮机主变共用优势,减少了两台主变和两个 GIS间隔,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投资。机组投产后测算燃机热效率可达 37.03%,高出同类型燃机 3 个百分点,厂用电率比同类型燃机电厂低 0.3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也处于国内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

只为那一句“扎根江南、融入水乡”,桐乡燃机在项目建设时便安装了降噪隔离围墙,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桐乡燃机还邀请中国美院进行景观设计,造型和色彩以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为主要元素,高大的围墙既美观大气,又阻挡了噪音和照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水墨相融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绿色使命

2015年 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国家规定会议期间所有燃煤小锅炉一律关停,保证大会期间污染气体排放达标。怎样替代燃煤锅炉,保证区域内企业稳定供热,是桐乡市政府面临的难题。作为央企,桐乡燃机肩负重任,积极应对,用两年时间敷设了全长约 49.7公里的供热管线,供热覆盖区域面积达 176平方公里,可替代小锅炉 241台,如果区域内全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每年将节约标煤 25万吨,并大大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该举措的实施,保证了乌镇峰会期间周边空气质量,为市政府实现集中统一供热,促进燃煤小锅炉关停,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项目建设初期,为了保护厂区周边生态环境,桐乡燃机对紧邻厂区污染严重的长山河叶家桥港段进行治理,并量身定做了一套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治水、美化。如今长山河岸,绿树环绕、芳草萋萋,宛如公园一角,桐乡燃机也成为了桐乡市治水的典范企业。

“更上一层楼”

企业发展需要创新,桐乡燃机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持续优化升级,实现精细管理。2015年电厂成功应用了机组一键启停、分级自动疏水控制、燃机进气模块滤网更换等 29项节能降耗技术和管理措施,同时优化机组运行策略,减少冷态启动次数,提高机组效率。同时,为了充分整合资源,桐乡燃机在不增加征用地的基础上,创新建设厂内屋顶光伏项目。电厂认真规划利用厂区闲置的 5000平米屋顶面积,计划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式,规划建设一座分布式光伏电站,所产电能“自发自用”,预计年产电能 34.98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约 120 吨,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文|桐乡燃机电厂  丁佳云 王伟婷)

花凉亭水电站:老企业的“新乐谱”

花亭湖——国家 4A级名胜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距安徽省太湖县城 5公里。站在花凉亭水库大坝上放眼眺望,水面碧波荡漾,沙鸥翔集 ;下游长河两岸山峦叠翠,云雾缭绕。花凉亭水电站正坐落在这风景如画的花亭湖景区,宛如镶嵌在大别山南麓花亭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会发电的绿色“景点”

花凉亭水电站下游保护面积 936 平方公里,保护人口 65万人,保护耕地 59万亩。“我们置身在景区,要把花亭湖的生态保护好,把景区的环境保护好,这是最大的民生责任”,花凉亭水电站总经理卞兴金如是说。近年来,花凉亭水电站坚持科技引领,投入资金 1470余万元,分别对 2号水轮发电机组、主变压器和注油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精心组织文明生产,坚决杜绝污染源,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花凉亭水电站,显得格外的妩媚多姿,被安庆市授予“花园式单位”称号后,花凉亭水电站也成为花亭湖核心景区之一。“我们绝对不能使下游河道干涸,要适时、科学地调节下泄流量,对下游进行生态供水,使下游四季绿水长流,花香鸟语。”总经理卞兴金做出了这样的承诺。

会议桌上的“新课题”

花凉亭水电站始建于 1958 年,发电装机容量 4×10兆瓦,设计年均发电量 1.015亿千瓦时,作为规模较小的老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花凉亭水电站无法回避的课题。

在水电站三楼会议室内,围绕发展课题的论证会正在进行。“我们的出路在水光互补”,总经理卞兴金说, “我们有发展光伏的优势,可以利用现有电力输送通道和水库水面资源,推进建设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水面光伏电站具有不占用土地、发电效率高、能够减少水域蒸发量及水中藻类的繁殖,从而保护水体等特点。发电模块基础结构可以选用 PE材料(聚乙烯),理化性能稳定,对人体无毒无害,对水体无污染。”目前这一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核准前的准备工作,项目规划容量 142.54 兆瓦,预计一期工程将在年内投产。

百姓眼里的“幸福工程”

对于花凉亭水电站来说,最大的挑战是防洪灌溉,这里的故事都要从挂在花凉亭水电展览厅里的一面面锦旗说起。水电站所处的大别山区,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区,受大别山地势环境和气候影响,持续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极易出现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历史上曾多次受到过洪灾的威胁。因此,在每年汛期,水电站防汛值班室每天都是灯光彻夜长明。在这里,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从防汛检查、水情检测,到防汛物资的准备、抢险预案的演练,不放过每个细小环节。水电站全体员工众志成城,始终把防汛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确保万无一失。

记得有一年花凉亭水电站所在地区遭遇严重旱情,水电站勇担社会责任,决定牺牲部分利益,哪怕少发电也要保证下游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花凉亭水电站对百姓的责任心感动了周围居民,一面面鲜红锦旗送到花凉亭水电站。水电站一心为民的行为不但被当地百姓誉为“幸福工程”的具体体现,更是对华能“红色”使命的生动诠释。

踏着引领新常态的坚定步伐,花凉亭水电站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华能“三色公司”的文化引领下,花凉亭水电站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也必将奏响“三色”发展更加动人的乐章。(文|花凉亭水电站  方年保)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