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炭消费大省山东煤化工的调查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基础型重化工大省,更是全国最大的煤炭消费省,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比重高。2012年,山东省煤矿消费量占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占全国煤炭消费的12%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山东省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市场 > 正文

【调查】煤炭去产能 煤化工怎么办?

2016-05-30 08:36 来源:《中国煤化工》杂志 

对煤炭消费大省山东煤化工的调查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基础型重化工大省,更是全国最大的煤炭消费省,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比重高。2012年,山东省煤矿消费量占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占全国煤炭消费的12%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山东省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愈加明显,能源供应持续偏紧,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业内人士认为,山东煤炭消费雄踞全国之冠,与山东的能源结构有很大关系。煤焦化、化肥、轮胎、焦化、炼油、烧碱、盐化工、涂料等行业是山东成为全国化工第一大省的有力支撑,但这些产能过剩的化工项目均是通过消耗煤炭而产生动能。巨大的用煤量导致山东的环境质量遭遇空气危机。据媒体报道,近几年一进入冬季,燃烧煤炭供暖使得山东众多城市沦陷在产生的雾霾和污染里。而山东东营等地有关化工企业恶性偷排以及偷改环保检测设备数据的现象,也让遏制煤炭燃烧和去产能成为大势所趋。

面对煤炭的去产能,山东煤化工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才能下好这盘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棋局?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产能过剩尝苦果

“目前90%的焦化企业都在亏损。滕州的一家焦化化工公司每月亏损1000多万元,山东兖州的一家焦化企业每月连同银行利息亏损2000多万元。亏损加剧,让很多焦化企业已经沦为僵尸企业。”山东一家焦化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就是各地大跃进式的“逢煤必化”发展模式导致的苦果。焦化产品大量过剩,进而导致了市场无序竞争的恶劣局面,让焦化企业一步步走入水深火热的境地。

“除去环保制约,单单亏损一条就已经让焦化企业贴上了僵尸企业的标签,60%的焦化企业会被无情地关停。”一位山东焦化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即使你的设备先进,是7.63米的顶装焦炉,满负荷生产,不愁销售,但是依然难逃亏损的厄运,这就是产能过剩的苦果。”

“焦化行业陷入这种困局的最大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导致的焦化初级产品不仅雷同,而且没有附加值可言。德国能从煤焦油里面提炼200多种化工产品,但是我们目前只能提炼出70多种。”山东济宁辰光杰科特煤化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荣国奇告诉记者。

煤焦油是生产塑料、合成纤维、染料、橡胶、医药、耐高温材料等的重要原料,可以用来合成杀虫剂、糖精、染料、药品、炸药等多种工业品。但山东12家煤焦油加工企业,产品基本都在一个水平和档次。下游需求企业就那么几家,争客户和抢市场全靠拼价格,运输距离远的企业无形中吃了亏。

记者采访了解到,包括焦化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成立了联盟等组织,以求企业遵循市场规律。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不搞低价位抢占用户和市场。但在现实运作中,联盟的这种作用很难实现。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连续生产出的焦炭,一天不卖可以,一个月下来就会将厂区堆放得满满当当。用钱买回来的煤炭放在那里成了死钱,电费、工人工资等一系列开支怎么兑现?如果停产,停一次焦炉就会耗费几千万元,开开停停几次,焦炉就报废了,更得不偿失。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一个企业保本卖,那一个企业亏一点卖,进而也就没有企业再遵守行业组织当初的约定了。

荣国奇表示,现在许多投资环保项目建设的焦化企业基本上处于押宝硬撑型,就是为了撑到行情转好的时候,将亏损弥补过来。

“去产能”目标明确

山东省现有各类煤矿194座,年产能合计17892万吨,其中省属企业73座,年产能12817万吨;市县属煤矿121座,年产能5075万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山东省明确要求全省所有煤炭企业去产能减产量,到“十三五”末煤炭产能压减至1亿吨左右,去产能5000万吨。其中,生产矿井力争压减产能2000万吨,关闭淘汰产能3000万吨。每年需控制压减煤炭产量1000万吨左右。

山东省发改委等部门通知要求,2016年,煤炭消费总量比2012年减少1000万吨左右;到2017年,实现国家下达给山东省煤炭消费总量比2012年减少2000万吨。

眼下,山东的“去产能”进展如何?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累计关闭煤矿81处,淘汰落后产能1190万吨,关闭所有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生产矿井数量减少到148处。全省煤炭企业数量由“十一五”末的131家减少到目前的59家,企业平均年产能由130万吨提高到290万吨。

另外,围绕实现省内煤炭产量控制到1亿吨以内的目标,山东省积极调整煤炭开发布局,实施“退出东部、压缩中部、稳定西部、储备北部”差别化煤炭开发战略。退出东部,即收缩关闭临沂、潍坊、淄博、烟台等东部矿区资源枯竭和衰老矿井,“十三五”时期逐步退出煤炭开采产业。压缩中部,即压减济宁、枣庄、泰安、莱芜和德州等中部矿区产能规模。稳定西部,即基本稳定巨野矿区煤炭产量。储备北部,即将黄河北煤田及未开发的煤炭资源集中区域实施战略性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建设。

山东还提出了以下几项重点任务: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着力开展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稳步实施煤化工、焦化、工业窑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实施“外电入鲁”和增加天然气供应,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强化能评和环评约束。

煤化工有新规划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在煤化工产业方面,山东省已经形成比较坚实的煤化工产业基础,围绕“焦、肥、醇、炔、苯、油”六条特色发展主线,形成了煤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尿素、甲醇和醋酸等)产业链及相关产品系列。2013年山东省合成氨产量783万吨、尿素(不折纯)1063万吨、焦炭4317万吨、煤焦油167万吨、粗精苯60万吨、甲醇476.7万吨、焦炉净煤气64亿立方、液化天然气307万吨。其中尿素产量居全国第一。

但是,山东煤化工行业传统工艺技术和产品比重大、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优势弱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山东省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全省煤炭年调入量达到2.5亿吨左右,煤炭价格较高,转化成本高。同时,工业用地、建设、原材料、物流和人工等成本明显高于西部省区,导致煤化工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为此,“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加快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压缩煤化工产业落后产能,重点发展深加工、精细加工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规划,到2017年,全省焦化行业要完成淘汰4.3米以下焦炉落后产能,焦化产业链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到2020年,煤化工产业要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现代煤化工产业比重和精细化工率要有大幅度提高。重点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废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各项指标优于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标准,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17年,煤化工产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要比2013年降低3.5%;到202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要比2017年降低3%。

到2017年,要建成鲁南、枣庄、菏泽、济宁、聊城、鲁北、鲁中等7个省级产业基地,到2020年,再建成潍坊、淄博、临沂等3个省级产业示范基地。

“十三五”期间,山东煤化工要促进现有初级产品向下游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化工材料方向延伸,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有机结合,培育形成化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清洁能源、焦化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链。山东省政府提出,后续将从加强技术创新、财税支持、企业管理及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来促进本省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转型进行时

“化肥行业持续开展节能降耗的技改活动,新型净化工艺、等温变换、低压合成技术等成熟有效的节能技术投入应用。以无烟块煤为原料,采用固定床气化工艺的企业采用吹风气回收发电、煤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煤气化能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装置自动化程度和清洁生产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山东化肥工业协会会长张金成说。

据统计,目前山东省氮肥吨氨综合能耗为1277千克标煤,比2010年降低69千克标煤,居国内先进水平;山东华鲁恒升集团等多家化工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综合利用更趋节约高效。

山东玉皇化工集团斥资15亿美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畔的圣詹姆斯建设天然气制甲醇厂,该项目将于2018年投产。该集团董事长王金书表示,甲醇厂将利用美国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解决当地就业并为地方政府创造税收,而产品则运往中国满足国内对甲醇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将是中美两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山东煤炭大鳄山东能源集团依据国家政策,确立了“做强煤炭主业,拓展电力、化工等转化产业,壮大医疗健康产业,进军新型能源产业,统筹发展其他产业”的新型产业定位,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将集团建设成为产业结构优、运营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竞争能力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具有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的综合性能源控股集团。

山东能源集团去年主动关停了资源枯竭的马坊煤矿、富祥煤矿等16个长亏企业,主动处置了8个“僵尸企业”,仅此一项就减亏1.88亿元。而山东能源集团提出的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再主动关停低效无效矿井30对以上,预计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吨。

“化解过剩产能,对推动煤炭企业扭亏脱困、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山东能源集团痛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清除‘僵尸企业’,既是刚性落实好国家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位民如是说。

在低谷中挣扎生存的焦化企业,仅这几项环境项目建设治理,就需要投入大笔费用,会不会让焦化企业进入恶性循环?两难的问题,却有企业给出两全其美的答案。

作为13家停产企业中第一家恢复试生产的企业,山东临沂盛阳集团盛阳煤焦化有限公司拥有焦炭年产能110万吨。环保重压下,该公司自行设计、建设、安装了两套废气循环贫氧燃烧装置,利用两套装置的风机牵引将1-2号焦炉烟道废气通过废气盘、蓄热室与预热后的空气混合,卷吸进燃烧室形成高温贫氧的空气流,降低燃烧室内空气含氧量和燃烧强度,抑制其氧化还原的过程,从而减少了燃烧室内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这套装置既简单、有效,又无安全隐患,总投资只有60余万元。如果单独建设一套废气脱硝装置,厂家报价要2700多万元,并且占用空间大、运行费用高,因涉及原料液氨,安全性又较差。两者比较,盛阳煤焦化公司建设的废气循环贫氧燃烧装置效果是十分可观的,不仅控制了氮氧化物生成量,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企业的平稳生产,降低了生产运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临沂盛阳集团董事长徐明华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模式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即便没有环保压力,也干不下去了,看着崭新的生产车间,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健全完善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由带头人自主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课题团队,加强核心技术研究,抓好在线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近几年,该企业先后自主开发了大颗粒尿素技术、尿素自热平衡节能技术、氨网络回收技术,开发出高端二甲基甲酰胺和适应欧美质量标准要求的高端三甲胺生产技术。建成的多元料浆在线实验室,通过煤浆提浓和优化煤炭配掺比例,气化效率大幅提升,其中煤浆浓度由59%提高到62%,每年增收千万元。该企业不断创新生产工艺和运行方法,将4套装置改为3套装置运行,不但产量有较大提高,成本也大幅下降,主导产品二甲基甲酰胺突破设计能力30%,降本增效6000万元。2014年以来,公司实施了19个综合技改项目,提出了160多项革新和建议,消化成本3.2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山东煤化工在“互联网+”方面可谓先人一步。在2016中国煤化工领袖峰会上,一个名为“找化客”的致力于打造焦化行业“互联网+”的机构平台进入焦化行业的视野。该平台所属的山东化仙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崔贝表示,煤化工目前需要坚持稳健经营,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搭建起更具成长性、更加广阔的“互联网+”采购和销售平台,与资本风投和市场精英共谋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

该平台不仅推出了可实现焦化行业产供销一体化的“互联网+”采购和销售平台,而且还引进了无极道、天使会、环保工程公司等机构,共同为焦化行业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

原标题:【独家】煤炭去产能,煤化工怎么办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